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柔宇科技“斷糧”22個月、欠薪半年,還有得救嗎?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綜合

文 | 雷達財經,作者 | 李亦輝,編輯 | 深海

柔宇科技欠薪事件再度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3月31日,據紅星資本局報道,有柔宇科技員工透露,自2021年9月至今,公司一直拖欠工資。

該員工稱,自己6個月內收到5封欠薪郵件,內容均大致是公司融資正在推進,資金即將到賬馬上補發工資,但至今拖欠他的薪水已有近10萬元。

欠薪也導致該公司大批員工離職,上述員工透露2022年開年以來,柔宇科技OA系統裡的人數不斷減少,已經從1800人下降到了700人。

作為曾經的資本寵兒,天眼查顯示,截至2020年5月份,柔宇科技8年時間累積獲得超過86億元人民幣融資。2020年,公司還曾以6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於《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

2020年底,柔宇科技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IPO,擬募資144.34億元。但僅僅兩個月後,上交所就終止了對其在科創板IPO的稽核。

招股書顯示,連年虧損的柔宇科技自身並沒有“造血”能力。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營收合計只有5億元的情況下,累計虧損卻超過30億元。外界普遍認為,隨著上市募資計劃宣告失敗,一級市場融資不順利,讓柔宇科技陷入了“斷糧”的困境。

故事講不下去時,誰能又能救柔宇?

公司被指“郵件發薪”

從公開資訊來看,柔宇科技的欠薪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根據上述報道,自從去年9月份向員工發“欠薪郵件”起,今年開年以來,1月、2月和3月的工資,柔宇科技同樣以一封欠薪郵件代替。

一封在脈脈上流傳的截圖顯示,柔宇科技財務中心在2月18日向全體員工發郵件稱,公司一直在積極推進融資工作,由於資金未及時到位,原定於2月10日發放的工資將延遲到3月發放。

郵件提到,公司將給予員工延緩實發工資的5%作為現金補充,補償金將在公司資金到位後累計一次性發放。

但到了3月10日,柔宇的員工又收到了一封類似話術的郵件,“公司積極地推進融資工作,近期已有重大積極進展,由於資金尚未到位,3月10日的工資預計將於3月底發放。”

收不到工資的員工在網上留言,控訴柔宇科技拖欠薪資,但此舉卻被公司以非法造謠誹謗來處理。

“首席內幕官”提供的郵件截圖顯示,柔宇在今年3月24日釋出了一則處理通告,是針對“個別員工在網上非法捏造是非、散佈謠言及不實資訊,造謠詆譭公司和管理層”一事,柔宇科技稱他們已經報送公安機關立案調查處理。

早在去年10月份,媒體就報道當月柔宇科技薪資未全額髮放,多數員工被告知,9月薪資僅部分發放,10月薪資則全額暫停發放,公司承諾將在11月30日補發,但11月30日並未等到補發的薪資。

而在拖欠薪資背後,則是柔宇科技的資金緊張問題。在去年11月的一場員工大會上,柔宇CEO劉自鴻對員工坦陳了目前的資金現狀,並提到新一輪融資有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

去年12月12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參與柔宇科技A、B、C三輪融資的松禾資本,正牽頭現有股東和有意向的投資方進行新一輪可轉債融資。

今年1月21日,介面新聞從柔宇科技員工處獲悉,柔宇的資金斷裂問題已經得以緩解,目前已經發了一部分拖欠的工資,春節前還會再補發一部分。

此外,公司還給予員工此前承諾的額外薪資補償或期權獎勵,相關期權協議基本都已經簽署完畢。

今年3月份,柔宇一名已經離職的員工告訴媒體,公司已經完成了1億元融資,但其中的90%都拿去還掉供應商債務,因此劉自鴻的限制高消費令已經取消。

天眼查顯示,2021年10月13日,因與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中,柔宇科技存在未履行金額9503萬元,柔宇科技董事長兼CEO劉自鴻被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

目前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已沒有劉自鴻的限制消費資訊。

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的1月10日及11日,該公司所持北京柔宇電子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累計約775萬餘元股權被凍結。此外,該公司的4家分支機構均已登出。

有網友評論稱,柔宇科技一次次薪資發放計劃落空,意味著其郵件中提及的融資事項進展並不順利。

連年虧損,IPO夭折

公開資料顯示,柔宇科技核心技術產品主要是柔性顯示屏和柔性感測器,應用產品除了可摺疊手機,還有柔記智慧手寫本、柔宇智慧會議顯示終端、電子書、車內安全智慧屏、曲面電梯中控等。

2012年5月,劉自鴻從美國歸國創業,和他的另外兩名清華大學兼斯坦福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出資10萬元創立了柔宇科技。

在媒體報道中,劉自鴻的標籤是“學霸”,17歲就接連斬獲全國奧賽物理和化學的一等獎,併成為江西省撫州市理科高考狀元。在斯坦福大學期間,劉自鴻開始關注並研究“柔性顯示技術”,這也成為了柔宇科技的核心技術。

2014 年 8 月,柔宇科技釋出了世界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器,厚度僅為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劉自鴻展示該產品時稱,這將解決人類在溝通和攜帶上對輕便的剛性需求,不僅是一個營銷賣點,還將形成一整條產業鏈。

