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項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 堅決克服鬆懈麻痺思想,密切監測行蓄洪區運用情況,加強堤防巡查防守,將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好轉移群眾生活,開展轉移群眾安置點安全隱患排查,確保絕對安全
● 各地要進一步強化救災款物保障,提前做好各類救災物資準備,科學調配、公平公開發放。及時足額安排下撥中央和地方各級撥付的用於受災群眾救助的救災資金,嚴禁以任何方式擠佔、截留或挪用
□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巖紅
當前,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維持高水位波動,長江三號洪水於7月26日形成,區域性地區風險加大。氣象部門預計,未來3天,重慶、貴州、長江中下游地區有強降雨,防汛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項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這是近期每次防汛部署,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都要強調的。
針對當前汛情,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特別提醒長江、淮河流域各地,堅決克服鬆懈麻痺思想,密切監測行蓄洪區運用情況,加強堤防巡查防守,將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好轉移群眾生活,開展轉移群眾安置點安全隱患排查,確保絕對安全。
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
細化群眾轉移安置預案
由於長江中下游和淮河上中游大部江(河)段水位依然超警,截至7月26日,國家防總連續第15天維持長江、淮河防汛Ⅱ級響應。
而隨著雨區北抬,極端強降雨天氣增多,黃河、海河流域可能出現嚴峻汛情。對此,國家防總專門部署黃河、海河流域防汛救災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項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針對可能發生的超標準洪水,完善防禦洪水方案、洪水排程方案、蓄滯洪區運用預案以及搶險救援預案,切實做好蓄滯洪區運用準備,進一步細化實化群眾轉移安置預案,確保轉移及時、組織有序。
國家防總要求,加強部門聯合會商和風險研判,要24小時滾動預測預報強降雨,及時釋出預警資訊,確保預警資訊到村到戶到人全覆蓋;強化隱患排查,對中小河流、中小水庫等薄弱環節和山洪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城市易澇點、城鄉接合部等隱患多發地帶進行再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搶險物資和力量,檢修維護搶險裝置裝備,加強各類救援力量協調協同,提前預置救援力量,發生險情全力救援救助。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國家防總還派出兩個工作組赴甘肅、陝西、天津、河北等地檢查指導防汛備汛工作。
而此前,針對安徽省境內長江干流、淮河流域嚴峻汛情,7月20日,國家防總安徽工作組趕赴淮河流域王家壩閘,檢查蒙窪蓄洪區運用準備和啟用情況。
7月21日早上,受近期連續強降雨影響,湖北恩施屯堡鄉馬者村清江左岸沙子壩滑坡體前緣滑入清江,一度堵塞清江河道形成堰塞湖。當日10時許,堰塞體開始自然過流。接報後,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黃明立即影片排程湖北省應急管理廳,要求妥善轉移安置周邊及下游群眾,確保人員安全,嚴密監測滑坡和堰塞體情況,滾動分析可能造成的影響,採取科學處置措施,儘快排除險情。同時,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能源局和安能公司組成聯合工作組趕赴現場,指導和幫助地方開展處置工作。
應急管理部結合汛情災情風險研判,目前已在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淮河、松遼流域等7個重點區域19省(區、市)部署37架直升機,開展堤岸巡護、決口封堵、物料運輸等救援任務。
按照國家防總統一部署,各地防指全力做好各項防汛救災工作:
江蘇省防指加強水陽江、石臼湖、太湖等重點地區防汛抗洪督導檢查,提前預置搶險救援力量,強化24小時全覆蓋拉網式巡查和值班值守等工作。
安徽省防指於7月18日啟用荒草二圩、荒草三圩和東大圩蓄洪區蓄洪,確保滁河、西河流域防洪安全,已累計調撥袋類130萬條、砂石料328噸等省級防汛物資。
江西省防指加強鄱陽縣、餘干縣等重點區域防汛抗洪工作督導檢查,統籌推進防汛抗洪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湖北省防指滾動會商研判防汛形勢,部署全力做好防汛救災、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
湖南省防指進一步安排部署高洪水位防禦工作,並派出5個工作組赴強降雨區督導防汛救災工作。
海河防總髮出通知,要求流域內各省市強化防汛預報排程,巡查消除隱患,做好蓄滯洪區運用準備。
各地強化救災款物保障
嚴禁截留挪用救災資金
據應急管理部通報,截至7月22日,進入主汛期以來,我國洪澇災害已造成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27省(區、市)4552.3萬人次受災,142人死亡失蹤,3.5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1160.5億元。與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56.5%,倒塌房屋數量下降72.4%,直接經濟損失下降5%。
