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鼓勵你做一個冷淡的人”

由 藍樹芬 釋出於 綜合

文 /十點梧桐

來源 /十點讀書(ID:duhaoshu)

蔡康永說:“其實,我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

一個人一味的熱情其實是盲目的。你一定會有大部分的時候是冷淡的,才能夠對比出你對哪些事情,哪些是懷抱著極高的熱情。”

對慾望冷淡一點,看淡浮華,才能享受安穩的幸福

對社交冷淡一點,精簡圈子,才能收穫簡單的快樂。

果斷捨棄拖累你的、不喜歡的東西,才能讓你的生活被你所喜歡的事物所填滿。

放鬆雙手,才能騰出手來迎接真正的美好。

所以,請一定要有“做一個冷淡的人”的勇氣。

有冷淡才會有熱情,有斷舍離才會有輕鬆的自由。

1

對慾望冷淡一點

北野武說:

人這種東西啊,不管外表修飾得多麼光鮮亮麗,剝掉一層皮後就只剩下了一堆慾望。

是啊,人生在世,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慾望。

適當的慾望是人類生存的原動力,給了人們前行的動力。

但是慾望一旦超出,就會越放縱,最終讓你疲憊不堪。

上週,剛收到朋友思思從老家寄來的一大箱柚子。

半年前,思思一家結束8年的北漂生活,回到福建老家。

在北京的日子裡,思思最常說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太難了!做人太累了!

都市麗人上班不能穿得太掉價,輕奢的衣服包包都得有;

明明手頭的裝置都能用,但是不斷更新迭代的電子產品還是買;

孩子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上萬學費的雙語幼兒園排隊也得上......

為了迎合環境產生的過度消費,小兩口每個月都要揹負不小一筆消費貸。

而為了滿足慾望,還上消費貸,又需要拼命地工作、加班、開會、應酬……

永遠追不上的KPI,永遠擠不上的高峰期地鐵,讓人煎熬感加倍;

久而久之,過度勞累消耗了身體,頸椎病、腸胃病不說。

還有爭吵越來越頻繁的夫妻關係,越來越淡薄的親子關係......

明明拼了命努力,日子卻越過越累。

慾望過滿帶來的副作用,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感覺再這麼下去,人會累垮,家會散掉”。

做了權衡之後,思思一家決定回老家生活。

送別宴上,思思留下一句:

“人生嘛,前半生保持慾望,到後半生,還是得禁慾一下。”

現在他們一家人,雖然生活質量有所降低,但是幸福感卻大大升高了。

走路10分鐘的通勤時間,有時間可以在家好好吃一頓飯再上班了;

高跟鞋換成運動鞋,西裝換成運動服,想穿什麼穿什麼,乾淨舒適就好;

雖然小城就那麼大,但偶爾和鄰居大爺大媽嘮嘮嗑,陪孩子下樓蕩蕩鞦韆,玩玩沙子,可比逼著孩子學英語爽多了;

雖然硬體條件有限,但偶爾下鄉體驗農家樂,經常和父母老友吃吃大鍋飯,可比坐在高階餐廳吃一小塊牛排裡開心多了。

半小時的通勤時間,輕鬆休閒的服飾,簡單的人際關係,足夠的陪伴時間。

經常和老友父母聚聚餐,讓生活迴歸真正的簡單。

不被過度的物質慾望捆綁的思思,真的比以前開心了不少。

看到思思的轉變,我理解了當下的大家為什麼喜歡看“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

大概是因為,人們都享受那種褪去身上的浮躁與過分的慾望,迴歸純粹滿足的生活狀態。

梭羅說:

一個人,只要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仔細想想,好的生活,真的不難。

當你活得疲憊不堪,抱怨生活很難的時候,就是該給慾望做減法的時候。

想要的東西少一點,有些東西你不一定需要;

想花的錢節制一點,平價的替代不一定不好。

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簡單一點,剋制一點,對慾望越冷淡,生活越輕鬆。

2

對社交冷淡一點

亦舒說過:

