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成渝文化新地標,共築雙城精神家園

封面評論|成渝文化新地標,共築雙城精神家園

□ 李曉亮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隱隱崛起的“第四極”,作為中國經濟未來,正接受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雙城驅動,川渝共興,不只是兩地人的殷切祈願,更是中央決策,國家戰略層面重大布局。

近日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學習貫徹了中央精神,審議透過“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中央擘畫新時代成渝高質量發展新藍圖,“一極兩中心兩地”,最受矚目:西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具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封面評論|成渝文化新地標,共築雙城精神家園

從民生視角看,不管國家和地方如何推進戰略縱深,謀劃合作配套,歸根到底,國與城,皆為人居。所有公共決策,只為增進民眾福祉。宜商宜業,還是為了宜居。宜居之城,才是幸福之都。所謂心安之處是吾鄉。

要想雙城宜居,就要強化人口吸納和綜合服務功能,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打通此前地域和行政壁壘,公共服務資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互通互認,互惠互利。

要想平衡高效發展與優質生活,要讓成渝地區人民,不只是政策層面互補互動,深化合作,還得文化心理方面,真正融掉隔膜壁障。其實,不管歷史還是地緣,川渝地區,真正是同氣連枝,同根同源。相輔相成,相存相依。

文化認同,精神溯源,除了鄉音相近,習俗相似,也需要更多一望而知“雙城一體”的歷史遺蹟,乃至現代文化地標,來強化這種“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我們搜尋“成渝文旅新地標”,不只是應景活動,也是希冀佈下一座座標誌性心理座標系,連綴起來,就是我們共同置身的家園。

封面評論|成渝文化新地標,共築雙城精神家園

不管是國寶聯動,雙博策展,還是摩崖石刻,古戰遺蹟,川江號子,川渝古鎮;乃至舊貌新顏,記憶勾連的網紅橋,打卡地;文化美食,歷史淵源,CP遙感,互動親緣。鑑往知來,鉤沉歷史,共創未來。

搜尋成渝文化新地標,是為探索兩地共通的精神家園,為雙城經濟圈建設蓄勢賦能。兄弟不分家,成渝相依,雙核崛起。川渝互動、極核帶動、干支聯動, 強內力、聚外力、啟用力的“乘數效應”,才能凸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65 字。

轉載請註明: 封面評論|成渝文化新地標,共築雙城精神家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