趙成華:責任在心 使命必達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炳棋 通訊員 呂志遠 淄博報道

個人簡介:

趙成華,1975年出生,2010年從部隊轉業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現為淄博市救助管理站管理科負責人,負責站內安全,滯站人員日常護理,食堂、倉庫日常採購及管理等工作,被大家稱為“救助站大管家”。

趙成華:責任在心   使命必達

粽葉、糯米、紅棗、香包……為了讓受助人員好好過端午節,我提前購置了很多物資,生怕落下什麼。當看到他們吃到美味的粽子,手拿香包,享受到節日喜悅滿臉笑容後,我覺得自己的忙碌是值得的。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我轉業到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已經11個年頭了。

1993年12月,我參軍入伍,曾參與一次鐵路事故救援工作立二等功。搶救傷員、疏導交通、清理現場……我清楚記得,接到裝載裝置能夠進入現場進行清理命令後,我跳進駕駛室第一個進入現場。由於現場燈光昏暗,六級大風颳得塵土飛揚,加上地勢坡度較大、機械多,施工難度很大,我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到了第二天早晨,根本顧不上休息,我又投入到現場平整任務中。

作為部隊崗位大練兵成果展示,2009年我以部隊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央視“狀元360”春節特別節目,表演了裝載機掛酒瓶、開啤酒瓶、移動平端水杯,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裝載機駕駛技術。不管是在部隊還是剛到救助站那會兒,我都是專注於鑽研業務的人。

2015年,我成為救助站管理科負責人,開始從事後勤保障工作。這種崗位的轉變,剛開始的確讓我有些始料未及。一切行動聽指揮!作為一名軍人,就應該拿出軍人的作風,堅決服從單位需要,堅決完成任務。作為一名救助機構工作人員,我始終堅持把照顧好每名受助人員的飲食起居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使命!就這樣,我把在部隊上鑽研技術的勁兒,用在瞭如何為受助人員提供人性化管理服務上,想辦法能讓這些特殊群體享受更多溫暖和關愛。

趙成華:責任在心   使命必達

街面主動救助,是救助站日常工作之一。過去給流浪乞討人員以及街頭露宿人員,發放的食品以泡麵、火腿腸為主,禦寒衣物以軍大衣、棉被、膠鞋為主。在勸導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有些流浪人員年齡大了,或者露宿地點附近用熱水不方便,他們更適合吃麵包和餅乾;有些人還需要棉帽、棉襪;隨著社會的發展,穿膠鞋少了。在制定採購計劃時,我就及時調整清單,讓物資更符合受助人員需要,跟上時代腳步,不但讓受助人員穿的暖,還要穿得舒服,穿得結實。我們還承擔著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每年也都有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走訪計劃,我對他們穿的衣服的品牌、款式、材質都是貨比三家,謹慎挑選,首要的就是安全,其次還要考慮舒適,樣式也要符合主流,儘量讓孩子們喜歡。

剛負責管理科工作時,我以為給受助人員提供乾淨衛生的日常飲食,一日三餐肉蛋菜水果搭配好,營養均衡就行。隨著對工作的深入認識,才慢慢意識到,其實,讓受助人員吃飽只是最基本的。其實讓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還得從那件事說起。有一次,我們救助了一名聾啞人,他根本無法正常交流,所以對他的照顧,我格外留心。除了每天向護理人員瞭解他的生活狀況,我一有時間就去受助人員生活區去看看。慢慢我發現,在受助人員吃飯時,如果主食是饅頭,他吃很少,主食是米飯時他卻吃得很香也吃得很多。由此我判斷他可能是南方人,或者之前長期在南方生活,習慣了把米飯作為主食,所以我之後就特意安排食堂每天給他做米飯,他不但吃得多了,整個人的狀態也好了起來,每次見到我離得再遠也跑過來跟我打招呼。看到他的笑,我格外有成就感。

趙成華:責任在心   使命必達

聾啞人尋親難度很大,這名受助人員在站上一住就是大半年。後來,在愛心組織志願者的幫助下,我們終於為其找到家人。護送他回家的那天,臨上車時他緊緊拉著我的手久久不願鬆開,臉上也是老淚縱橫,他看著我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急的滿頭大汗。我知道他可能是想對我表示感謝。那一刻,我一下被感動了——也許我們對受助人員的關心和照顧,他們無法表達,但人非草木,只要對受助人員真心付出,總會換來對等的回報。

17年的軍旅生涯,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部隊印記——責任在心,使命必達。我會一如既往把部隊的優良作風,用到日常工作中,做好受助人員的家人,盡全力照顧好每一名需要救助的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4 字。

轉載請註明: 趙成華:責任在心 使命必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