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處理
作者:?陳相成 ?編輯:Thomas
上海7月1日開始率先試點垃圾分類制度的訊息,成為了最近街坊鄰里之間,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據瞭解,垃圾分類制度將逐步推廣向全國46個重點城市鋪開。
垃圾分類制度,在世界範圍內並不罕見。鄰國日本,便是一個將其貫徹到極致的國家。很多來到日本的遊客,幾乎都會被其整潔有序的街景所深深吸引。而這一切,就得益於日本實行嚴格、細緻以及規範的垃圾處理制度。
▲手中垃圾,該往哪兒去?日本在全國各地的垃圾箱都做了詳細的分類,以便更好地將垃圾進行處理
今日的典範,是經過了昨日無數的陣痛和革新換來的。二戰以後的日本,可謂處處是滿目瘡痍的場景。時不我待,日本舉國上下開展起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運動。而在舉世矚目的崛起之路上,一場悄然的危機也正向他們襲來。
▲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街頭。傷痛與未來的複雜情緒,催促著這個民族重新拾起走向新生的勇氣
由於一味地重視經濟發展,日本大刀闊斧的建設使得不少地區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環境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垃圾處理問題。
一系列垃圾處理問題的產生,是瘋漲的生產消費所帶來的“併發症”,嚴重地威脅到了民眾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是生命安全。為此,以“東京垃圾戰”為代表的各地垃圾抗議活動,在當時將政府推上輿論的高峰。
▲“經濟先行,其餘次之”。大阪的小河,湍急的溪流早已消逝,只剩下一堆堆觸目驚心的垃圾
日本政府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並切實有效地開展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從相關法律的制定,到民間的大力宣傳,再到設施裝置的完善配備,日本政府走上了一條與垃圾處理抗爭到底的“不歸路”。而事實證明,他們的的確確做到了,而且是完美極致的。
一、經濟崛起下,垃圾的泛濫
日本垃圾處理“極致道路”的起點,還得追溯到二戰後初期。作為法西斯戰敗國之一的日本,除了遭到戰爭特別是原子彈的毀滅性打擊外,財閥解體等國際社會一系列的制裁措施更是讓其元氣大傷。經濟復甦的任務已經是迫在眉睫。
鋼鐵、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迅速提上日程,成為日本重啟“光輝歲月”的先行者。
▲“神武景氣”時代出產的電視機。“神武”、“巖戶”以及“伊弉諾
”三大景氣時期,共同構築了日本崛起的堅固基礎
50年代的日本,無疑是幸運的。美國基於自身在亞太的利益訴求,對日本進行了經濟、社會以及文化等全方位的扶持。韓戰、越戰等亞洲區域性戰爭的爆發,更是讓日本的工業,重新看到了振興的希望。而工業恰恰是支撐國家快速騰飛重要保障。這一趟順風車,日本人當然不會輕易錯過。
▲新日本製鐵在千葉縣的鍊鋼廠,便是始於韓戰的需求所建立的。工業對於一個國家的復興,承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屬於日本的經濟奇蹟不出預料地來臨了。在“電力五年計劃”、“產業扶持政策”以及“國民所得倍增計劃”等措施的大力支援下,日本展現了以工業為代表的全方位突出成就,演繹了一出舉世矚目的戰後崛起盛景,一躍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經濟大國。
▲1970年部分國家的GDP資料。此時的日本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佔到美國GDP的20%有餘
步子邁得太大,總會不經意地摔跟頭。長期追求經濟的片面增長,使得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實在是精力有限,特別是環境問題:商業區內遍地殘渣、工廠附近汙水橫流、填埋場內惡臭熏天,就連住宅區的公共區域也時常被堆砌的垃圾堵得水洩不通。
