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一直在 奮發向“上”

  中國年輕人,一直在

  奮發向“上”

  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登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團隊的研究成果:

  他們收集19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0萬

  5—19歲兒童和青少年的資料

  評估1985-2019年這35年來全世界兒童和青少年身高、體重變化

  中國青少年是過去35年裡全球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增長將近9釐米

  中國男性平均身高增幅在近200個國家地區中位列第一,女性身高增幅排第三

  19歲男女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75.7釐米和163.3釐米

  世界排名從1985年的第150名提升到了2019年的第65名

  據《柳葉刀》,荷蘭年輕人現在是全球最高海拔,男子平均183.8釐米,女子170.4釐米。而上個世紀初,荷蘭男人平均身高才167釐米,跟他們國家的地理海拔一樣,在歐洲低人一等。

  100多年裡荷蘭人身高狂飈的秘訣是:財富的平均分配(貧富差距減小)、營養改善(普及牛奶和肉製品)、醫療體系完善(設專門機構對青少年身高問題進行諮詢、干預)。

  日本人的情況跟荷蘭如出一轍。幕府時代日本男子平均身高140釐米,身高159釐米的江戶幕府第一任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是那個時代的偉人、巨人。如今日本年輕人的平均身高接近172釐米,他們的成長史全世界都耳熟能詳: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

  35年來中國年輕一代長勢喜人,同樣沒有獨門秘籍,和荷蘭、日本殊途同歸,都是四輪驅動:遺傳因素、經濟發展、營養改善、醫療干預。

  遺傳因素是千百年來的常識,容易理解,但這個因素反而不再重要,主要是拜三十多年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所賜。90後、00後的祖輩們想長高,非不為,是不能也,那個年代填飽肚子是比長個子緊迫得多的現實問題。粗茶淡飯、清湯寡水,偶爾冒出個姚明那樣的巨人,有可能,一個民族整體上想高人一頭,不科學。

  60後和70後這代人的孩童和少年時代,比起他們的父輩來,經受的風雨少了點,口福多了點,講究一點營養,他們的個兒,不知不覺超越40後、50後的父輩。平均身高170釐米左右,是很長時間中國成年男子的標配。這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幾乎已定格為歷史群像。

  長高這件事上,90後和00後趕上了好時代。改革開放駛上快車道、經濟社會大發展,助推他們的身高狂飈突進。以往一個國家十年內平均身高漲1釐米,已是不錯的成績,我們35年長了9釐米,速度堪稱風馳電掣。

  現在父母如果想讓子女的個兒拔一下,可以各顯神通,喝牛奶、多吃肉、注意營養平衡;早睡覺,多戶外運動,這些都有科學依據。比起祖祖輩輩來,他們最大的幸運是,身高可以預測,可以干預,準確率和成功率都很高。只要在骨骺閉合、發育停止之前採取措施,辦法遠比困難多。

  個人的身高是身體指標,群體的身高是歷史的尺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文明昌盛,社會進步,國民的個子矮不了。反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部落,如果身高明顯矮於自己的祖輩或當下的鄰居,那一定是社會出了大問題,元兇無非就是貧窮、饑荒、戰亂、瘟疫、營養不良之類。

  也許有人會問,按這個生長速度,再過三五十年,我們能不能超過荷蘭,成為人類身高的珠穆朗瑪?

  答案是,既不可能,也沒必要。現在長高的密碼差不多都已破解,並全部付諸實施,再想保持過去三十五年那樣的增長速度很難,更大的可能是像歐美髮達國家這些年那樣,和風細雨、緩慢成長。

  除非從事特殊行業,比如籃球之類的運動,否則太高的身材對普通人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日常生活中,1米90群體的幸福指數、健康指數並不會比1米80的高,2米多的男子可能讓路人側目,但他自己的煩惱有可能多於幸福。

  當孩子的個子長到一定的高度後,做父母的與其再關心子女的身高,不如關心他們的肺活量、胸圍、背肌力量之類的指標。

  已經高起來的年輕一代,下一步是強起來、壯起來。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8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年輕人,一直在 奮發向“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