城市中人,看似光鮮,其實個個暗藏漏洞。高朋滿座,客似雲來,然而真正能傾心交談的,卻未必有三兩個。

這一點,老友阿帆體驗最深。

阿帆是大學的學生會會長,混跡校園裡的各大院系、辦公室。

畢業後,投身各種社交活動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是一個典型的“混社會”的人。

平日裡託人介紹,成功混進幾個地方大佬群裡。

常常跟著聚餐喝酒,高爾夫球場、KTV等地方也去了不少。

混久之後,自然加了不少所謂“大佬”的微信。

那些大佬在酒桌上,常常誇獎阿帆年輕有為,有機會可以合作一波。

得到“認可”後的阿帆,越來越沉浸當中,敬酒詞說得一溜一溜的,酒量越來越好,啤酒肚也越來越大。

今年年初疫情,阿帆的創業公司資金週轉遇到困難,便挨個發微信跟大佬們求助,又風塵僕僕地跑到人家公司拜訪。

伴手禮花了不少錢,但是有的人壓根沒記住他的名字,有的人找各種藉口把他支開。

最後,還是父母和妻子孃家幫忙湊了一筆錢,幫他度過難關。

周國平說:“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黃磊在電視劇《小歡喜》中,也有一段經典臺詞,道破社交的真相:“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認識你,不要做無用的社交。”

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急著透過社交去推銷自己。

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自己沉澱下來的卓越能力,才是最好的名片。

生活中,很多人的社交都是無用的,強迫自己加入不屬於你的圈子,只會適得其反。

把那些寶貴時間,拿來自我增值、拿來陪伴家人孩子,不是更有意義嗎?

誠如一位作家所言: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你們的時間有限。

多給一些自己獨處的空間,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你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多給家人一些陪伴的時間,人到中年,真正在乎你的,只有家人。

請記住,對無用社交冷淡一點,把珍貴的熱情給該給的人。

餘生,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

3

冷淡,不是冷漠,而是.......

《菜根譚》裡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娛樂圈中,蔡康永一直以高情商著稱,很多人都因為高情商而記住他。

外界都認為蔡康永的高情商,是好好說話,是溫柔。

但真正接觸到他的人,卻不這麼認為。

馬東說:“在我的私下交往之後,卻發現,溫柔其實只是康永哥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在溫柔底下,是康永哥講原則、通世故的冷峻堅持。”

老搭檔小S說:“舞臺下的他,好像有一層透明的膜罩著,非常有距離感。”

私底下,蔡康永從來不接小S的私人電話,也不和她私人聚餐。

因為他覺得,保持距離,才能增加兩個人之間的“新鮮感”。

但如果小S遇到困難,他一定會第一時間站出來陪伴、安慰,成為朋友背後堅實的靠山。

每次小S遇到困難的時候,蔡康永都會出現,告訴她怎麼解決,給她鼓勵和動力。

我想,這才是冷淡的真正意義吧。

第一,冷淡,不是冷漠,而是學會為自己而活。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幹什麼,不想做的事絕不勉強自己做。

不討好別人,也不迎合,取之所需,完善己身,不貪婪,不過度,這才真正活出了自己。

在寡淡的俗世間,隨心所欲,素簡清歡,才是一個人的熱烈。

第二,冷淡,不是冷漠,而是為了成就溫暖。

在一次線下讀書會上,蔡康永說:

當一個冷淡的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變熱情。可你當一個熱情的人,最悲慘的事就是你會慢慢變冷淡。

不要把溫暖當成是本能。跟人相處,你從冷淡開始,你就給了自己每一次都進步的機會。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保持熱情充沛,所以,只有學會冷淡,你的熱情才會顯得珍貴。

一個人不可能對所有人都熱情謙和,所以,只有學會冷淡,才能成全親近之人的溫暖。

舒服的關係,從來不會因為適當的距離而離散。

把握冷淡與熱情的分寸,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

看淡慾望,不急不躁,卻依然舒心自在;

看透世事,不爭不搶,卻依然溫柔相待。

- The End -

公眾號後臺(不是留言區)回覆“晚安”

可以領取今日份晚安桌布哦~

作者 |十點梧桐(ID:duhaoshu)

來源 |十點讀書

圖片 | Pexels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