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近日,有這麼兩件事,引起了有理哥的關注。

3月2日,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在使館公眾號發表署名文章《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文章用嫻熟的春秋筆法,為那些抹黑中國的外媒粉飾一番,並對中國“不接受輿論監督”的態度提出了批評,在網路引起熱議。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3月8日晚,英國通訊管理局在其官網釋出關於涉CGTN英語新聞頻道內容投訴案的制裁決定和最終裁決,對CGTN處以22.5萬英鎊罰款。

這兩件事,是英方對近日中英兩國輿論戰的進一步回應。可以看出,他們打算繼續“槓到底”。關於輿論戰的來龍去脈,尚不瞭解的朋友可見有理哥近期文章《最近BBC一直刷屏中國輿論場,憑什麼?》。

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國外交部歐洲司負責人於3月9日召見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奉示就其在社交媒體發表不當署名文章提出嚴正交涉,同時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對英國通訊管理局的制裁決定和最終裁決表示遺憾並堅決反對。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可以說,隨著英國駐華大使和我國外交部的介入,讓原本的輿論戰再次升級。而當前的局面,完全由英方一意孤行所致,尤其是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的文章,直接導致了事態升級。

在通讀《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這篇文章之後,有理哥不禁對吳大使的文筆深感“佩服”,這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能力,未免也玩得太溜了吧?

對於沒看過此文的朋友,有理哥給大家簡要歸納一下其主旨:不要因為其批評中國、指出中國的問題,就覺得外媒憎恨中國,因為它們不僅批評中國政府,還批評自己國家的政府,而且這屬於媒體的第四監督權,批評你是為你好。

此外文章還得出兩個結論:一是中國媒體要學習外媒,多一些對本國政府的批判性報道。如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財新》記者對武漢當地如何壓制吹哨醫生和“隱瞞病毒”的揭露報道,就非常好。二是中國政府要敞開胸襟,接受外國媒體的批評和監督,不要總是搞輿論管控。

文章裡許多漏洞百出之處,有理哥不想一一贅述,但有三個根本性的問題必須要說明白:

1.個別外媒,尤其是BBC、美國之音等並不能代表外國媒體。單從文章標題看,吳大使起的就頗有“深意”,因為“外國媒體憎恨中國”本就是個偽命題。

對於中國而言,世界上有多少個外國媒體,恐怕沒有精準的統計,相信英國也拿不出具體數字,中國不會因為個別媒體的偏頗報道,就將所有外媒全都“拒之門外”。同時,個別媒體對中國的態度,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外國媒體”,這是個簡單的概念問題,連小學生都懂。

可小學生都懂的事,怎麼到了吳大使那裡,就轉不過彎來了呢?雖然文中沒有直接點出“外媒就是BBC”,但誰都不是傻子,吳大使這話裡話外的意思,不就是給BBC撐腰麼?

至於BBC是個什麼德行、有沒有抹黑中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BBC近期發表某篇反華報道的評論中,絕大多數網友(外國人)都站在支援中國政府的立場,例如網友詹姆斯說:“很有意思,BBC對中國執政黨的抹黑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我小時候在還沒有網路的時代,每天聽著BBC廣播四臺長大,當時我以為,中國人生來就欠著一屁股債,並且他們一輩子都還不清,還要把債務轉移給下一代。”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網友喬納森則說到:“很遺憾,BBC的涉華報道令人髮指,而且很有可能是由英國外交部的‘人士’來指導的。他們的證據來源不充分,一向依靠不可靠的來源,以及虛假離奇的線索來造假。”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諸如此類的評論還有很多,可見吳大使用“外媒是否憎恨中國”這個主題來寫文章,明顯是不合適的,還不如直接改成“BBC是否憎恨中國”來得痛快,不過有理哥猜,她不敢。

2.新聞監督和新聞誹謗是兩個概念,不容混淆。吳大使在文中扯了一大段媒體的第四監督權,意思就是外媒對中國的批評,是在行使媒體的監督權,不應受到輿論管控,可問題是,就BBC乾的那點事,也能稱之為輿論監督?

