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6月16日上午,隨著新疆和若鐵路首發列車在一片歡呼聲中駛出和田站,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的最後一塊“拼圖”拼上了。
綜合新華社等訊息,這條從新疆和田至若羌的鐵路,地處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全長約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沙漠、戈壁,歷經3年半的艱苦奮戰終於建成通車。
為了確保火車能安全穿越茫茫沙海,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後簡稱“中國鐵建”)的工程師們設計出一套“以橋帶路”的工程防沙方案,建成總長達49.7公里的過沙橋,讓風沙從橋下穿過,大幅降低風沙對線路的侵害威脅;針對施工用水及混凝土養護困難的情況,施工中又採用橋墩工程預製拼裝化技術。
此外,按照“沙漠修鐵路,治沙要先行”的建設理念,施工中同步推進風沙防護工程建設,共修建草方格5000萬平方米,種植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1300萬株,形成防沙護路的綠色屏障;為了解決沿線防護林帶灌溉問題,和若鐵路還是國內首次在沙漠鐵路工程中採用自動化智慧控制滴灌管網系統的鐵路,共打下131口水源井,覆蓋面積逾11.35萬多畝,實乃“建一條鐵路,造一座綠洲”。
和若鐵路的建成通車徹底打破了南疆地區的交通瓶頸,結束了且末等5個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個團場不通火車的歷史,從此南疆出疆距離縮短1000多公里,極大便利了沿線民眾出行;而且有了這條通往我國西北、西南地區,以及聯通中亞、西亞的便捷運輸大通道,沿線棉花、核桃、紅棗、礦產等產品可直通疆外,運輸成本也節省一半,真真將“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環”。
據“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介紹,和若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西部地區重要區域路網幹線,也是新疆鐵路網主骨架“四縱四橫”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18年底正式開工建設。
它地處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西起新疆和田市,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為國家Ⅰ級單線鐵路,預留電氣化條件。
全線共設車站22座,其中和田、洛浦、策勒、玉泉鎮、于田、民豐、南屯、金山、且末、瓦石峽、若羌11座車站開辦客運業務,和田、策勒、于田、民豐、且末、若羌6座車站開辦客貨運業務,其他車站為鐵路行車技術作業站。規劃年傳送旅客61萬人,傳送貨物489萬噸。
和若鐵路示意圖 圖自“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
和若鐵路沿線分佈著尼雅文化、安迪爾古城、達瑪溝小佛寺等文化遺址,客運站房設計融合了沿線城市特徵、歷史文化景觀元素,充分展現和若鐵路五彩斑斕的“一站一景”:
洛浦站體現“艾德菜斯綢發源地”地域特色;策勒站表現絲綢之路上的漢唐古韻;民豐站“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漢代織錦造型,寓意中華文明繁榮昌盛;且末站則展示邊疆人民戰風斗沙的精神傳承……
然而,在沙漠上建鐵路談何容易。和若鐵路有534公里分佈在風沙區域,約四分之三的路段穿越流動沙漠,主要地段風季長達7個月。如何防風固沙、有效解決風沙危害,是世界性的鐵路建設難題,因此在動工前是耗時長達8年多的勘察設計。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和若鐵路總設計師楊寶榮介紹道,既兼顧路網的銜接和沿線經濟發展的要求,也致力於把對沿線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並且讓整個鐵路的投資和方案的可實施性達到最優,團隊研究了幾十條不同走向的設計方案,累積研究長度達上萬公里,最終才確定了目前的線路方案。
中鐵一局和若鐵路承建標段的初期景象 新華社於2019年9月4日拍攝
