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日,英國和日本先後分別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國葬成為國際輿論場上一個熱門話題。從歷史上看,國葬最早適用於君王和國家領導人,後來一些為國為民做出重大貢獻或犧牲的傑出人士也被允許享受這一待遇。1727年去世的著名科學家牛頓,就因其對英國和對全人類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准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享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
待遇空前
1727年3月20日,84歲的牛頓在睡夢中與世長辭。按照當時的規則,安妮女王作為君主提議對牛頓進行國葬。但因為國葬要花費大筆經費,有關國葬的提議必須經過議會討論並投票後才能決定。晚年的牛頓,身份已經不僅是著名科學家那麼簡單了。在他去世時,已經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24年時間。他還曾擔任皇家鑄幣廠的廠長,並且在任期間決定了用黃金代替白銀與英鎊掛鉤,被譽為“金本位之父”。此外,牛頓在1705年被安妮女王授予爵士頭銜,擁有了貴族身份。晚年的牛頓皈依宗教,篤信上帝,為宗教界也做出一些貢獻。所以,儘管牛頓終身未婚且被公認脾氣古怪,但由於他在科技、政治、經濟、宗教等多個領域的傑出成就和廣泛的人脈,議會的討論非常順利地達成一致意見,批准了牛頓的國葬待遇。
其實,英國議會關於國葬的討論通常是非常激烈的。據記載,就連帶領英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議會也是在經過了近一個小時的爭論後,才批准了他的國葬待遇。而有“鐵娘子”之稱的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她的身後之名在英國可謂譭譽參半,據說針對她的葬禮待遇問題,議會進行了長達七八個小時的爭論。最後,因“鐵娘子”有遺願自願放棄國葬待遇,而進行了次一等的葬禮,但即使這樣,據記載她的葬禮花銷高達近千萬英鎊。晚年的牛頓因其孤傲的個性並沒有多少朋友,但也沒有死對頭。號稱牛頓一生之敵的另一位著名科學家羅伯特·胡克,在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時曾對牛頓予以打壓。但在胡克去世後,牛頓接替了他的位置。所以,在有關牛頓身後事的討論中,並沒有哪一方勢力阻撓給予他國葬待遇。
1727年3月28日,英國為牛頓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葬禮上,英國的王室貴族、歐洲各國名流都趕來參加,英國民眾紛紛來為牛頓送行。在英國曆史上,牛頓是第二位享受國葬的非皇室成員。第一位是1657年去世的英國海軍上將羅伯特·布萊克,他被認為奠定了英國海上強國的地位,而且他是在與西班牙的海戰中殉職的。在牛頓的葬禮上,6位身份不凡的抬棺人格外引人關注。6人中有一位英國大法官,兩位公爵和三位伯爵,他們的爵位和社會地位從某種程度上比牛頓高,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都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他們以為牛頓抬棺為榮,以此來表達對這位去世的皇家學會會長的尊敬,以及對他在科學領域卓越貢獻的景仰。
傲視公侯的墓地
在牛頓國葬儀式的最後,他的棺槨被葬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教堂中,牛頓的墓地位於中殿,比許多君王的墓地還要醒目。如今人們去瞻仰牛頓墓地的時候,會發現跨越時空陪伴他的也是一些偉大的靈魂,其中就包括他的“近鄰”達爾文和霍金。墓地上方矗立著一尊牛頓的雕像,雕像倚在一堆書籍上,這些書中就包含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為人類開啟現代自然科學之門的偉大著作。雕像的身邊有兩位天使,還有一個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紀念牛頓在科學上的功績。牛頓的墓碑上,用拉丁文書寫著一句墓誌銘“這裡長眠著一位名叫艾薩克·牛頓的凡人”。
牛頓的葬禮由18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詩人之一亞歷山大·蒲柏主持。蒲柏本人在牛頓逝世時也以崇敬的心情和浪漫的筆觸為牛頓寫了一份墓誌銘,雖未被採用,但廣為世人流傳。蒲柏寫道:自然和自然的法則隱藏在暗夜中,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豁然開朗!
“鐵粉”伏爾泰
在參加牛頓葬禮的無數人中,有一位當時默默無聞後來卻名滿天下的法國人,他就是被稱為“歐洲的良心”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伏爾泰。當年的伏爾泰此前因寫諷刺詩兩次被投入巴士底獄,1726年伏爾泰被迫流亡英國,翌年就趕上了牛頓的國葬儀式。其實,對自然科學不熟悉的伏爾泰,在那個資訊傳播比較落後的年代對牛頓並不瞭解。但他深深地被牛頓葬禮的場景所震撼,隨即寫下這樣的感慨:“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國葬上深受震撼的伏爾泰也對牛頓其人深感興趣,後來花了大量時間深入瞭解牛頓,並且最終成為牛頓的“鐵粉”。可以說,牛頓對伏爾泰哲學思想體系的形成產生了一定影響。一方面,牛頓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特別是萬有引力定律對伏爾泰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性有決定性的影響。另一方面,牛頓的國葬待遇也令伏爾泰由衷地讚賞英國的做法。
關於牛頓和伏爾泰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相傳伏爾泰在英國期間,為深入瞭解剛去世不久的牛頓,走訪了不少與牛頓相關的人,熱切地詢問關於牛頓的一切。據說,有一位牛頓的親戚不勝其擾,在被問及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時,就隨口編了一個關於蘋果砸中牛頓腦袋的故事。然後這個說法就隨著伏爾泰的完善變成了世人津津樂道的牛頓的典型故事。實際上,這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誤會”之一,萬有引力定律和蘋果以及牛頓的腦袋到底發生過怎樣的關聯,當時並未出現在牛頓的手稿或任何書面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