▲人頭攢動的東京銀座。經濟復甦帶給國民的是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消費享樂觀念蔓延的同時,對社會文明的考驗更是一場值得重視的“拉鋸戰”
惡劣的環境狀況使得正常的生產活動大受影響,民眾的生命安全面臨威脅。是放任自流?還是堅決遏止?各種流言在民間甚囂塵上,彷彿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即將爆發。
▲20世紀50年代東京江東區的垃圾填埋地附近。超負荷運轉對周圍學校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與蒼蠅同樂”成了當時孩子們上課的日常
1956年,“清潔工廠十年計劃”正式制定。以東京為例,根據檔案指示,在多個行政區將新建一批垃圾處理廠。但即便如此,與數量龐大的垃圾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而接下來,東京相關部門將目光投放到了江東區,計劃在此地修建具有相當規模的垃圾填埋場,以實現對全東京垃圾的集中填埋處理。此外,江東區鄰區杉並區也被視為是垃圾集中處理的重要選擇地。
▲土地不夠?將垃圾拖到海上來!江東區的海上垃圾填埋場,一眼望去著實令人震撼
這樣的計劃,江東區和杉並區的居民當然不會答應。垃圾在家門口集中處理,就意味著自己將生活在漫天的粉塵和廢氣之中,生命安全受到極大威脅。1971年9月,在時任東京都知事美濃部亮吉的演講煽動下,民眾的積怨終於爆發,聲勢浩大的“東京垃圾戰”拉開帷幕。
▲當地居民企圖阻撓各地的垃圾進入杉並區。“東京垃圾戰”,是居民捍衛自身權利不被侵犯的正義抗爭
在民眾的強烈呼聲下,日本相關部門開始著手調整政策的方向,初步制定各行政區在自己領地內自行處理垃圾的措施。
“東京垃圾戰”只是日本各地眾多抗議活動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從這裡開始,日本政府下定決心對惡劣環境、垃圾處理等問題正式宣戰。經濟發展是奇蹟,能夠恆久地守住一片淨土,才更稱得上是奇蹟。
二、垃圾處理,雕琢成藝術
日本逐步開始走上了一條垃圾規範化處理的道路。是選取傳統且成本相對較低的填埋法,還是採用新興但成本相對較高的焚燒法?這樣的問題一度困擾著當時的決策者們。
最後,基於曾經填埋法的失敗經歷以及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等原因,日本確定了以集中焚燒為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的共識,並在全國各地建立起規模龐大的垃圾焚燒廠。
▲兒童遊樂園?其實是垃圾處理廠!位於大阪的舞洲島處理廠,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垃圾處理廠,更是當地青少年垃圾分類宣傳教育的科普中心
硬體設施安排上了,民眾們過去漠視環保的觀念也會隨之改觀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大部分人還是照舊秉持著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環境狀況短時間內並沒有質的飛躍。
而接下來,法律的威力開始發揮作用。日本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空氣汙染控制法》、《容器包裝在迴圈法》、《迴圈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等法規條例,其中嚴厲的刑罰對民眾產生了強大的威懾作用。習慣成自然,環境狀況慢慢大有改觀。
▲日本環保法律體系的完備程度令人驚歎。法律法規的健全是垃圾處理以及分類不可或缺的必備保障
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最重要、關鍵的一環,日本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權威。一般廢棄物、產業廢棄物以及有毒有害廢棄物,是日本最基礎的三大型別垃圾。在此之下,又可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以及資源垃圾等各種小分支。這樣的複雜細分,曾經也一度讓民眾難以適應。
▲垃圾分類圖解。在日本,扔垃圾不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個人行為,而是一門需要心領神會的日常功課