參建單位絞盡腦汁攻克線路安全所需解決的“抗風御沙”技術難題:
針對部分割槽段風沙大、沙丘動態遷移容易掩埋線路的問題,施工採取“以橋代路”的方式,讓風沙從橋下穿過,大幅降低風沙對線路的侵害威脅,同時為野生動物開闢生態通道。
和若鐵路中共建成依木拉克特大橋等5座總長達49.7公里的“過沙橋”,這是國內運用“以橋代路”方案防治風沙最長的鐵路。
依木拉克特大橋,全線唯一一座全沙漠地形施工橋樑,也是全線最長的過沙橋 圖自新華社
針對沿線施工用水及混凝土養護困難的實際,建設中對434座橋墩採用墩身預製拼裝技術,即提前在工廠完成預製構件加工,再到現場進行拼裝。
與傳統的現場澆築施工方式相比,裝配式橋墩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工期,解決了沙漠地區橋墩表面易開裂、養護困難等難題。
運距長是另一道難題。為提高工作效率,建橋過程中,施工單位採取邊架橋、邊鋪軌的作業方式,架好一段橋樑,就鋪一段軌道。而且這條沙漠鐵路還實現了“千里一根軌”,825公里鋼軌無縫銜接的壯觀景象,是新疆首條一次鋪設跨區間無縫線路最長的鐵路。
無縫線路是透過專業焊接技術將一節節鋼軌全部連線在一起。消除鋼軌接頭軌縫,可以有效減少列車執行阻力、降低行車振動及噪聲,使列車執行穩定性大幅提升,讓旅客乘車出行體驗更加美好;同時減少軌道結構病害、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運營維護費用。
1000多個施工日夜裡,建設者要面對沙塵暴的侵襲和施工材料、施工用水緊缺等各類挑戰。
在這裡,稍微起風便是漫天揚塵,所到之處遮天蔽日,年浮塵天氣多達90天。每年5月至9月,正午最高溫度可達40攝氏度,施工現場的沙漠地表溫度可達80攝氏度。
圖自中國移動新疆公司
新疆和若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盡忠感嘆:“我們不怕冷不怕熱,就怕風沙,六級以上就不能施工了,黑沙暴一來,可能幾天都白乾了。”
細沙無孔不入,連機器裝置也要防沙防暑,“我們每天要花2個小時清掃沙子,檢修裝置。”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和若鐵路PJS2標專案負責人張剛說。
圖自中國鐵建
每年從3月開始到9月的7個月裡漫天黃沙,流動沙丘的移動速度年均最多可以達到20米,通車前如果不解決風沙的問題,輕則損壞鐵路裝置,重則掩埋軌道,這也是為什麼施工中需要同步推進風沙防護工程建設。
避沙防沙,更要固沙治沙。按照“沙漠修鐵路,治沙要先行”的建設理念,設計人員採用了“阻沙障+草方格”的防沙模式,在鐵路兩側由外向內依次設定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再種上喬木、灌木組成植被條帶。
在植株未長大前,外側用1.5米高的立式沙障阻擋流沙,內側靠近鐵路設定0.3米高的蘆葦方格固沙,形成擋沙、固沙立體式防沙屏障。每層阻沙障都留有適當空隙,防止由於過密形成“阻風牆”而難以抵擋強風。
在阻沙障與草方格之間,種植了易於在沙漠生長的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植物。隨著風沙侵蝕,幾年後沙障、方格將慢慢失效,但植物會越長越高,形成永久性防風固沙林帶。外側高大的喬木能降低風速、攔截來沙,靠近鐵路的灌木則固定流沙。
建設者在沿線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萬平方米,種植梭梭、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近1300萬株,這條連綿近300公里的防風固沙帶如今生機勃勃,如綠色長城般守護著鐵路安全執行。
蘆葦沙障、蘆葦方格和耐旱植物組成的防沙“三件套” 圖自新華社
在“生命禁區”培根固苗,還要保證幼苗較高的成活率。為擺脫戈壁灘鹽鹼地種植樹苗成活率低的困境,中鐵一局採取樹坑換土種植,即樹苗種到哪兒,土壤就換到哪兒,和鹽鹼的增長速度賽跑。並且透過持續補種、適時補種,將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70%以上。
為了解決沿線防護林帶灌溉問題,和若鐵路還是國內首次在沙漠鐵路工程中採用自動化智慧控制滴灌管網系統的鐵路。
中鐵一院集團新疆鐵道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和若鐵路路基設計負責人趙加海介紹道,他們在勘測時發現,其實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較豐富,且水質也適合植物灌溉使用。於是他們打下了131口水源井,最深達280米,覆蓋面積達11.35萬多畝。地下水被抽上來後會進入滴灌系統,再經過智慧管控滴入植物根部。
