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一些父母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高興也哭,不高興也哭,碰上什麼事情就會用眼淚來表達,似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在對待孩子哭的問題上,家長們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種類,一種是立刻讓孩子止住眼淚,另一種是讓孩子哭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種處理的方式造成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有些孩子被父母或者朋友說了幾句就會感到委屈而哭,看到什麼事情害怕也會哭,心裡不高興了還會哭。這些孩子通常被長輩們覺得有點煩人,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這些孩子也是更加善於將自己的情緒進行宣洩。
同樣有些孩子非常堅強,遇到再多的困難甚至是傷害也不會哭,這些孩子表面看似非常剛強,耐挫力很高。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這些孩子不太懂得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和別人交流,即使年齡再大,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還有一種哭是共情能力的表現。當看到別人受到傷害或者遭遇不好事情的時候,孩子也會跟著哭泣。這並不是孩子懦弱,而是一種共情的能力,說明孩子的內心是個非常善良的人。
尋找原因,當孩子哭泣,父母要跟孩子進行一個交流,等孩子哭完以後情緒平復了,詢問孩子是原因,不要動不動就開始訓斥孩子,這樣的做法反而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各種各樣的誤解。
孩子哭完以後父母也要及時安撫,因為畢竟哭是一個勞神的事情,可以透過語言以及行動平復孩子心理的不順,讓孩子感覺只要有父母在,任何事情都能過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