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城戶籍人口自然負增長:除了東北外,這些長三角城市也在列
今年4月底,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訊息稱:據瞭解,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具體資料將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釋出。
在全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的同時,不同地區之間也出現明顯分化。當前,一些地方的2020年統計公報中已經發布了戶籍人口的資料。從資料來看,至少14個城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包括瀋陽、無錫這樣的二線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和長三角地區。
需要說明的是,2020年各地統計公報中,有相當多的城市,並未釋出人口相關資料。一些釋出人口資料的城市,也只是釋出戶籍人口資料,常住人口資料則要等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釋出時予以公佈。
此外,戶籍人口的變化包括兩部分,即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一些城市雖然自然增長率為負,但由於經濟發達、公共服務資源好,吸引外部人口流入,因此戶籍人口仍在增長。反過來,一些城市雖然自然增長率較高,但由於經濟欠發達,人口外流,戶籍人口也會出現負增長。
瀋陽等多城人口自然負增長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少已有14個城市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分別是瀋陽、無錫、葫蘆島、鞍山、黑河、撫順、威海、舟山、泰州、揚州、鹽城、鎮江、紹興、常州。
其中,東北唯一特大城市瀋陽的最新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末該市戶籍人口762.2萬人。人口出生率6.68‰,比上年降低1.67個千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107.1;人口死亡率10.02‰,提高1.7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3.34‰,降低3.38個千分點。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瀋陽第一次戶籍人口增長率告負。根據該市統計公報,2016~2019年,瀋陽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18‰、-2.53‰、-0.61‰、0.04‰。
瀋陽之外,東北還有多個城市2020年人口增長率為負,其中葫蘆島為-7.38‰,鞍山為-5.91‰,黑河為-2.9‰,撫順已經低至-13.3‰。而這只是部分城市的資料,還有不少東北城市2020年戶籍人口尚未公佈。結合2019年的資料來看,大多數東北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為負。
資料顯示,2019年遼寧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吉林為-0.85‰,黑龍江為-1.01‰。也就是說,整個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都已經為負。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對第一財經分析,東北人口自然增長率比較低,與青年人口外流有關。由於經濟下行,就業機會減少,很多年輕人口流向東南沿海。
資料顯示,目前東北三省的人口都出現淨流出。其中,2019年黑龍江淨流出17.99萬人,吉林淨流出11.03萬人,遼寧淨流出4.11萬人。
此外,東北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低還有其他因素。衣保中說,東北的城鎮化在全國比較早,城市化率比較高,生育意願比較低。東北以國有經濟為主,職工大多是在體制內,這樣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比較嚴格,東北的獨生子女比例在全國是比較高的。即使東北的農村地區,計劃生育也執行得比較好。
從城市之間來看,人口的增長包括了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包括瀋陽在內的個別中心城市,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但由於公共服務較好,就業機會較多,能吸引東北地區其他地市人口流入,因此總人口仍在增長。比如,瀋陽在落戶門檻放寬的情況下,有不少省內普通地市的人口遷入,因此2019年戶籍人口還增加了5.8萬人。
但遼寧乃至東北的普通地級市,不僅本身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而且青年人口也在繼續流失,因此這些城市的人口降幅進一步擴大。
衣保中表示,東北的普通地級市大部分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產業不發達,導致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口外流,整體老齡化程度比較高。年輕人口外流越多的地方,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就越低。
這些長三角城市也在列
人口自然增長率告負的城市不僅有東北城市,也有無錫、常州、鎮江、鹽城、揚州、泰州、紹興、舟山、威海等城市,它們屬於江蘇、浙江和山東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這其中,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最為密集。
無錫、常州、鹽城三市是多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自然負增長。只不過,對於無錫和常州這兩個蘇南城市來說,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但由於經濟發達,加上戶籍門檻放開,因此流入人口較多,這兩地的戶籍人口仍在增長。資料顯示,2020年無錫戶籍人口增長了6.13萬人,常州增加了1.63萬人。相比之下,蘇北地區的鹽城戶籍人口減少了6.86萬人。
在第二經濟大省江蘇,整體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較低。資料顯示,2019年江蘇人口自然增長率2.08‰,比上年下降0.21個千分點,這一資料位居全國倒數第六,僅比東北等地高。
江蘇的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一方面,江蘇經濟發達,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加上計劃生育執行較嚴等因素,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比較低;另一方面,相比浙江和廣東,江蘇吸引的省外淨流入人口較少。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分析,江蘇外來人口少,與經濟發展模式有關。廣東、浙江是以市場為中心,依託各種全國性的市場做後盾,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外來人口留下來的空間更多,市場內部的僱傭人員和圍繞市場而發展的人員都比較多。相比之下,江蘇是以製造業為主的,是生產中心,而不是一個市場中心,這樣一來,流入的人員也會比較少。
江蘇之外,浙江的紹興、舟山,山東的威海等地也出現了人口自然負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有關。2019年,GDP總量前四名的經濟大省,山東、江蘇和浙江三個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展望未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將進入人口自然負增長時代。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認為,在生育政策沒有調整的情況下,按照目前的趨勢,“十四五”期間的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000萬大關。“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一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如果不到1000萬的話,這是一個什麼比例?分到31個省份,每個省份能有多少數量?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用不了幾年,我們的總人口數量就可能出現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城市之間的分化將更加明顯。隨著青年人口不斷向大中城市集聚,大城市虹吸效應不斷顯現,相比之下中小城市人口外流,這些地方的樓市、消費都將受到影響。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