這套系統實現人工智慧自動化控制,可在任何有網路的地方僅用手機控制和監測灌溉情況,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沙漠中乾旱缺水、草木管護難度大的問題。
自動化智慧控制滴灌管網系統
南倚崑崙,北枕大漠,橫亙在塔里木盆地南部“盆沿”部位的和若鐵路,徹底打破了南疆地區的交通瓶頸,結束了且末等5個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個團場不通火車的歷史,從此南疆出疆距離縮短1000多公里,極大便利了沿線民眾出行。
鐵路部門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2列,沿線群眾乘旅客列車可直達若羌、庫爾勒、烏魯木齊等地,和田至若羌、庫爾勒、烏魯木齊最快分別11小時26分、17小時50分、24小時23分可達。
6月17日列車表
同時,作為便捷的物流通道,這條通往我國西北、西南地區,以及聯通中亞、西亞的鐵路還將安排開行貨物列車8列,沿線棉花、核桃、紅棗、礦產等可直通疆外,運輸成本也節省一半。
以洛浦為例,和若鐵路開通前,洛浦產品經鐵路出疆,要先用汽車運至和田站,然後繞行塔克拉瑪干沙漠大半圈,經吐魯番後再一路東行,經哈密出疆;現在可在本地裝車,從洛浦站一路向東,過若羌後進入青海省,然後再運至其他省份。
通車首日(16日)迎來諸多沿線民眾前來體驗,現代化的候車廳和舒適的乘車體驗都讓眾人讚不絕口。
洛浦站站內大廳一覽 截圖自中國新聞網
這其中還有一位“特殊”的乘客:上世紀50年代,新疆于田縣農民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如今他的曾外孫女如克亞木·麥提賽特地前來乘坐和若鐵路首趟列車,“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想對我的曾外祖父說:‘你的願望終於實現,現在火車從家門口過,讓我們于田縣人民過上了好日子。’”
如克亞木曾服役於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現在是于田縣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同時還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以前她去北京開會,要先從於田縣坐三四個小時汽車到和田市,再從和田市坐飛機到烏魯木齊。和若鐵路開通後,于田縣城距離火車站只有3公里。
她難掩激動地表示:“于田透過鐵軌和北京連在一起了,感覺南疆離首都更近了”、“附近的村民得知我要乘坐和若鐵路首趟列車,都來找我,大家說,能坐上這趟火車,更要把黨的恩情記在心上 。”
和若鐵路通車,與南疆鐵路、喀和鐵路,以及格庫鐵路新疆段“牽手”,還意味著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線正式形成“閉環”。
這也是世界上首條環沙漠鐵路線,長達2712公里,相當於北京市到南海三沙的直線距離。鐵路把塔克拉瑪干沙漠環繞其中,囊括面積約37.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東、江蘇、浙江三省面積之和。
這一鐵路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完善新疆鐵路網結構,加快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極大便利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帶動沿線資源開發,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國防,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又雙叒被中國“基建狂魔”震撼到目瞪口呆的廣大網友:埋頭苦幹建設新疆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在“死亡之海”上建鐵路,中國人做到了!
(綜合自新華社、“新疆鐵路”“中國鐵路”“中國鐵建”微信公眾號、新疆日報、央廣網、經濟日報、@新疆鐵路、@國資小新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