垃圾分類是門學問,處置垃圾同樣也是門學問。日本的每戶家庭裡,幾乎都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日曆表:每一日清晰地記載了可丟棄垃圾的型別,一週七日,日日不同。居民們必須嚴格按照日曆表要求,在第二天規定時間之前將垃圾堆放到指定地點,否則又將等到下一週。
▲垃圾丟棄時間表。不同型別的垃圾定時回收,高效率的方式讓垃圾處理變得更加輕而易舉
將垃圾分類處理完畢之後,最高境界便是將其變廢為寶,而日本在這方面同樣也是毫不遜色。遍佈各地的資源迴圈站,是垃圾變廢為寶的強大支撐。
各種型別的垃圾來到資源迴圈站,搖身一變用於火力發電、道路鋪設以及填海造陸等領域。一處不經意吸引你的風景,很可能便是垃圾華麗蛻變的結果。
▲日本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圖解
日本對垃圾處理乃至環境環保的重視程度,已經不亞於對經濟建設的重視程度。日本垃圾的處理利用過程,幾乎是在政府的完全主導下進行的。垃圾處理的員工是國家公務人員,主管垃圾處理的環境保護廳重組升級為省廳之一的環境省……政府對垃圾處理產業可謂是殫精竭慮。
▲日本環境省,垃圾處理取得成就的最大功臣
在意識到由於發展帶來的垃圾弊病後,日本政府強有力的舉措很快便實現了止損的目的。這其中,既有矛盾衝突,也有協商妥協。可貴的是,一套穩定的垃圾處理體系正在一步步地完善發展。而這只是冰山一角,一幅更壯闊的藍圖還展現在他們眼前,而這也正是他們矢志不渝的前進方向。
三、環保思維,無死角滲透
在國家相關措施的強制推動下,崇尚環保、愛護環境成為了一種全民意識,“環保思維”在日本民眾心中已經是根深蒂固。從意識渙散,到高度自律,日本民眾在垃圾處理方面的態度轉變,是對自身的負責,也是對後代的擔當。
▲非正式組織是環保宣傳的重要聲音。“全民參與”已經成為日本環保的主旋律
除了收穫意識上的進步外,在生態治理上日本也是身體力行、碩果頗豐。經濟大發展時期日本的生態環境曾遭受過巨大的破壞,導致出現了各種聞所未聞的罕見病。聲名在外的瀨戶內海便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瀨戶內海沿岸為日本的工業集中帶
瀨戶內海以其優越的區位條件成為日本重要的工業基地,而在享受工業帶來的財富背後,是疏於管理而出現的各種氾濫排汙。水質富營養化、重金屬嚴重超標等問題接踵而來,幾十年罕見的赤潮一年中數十次爆發,海洋生物數目銳減,水俁病的蔓延更是讓世界震驚。
▲水俁病紀念雕塑。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環境惡化使得四大公害病在日本野蠻橫行,痛下決心的改變是對過去慘痛回憶的一種彌補修正
生態治理刻不容緩。定期監管,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堅決取締;立法維護,透過全民性的強制手段樹立對海洋生態的敬畏;廣泛宣傳,發動社會團體,深入學校社群開展普及教育。
▲在政府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瀨戶內海的環境潔淨度及經濟貢獻度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成為日本生態治理的楷模工程
日本人的環保革命之路,還遠沒有到達終點。20世紀9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了“環境立國”的戰略,在遵迴圈保治理優先的情況下,計劃實現“最適量生產、最適量消費、最小量廢棄”的經濟目標,以找到將環保與發展無縫對接的最佳答案。
▲新時期的環境治理走向了市場化的升級道路,成為了盈利的一個新增長點。這樣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是“環境立國”戰略所重點要求的
從工業迅速崛起,到環境狀況告急,日本在痛定思痛之後建立起以垃圾分類處理為代表的環保體系,將經濟與生態的平衡儘可能地維持到最佳水平。這在未來帶給他們的將會是,受益無窮的資本,以及千秋萬代的基石。
在上海垃圾分類制度出臺之後,沸沸揚揚的討論一直都沒有停歇下來。同樣是經濟發展高速時期,也同樣是環保意識淡化時期,相似的境遇下,日本的經驗,理應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
作者:陳相成??編輯: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