此前BBC在涉疆問題上的抹黑報道,已經屬於徹頭徹尾的新聞誹謗,對此汪文斌直接拿出曾經接受採訪的女子照片,用一連串的事實陳述擊碎了BBC的謊言。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身為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不可能不知情,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用媒體輿論監督權來為BBC的抹黑報道做粉飾,非要把煤球洗成白的,這顛倒黑白、混淆概念的做法,實在令人氣憤。

就在3月9日,BBC四臺播出題為《假資訊之龍》的報道,就網路資訊、抗疫、外交等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對此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已就報道預設內容致函節目組表達強烈不滿,並就相關問題闡明中方立場,敦促其摒棄偏見、改正錯誤,客觀、公正、全面報道中國。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就BBC三天兩頭、有事沒事盯著中國找茬的勁頭,屬不屬於故意對中國抹黑、造謠,吳大使心裡真就沒點數嘛?

3.作為英國駐華大使,應該主動化解中英矛盾,做這種火上澆油的舉動,實屬不該。吳若蘭身為英國駐華大使,本應成為中英溝通的橋樑和紐帶,此次用駐華使館的平臺釋出文章,非但沒有起到緩和雙方關係的作用,其強詞奪理的態度和對中方的無端指責,反而加劇了中英矛盾,無論怎麼看,這都不是一個駐華大使應有的作為。

對此我國外交部歐洲司負責人指出,吳若蘭作為英國駐華外交機構最高級別代表,透過官方平臺發文為因虛假新聞和不實報道受制裁的個別外媒鳴冤叫屈,刻意混淆新聞誹謗和新聞監督,對外方打壓中國媒體卻“選擇性失明”。文章通篇充斥著“教師爺”式的傲慢和意識形態的偏見,顛倒黑白、操弄雙標,這一做法同外交人員身份及外交機構職能嚴重不符。

事實證明,吳大使的這篇文章,不僅讓自己苦心經營的人設徹底崩塌,也讓中英關係更加緊張。

說起吳若蘭,她曾多次在中國交流工作,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通”,根本不會出現因“不懂規矩”說錯話的可能。

1997年至2000年,吳若蘭在北京師範大學進行普通話培訓,之後在英國駐中國大使館擔任她的首個駐外職位。2012年至2016年,她接替奚安竹任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是首位出任該職的女性。2020年10月,吳若蘭再次回到北京,擔任第13任英國駐華大使。

在去年上任之初,吳若蘭還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出使中國是一個絕佳的機遇”、“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英中兩國必須攜手發展我們的夥伴關係”,並表示要在應對氣候變化、增加中英相互投資、防控新冠疫情等方面,為兩國攜手做出貢獻,她認為脫歐給英國創造了一個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的絕好機會。

由於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吳若蘭在中國迅速成為“網紅大使”,可還不到半年時間,吳大使就來了個“大變臉”,在BBC抹黑中國的問題上說三道四、強詞奪理,這讓人不禁感嘆:如果以為一邊罔顧事實、為抹黑中國的BBC撐腰,一邊還想著能促進中英關係,那她還真是想多了。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聞媒體之一,BBC記者不能把本應客觀記錄的“筆”,當作任意開炮的“槍”。作為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也不能把本應是“橋樑、紐帶”的大使職責,變成掩護BBC肆意造謠、抹黑中國政府的“盾”,這樣只會讓中英關係越走越遠。

2021年春節,吳若蘭特意錄製了一條中文拜年影片,祝福廣大中國人“在牛年,做牛人”。時至今日,有理哥也想回敬吳大使一句:在牛年,你不妨先作個正直的人!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來源 有理兒有面微信公眾號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 吳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38 字。

轉載請註明: 就這,還想促進雙邊關係?吳大使,你想多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