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英,匯川區上海路街道茅草西社群黨總支部書記。2016年,被評為遵義市匯川區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被評為擁軍優屬先進個人;2019年,被評為匯川區優秀黨務工作者。
因工作能力強,是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也被社群群眾稱為“最美書記”。
社群書記的“另一面”
“咱們社群書記是軍嫂。”上海路街道茅草西社群工作人員道出于敏英的“不同”。
從小生活在軍人之家的于敏英是一位山東姑娘,受軍人父親的影響,軍人對她而言就是大英雄,2000年,她嫁給了“自己的英雄”,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軍嫂。2007年,于敏英以隨軍家屬身份和丈夫來到遵義生活,從一個山東妞變成了“遵義媳婦”。
“軍嫂”這個稱謂除了意味著堅守和奉獻,還意味著要做得比別人更多更好。在日常工作中,于敏英工作認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以軍嫂特有的責任擔當,全身心地幹好每一件工作,深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同事評價她:“於書記平易近人,做事很果斷,不管大事小事,她都帶頭幹、親自幹。”
“選擇軍嫂,就是選擇了堅守”
于敏英和丈夫劉士路是同學,劉士路也出生于軍人世家,打小嚮往軍旅生活,高中畢業後劉士路選擇了參軍,1995年因工作調動去到了貴陽,1999年來到遵義。那時,于敏英還在山東的家裡務農,與劉士路相隔甚遠。
2000年,于敏英和劉士路結婚,因部隊忙、假期少,劉士路只有2天時間用來結婚,他從遵義坐綠皮火車趕回山東,和于敏英辦了結婚登記,第二天宴請親朋,第三天就急匆匆趕回部隊。
于敏英與丈夫劉士路
“後來我去了老公那裡,懷孕3個月後因無人照顧,就回到山東老家。所以老公沒有見過我大肚皮的樣子,也沒有見過我生產的樣子,他說這一輩子都虧欠我。”回憶起那些難捱的日子,于敏英眼睛泛紅,她說:“選擇軍嫂,就是選擇了堅守。”
“孩子2個半月的時候,老公回來見到兒子,他好像很不好意思,感覺不真實,更不知道怎麼抱兒子。”于敏英笑道,“他忙我理解他,他是軍人,雖然沒有他的陪伴感覺空了些什麼,但一想到他做的事是為國家做的,是為老百姓做的,我就支援,就釋然了。”
“帶好頭,才有人跟著幹”
社群工作中,于敏英時刻把緊盯群眾難事、解決群眾煩事放在第一位。
于敏英說:“群眾來找我,我就要幫他把事辦好,雖然有的事情對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說不定就幫他邁過了人生中的一道坎。”
2019年5月,于敏英正在社群值班,一個女人哭著過來請求幫忙,說她的丈夫開摩托車出了車禍住在重症監護室,救治需要十幾萬,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來。
于敏英認識她,她家是社群的低保戶。考慮到她家經濟困難,于敏英便發動轄區黨員、群眾和企業捐款,大家一起湊了3萬塊錢。
可是,剩下的錢不是小數目,怎麼辦?
于敏英不肯放棄,找到社群法律顧問尋求法律援助。最後,在法律顧問的幫助下,女子申請到了12萬元的強制保險,這才有了動手術的錢。
這樣的事情只是發生在社群裡的一個零星碎片,工作在基層、服務在社群,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據于敏英介紹,茅草西社群是上海路街道最大的一個社群,有37個小區,居住人口38000人,社群面積大、老舊小區多、群眾事務繁雜。
“雖然事情多,但我是黨總支部書記,有些事情你去做了,就有很多人跟著一起做。”于敏英說。
成立“黨建共同體”,即社群黨支部 網格黨支部 轄區非公企業黨支部 轄區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共建共享,參與小區治理,黨員由2016年的104名發展到現在有近200名;打造“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轄區3000多名老人,帶領老人參與社群活動,給他們包餃子、做體檢、送溫暖;組建“春天的蒲公英”志願服務隊,共有8支服務隊,上千名志願者,為轄區群眾提供政策解答、法律諮詢、義務勞動、困難幫扶等服務……
在於敏英的帶領下,茅草西社群從以往的“髒亂差”,逐步改善為居住條件佳、治安環境好、鄰里關係和諧的“市級文明單位”。
“雖然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會把身邊的小事做好,把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求的問題辦好。”于敏英說。(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