憑藉此項“黑科技”,柔宇科技備受一級市場明星投資人的追捧。天眼查顯示,2012年6月至2016年11月,4年時間裡柔宇科技進行了4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6億元,主要投資方包括松禾資本、IDG資本、深創投等。

至完成第4輪Pre-D輪融資時,其估值已達到 200億元。這樣的估值增長速度,讓曾錯失該專案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痛苦”不已。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徐小平透露,“2012年我去矽谷,有一個年輕人(指劉自鴻)給我一張名片,說要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顯示屏。當時就看了他給我的那個產品,看不出有任何激動人心的地方。”

而且劉自鴻提出A輪要3000萬美金時,他也覺得太貴了。這次錯失,讓徐小平“每次看到柔宇科技的好訊息,都心如刀絞。”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發售了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在當時可謂顛覆。

隨後柔宇科技加快了融資步伐。資料顯示,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共獲得了7輪融資,22家PE合計向該公司增資了50.53億元。

2019年,其估值曾達到419億左右。據媒體估算,在申報IPO之前,柔宇科技從一級市場諸多投資人的手裡至少融到了90億元。

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書,計劃科創板上市並募資144.34億元,其中7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但兩個月後,2021年2月10日晚,這次科創板IPO稽核狀態變為“終止”,該公司也提交了撤回科創板IPO的申請。

當時擔任獨董的劉姝威後來解釋,撤回原因是柔宇科技在股東結構方面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的情況,目前我國解決包含三類股東的公司申請上市的問題還有待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

不過從招股書看,柔宇科技營業收入不僅沒多少,而且持續虧損。

2017至2020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同期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

可見,公司三年半累計僅實現營收5.17億元,但虧損卻高達31.95億元,且虧損幅度有持續擴大之勢。

柔宇科技稱,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入不敷出”之下,截至2020年6月30日,柔宇科技的貨幣資金為8.48億元,但應付賬款有7.31億元。外界分析認為,正是衝擊科創板上市失敗後,柔宇科技的資金缺口變得越來越嚴重,也為半年後的欠薪埋下了隱患。

難以量產的“獨特技術”

財務資料之外,外界質疑的一點還有柔宇科技的量產能力。

據悉,全球研發柔性屏的主流螢幕廠商,如三星、京東方、TCL等,普遍採用的是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路線,柔宇則選擇獨創的“超低溫非矽製程整合技術(ULT-NSSP)。

按照劉自鴻的介紹,該技術相比LTPS製程溫度更低,可以降低裝置的投資成本,減小基材和薄膜的熱脹冷縮,提高良品率。

但柔宇一位前工程師告訴介面新聞,劉自鴻口中的超低溫非矽製程整合技術,本質是IGZO+蒸鍍OLED工藝,很早就有人在做,並非柔宇獨家。

而且作為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面板行業,投資一條產線動輒百億元起步。京東方今年初宣佈量產的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投資額高達465億元。

儘管柔宇號稱其獨特技術有成本優勢,但公司2017年開建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產線耗資仍高達110億元,要高於公司累計融資和營收金額。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面板行業,先進的技術和製造工藝僅是一個方面,量產和商業化能力同樣決定一家公司的生死,而柔宇在後兩方面都不佔優勢。

一方面,據媒體採訪柔宇科技內部人士稱,國內廠商中,柔宇研發能力比天馬和和輝光電稍強,但量產能力是倒數第一,且和其他廠商差距很大。因為研發線做概念產品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量產產品是完全不同緯度的技術路線。

另一方面,推出了摺疊屏手機的三星、華為、小米等主流廠商都沒有跟柔宇合作。缺乏市場訂單,柔宇只能在自家手機上消化,但FlexPai銷量慘淡,又極大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長和技術的更新迭代。

雷達財經發現,目前,柔宇天貓官方旗艦店的所有商品已經下架,官方也從未公佈過FlexPai系列手機的銷售情況,但媒體根據招股書資料推算出2019年的銷量僅為約7112臺。

產能利用率也從側面反映出柔宇的困境。2018年6月,公司的第一期產線點亮投產並實現量產上市,按照8寸左右螢幕計算,能達到280萬片/年產量。

據招股書,在2018年、2019年,柔宇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5.1%、31.2%;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更為慘淡,僅5%。銷量上,在2019年產量為31.4萬片的情況下,銷量僅5.27萬片;2020年上半年實際產量為4.86萬片,但銷量僅2.21萬片。

在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看來,面板業一定要做到全球前五名,沒有高投入,沒有規模化,就躋身不到第一陣營,就只能被一線廠商打壓得無還手之力。

從最後一輪3億美元融資時間算起,柔宇科技已經“斷糧”22個月。目前,公司還在推進新的融資。

但不同於當初受到資本的追捧,有創投圈活躍人士對連線Insight表示,“資本圈早年很喜歡柔宇,但現在身邊的產業投資人都不敢碰他們。對於這家公司,大家都懂裡面的風險,不會自討苦吃的。”

劉自鴻能否帶領柔宇逆風翻盤?雷達財經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