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華人:炮火聲中許下28歲的生日願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晞 實習生 賈靜晗 胡紫純
妮可在爆炸聲中,度過了自己的28歲生日。
她住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一棟住宅的六樓。當初,她特意挑選了這個客廳、臥室有一大片落地窗,廚房是半開放式設計的房子。可如今,因為這個透明的、敞開的設計,聽到爆炸聲時,她不得不躲到浴室裡,畢竟,她離最近的戰場,只有五六公里。
她是過去3天中,我們連線的8位在烏克蘭的華人之一。他們之中有留學生,也有中資企業的員工。這些華人有的在地下室裡擠了一天,聲音啞了;有的提起這3天受到的幫助,邊說邊哭。也有人突然間就看到坦克開到了家門口,還有人記得坦克路過家門時,地板在震動。
這些人的故事並不能拼湊出當下烏克蘭的全貌。他們的共同點是,平靜的生活突然失序、混亂。許多人在超市採購了大量物資,待在家裡,聽著炮彈爆炸的聲音入睡。唯一的盼頭是,許多人在大使館登記了撤僑的資訊,等待回國,與家人團聚。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6日,烏克蘭首都基輔行人稀少。視覺中國供圖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炮彈一響,妮可本能地想躲,但過了幾天,身體疲勞到了極點,有時聽到炮彈聲都起不來床。
最近幾天,爆炸聲越來越密集。妮可從聲音判斷,炮彈離她越來越近。
她是2020年來烏克蘭的,在一家中資企業當市場主管。在打仗以前,她對這個國家沒有太深的感情,她被企業外派來烏工作,語言不通。但隨著局勢緊張,她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慢慢地,與當地人建立信任與情感。
她和鄰居分享物資,以及最重要的避難資訊,哪怕彼此的語言不太通暢。房東告訴她,不用交房租了,哪天要走,把門帶上就好。
聽說她獨居,一個烏克蘭朋友主動過來陪伴她,兩個人互相做伴。這個朋友的母親說,“我就是妮可在烏克蘭的媽媽,因為她在這裡沒有親人”,她甚至提議讓妮可去他們的家鄉。朋友允諾,會陪伴妮可,直到中國撤僑的飛機抵達烏克蘭。到那天,他會親自送妮可到機場,然後繼續留守烏克蘭。
但是,包括妮可在內的許多華人回憶,從25日開始,基輔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了。
在基輔國立大學讀研究生的周志偉(化名)看到,24日那天,許多烏克蘭人拿著行李箱在大街上走,準備離開基輔。有人要去其他城市、農村,還有人準備西撤,去波蘭。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6日,波蘭,烏克蘭撤離民眾陸續抵達波蘭。視覺中國供圖
西撤的道路擁擠,常常塞車。妮可看到,離開的人都是女人和孩子。烏克蘭總統24日下令全國軍事總動員,據外媒報道,18至60歲的烏克蘭男人已被禁止出境。一些烏克蘭人會把汽車的空座留給有需要的陌生人,一起同行西撤。
她接觸的許多烏克蘭朋友,領取了槍支。她的一個客戶,年輕時服過兵役,後來在基輔當銷售經理。戰事開始後,他沒有選擇離開基輔回家鄉,而是重回戰場。這位客戶有個20歲出頭的女兒,正在學醫,也申請上前線。
24日,妮可來到當地超市,發現由於當下局勢,所有酒類的貨架都被封閉了。(受訪者供圖)
周志偉這幾天的睡眠很少,每次有空襲的通知,他準備隨時去更安全的地方。
許多烏克蘭人躲在範防空洞裡,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有些華人擔心,防空洞人太多,容易有衝突,更願意待在家裡。一個基輔國立大學的留學生,和4箇中國朋友、2個烏克蘭人、1個俄羅斯人躲在郊區別墅的地下室裡,躲避空襲。
這些留學生正在等待中國大使館撤僑的方案。他們的擔憂非常具體:機場臨近軍事基地,大批華人去機場,如何保障路上的安全?由於許多華人沒有申根簽證,無法西撤,只能留在家裡,等待大使館的撤僑通知。
相比在基輔的留學生,一些在烏克蘭邊境生活的華人感覺更加無助。一個生活在喀爾巴阡州的華人說,如今,前往基輔的鐵路、道路中斷,如果中國的包機停在基輔或其他大城市,許多生活在農村、邊境的華人也無法自行去機場。許多家庭沒有車輛,家中還有老人、病人。
他們渴望早日能有更詳細具體的撤僑方案。
許多華人都說,雖然超市、取款機、加油站的人變多了,但是依然能正常採買到物資。讓一些人陷入尷尬境遇的,是國內個別網友的不當評論。它們被翻譯成外語,在烏克蘭傳播,引起一些烏克蘭人的反感。有華人在街上被烏克蘭人推搡,也有華人被烏克蘭人詢問,為什麼中國網友會那麼說?
一個在烏克蘭格里埃爾基子音樂學院上學的留學生譚安(化名),被網路上假訊息,消耗了大量精力。他的父親在國內,從短影片平臺上看到,已經有人透過中國大使館包機從烏克蘭飛回國,於是在烏克蘭時間凌晨兩點給譚安打電話,說可以回家了。後來才知道,那是謠言。
對這些在烏華人來說,如今每一個電話、每一條資訊都非常珍貴。
妮可選擇作為國內媒體的特派通訊員,每天出門一兩個小時,更新烏克蘭的新情況。她迫切地想把最真實的資訊傳達出去,不希望網路上充斥著誇大的、虛假的資訊。
2月26日,妮可在爆炸聲中度過了她的28歲生日。這個月,她先是確診了新冠肺炎,治癒後又出現了明顯的後遺症。然後,就遇上了這場戰爭。生日那天,妮可在朋友圈釋出她的生日願望:世界和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