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於7月21日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將受災群眾安置救助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做好災害防範和搶險救援的同時,同步研究和部署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救助工作,領導幹部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現場協調解決受災群眾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救助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發揮各級減災委統籌協調職能,加強各成員單位協同聯動,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強化災害風險防範,落實落細受災群眾轉移避險和安置各項措施,強化集中安置點管理,全面篩查安置點安全隱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救災工作。
針對救災款物,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強調,各地要進一步強化救災款物保障,提前做好各類救災物資準備,科學調配、公平公開發放。及時足額安排下撥中央和地方各級撥付的用於受災群眾救助的救災資金,嚴禁以任何方式擠佔、截留或挪用;精心謀劃、科學組織災後恢復重建,儘快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及時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和標準,針對貧困地區、受災困難群眾和重災戶等給予幫扶支援,切實防範因災致貧返貧。
《法制日報》記者瞭解到,國家防總安徽工作組於7月21日趕赴淮河流域臨淮崗水利樞紐、姜唐湖行洪區、霍邱物資倉庫,檢查防洪工程執行、行洪區啟用以及防汛物資儲備呼叫情況。應急管理部會同國家糧儲局已為安徽調撥了第三批中央防汛救災物資,有編織袋300萬條、拖車式抽水泵站10臺、救生衣30000件等。
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張家團表示,當前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堅決克服麻痺僥倖心理,牢固樹立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思想;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巡堤查險,強化責任落實;三是要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及時做好險情預警和受威脅地區人員轉移;四是要提前預置搶險救援人力和物力,隨時做好應急處突準備。
前置預置專業救援力量
做好抗洪搶險救援準備
入汛以來,為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搶險救援工作,應急管理部部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向防汛重點地區前置預置專業救援力量,共參加各類抗洪搶險救援10364起,出動指戰員13萬餘人次、消防車17778輛次、舟艇11887艘次,營救遇險被困群眾37777人,疏散轉移被困群眾10.7萬餘人。
針對安徽省汛情,7月19日,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上海、浙江、山東、河南消防救援總隊及南京訓練總隊的1500名抗洪搶險、水域救援、地質災害救援等消防指戰員,迅速集結,火速馳援安徽省蕪湖、阜陽、六安、銅陵、滁州、淮南等地區抗洪搶險一線。
《法制日報》記者瞭解到,根據消防救援局前方指揮部部署要求,截至7月21日,來自上海、浙江、山東、河南消防救援總隊及南京訓練總隊援皖隊伍,已就地迅速投入各類抗洪搶險救援行動。
7月21日上午,在滁州全椒,花園村大王莊因河水倒灌導致大量人員被困。消防救援局前方指揮部立即調派安徽滁州支隊和山東總隊增援力量前往救援,消防救援局副局長羅永強直抵一線,指導救援行動開展。當天上午營救疏散被困人員100多人,其中有82歲的癱瘓老人和幾個月大的嬰兒。
連日來,安徽巢湖水位居高不下,緊鄰巢湖的全椒縣古河鎮積澇嚴重,多名群眾被困,急需轉移疏散。7月20日下午,消防員在進行搜救時,聽到一名老人的呼救聲,消防員立即前往救援,被困老人90多歲,在下樓時雖有消防員進行攙扶,但老人走起路來還是很困難,見此情景,消防員王振強撲倒在水裡,讓老人從他背上踩著走過去。
受強降雨影響,安徽淮南壽縣多地出現嚴重積澇,多個村莊受災嚴重,多名人員遇險被困。在搜救過程中,由於被困人員中大多為老人、孕婦以及小孩,消防員透過背、扶、抱將他們轉移到衝鋒舟上,分批次護送到安全地帶。在壽縣三覺鎮三覺小學受災群眾安置點,消防員利用戰勤保障車為受災群眾提供飲食保障,發放飲用水並開展衛生防疫消殺,做好受災群眾安置保障工作。
安徽馬鞍山多地遭遇強降雨,含山縣多處地勢較低的房屋被淹,水深最深處超過2米,多名人員被困,消防救援緊急展開。消防員將一名行動不便的男子從二樓背下,小心翼翼地轉移到橡皮艇上。由於現場積澇嚴重,水道狹窄,消防員從房子側邊樓道的小窗將被困群眾和隨身物品接到橡皮艇上,再轉移到村外的安置點。
7月20日,在安徽六安固鎮鎮搜尋中,一名老人被困在二樓,消防員攜帶救援繩攀爬到二樓後,用床單打腰結捆住老人,順著繩索慢慢下放,抱至舟艇上進行轉移。在該鎮衛生院,現場積澇將近1.5米,一名80歲的老人急需轉移救治,消防員趕到現場後,將被困老人抬到橡皮艇上,隨後緊急送至醫院治療。
據瞭解,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在集結前突力量370人、舟艇30艘的基礎上,7月19日又調派200人、20艘舟艇到防汛重點地區前置備勤。
安徽省消防救援總隊在沿江、沿淮6個防汛抗洪任務較重的地市設立9個執勤點,當塗縣消防救援隊伍挨家挨戶搜救轉移100多人,其中不少是“老幼病殘”等重點人群。
江西省消防救援總隊累計巡堤16.5萬公里,加固堤壩1.2公里,幫助群眾運送生活物資20多噸。
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組織開展洪澇災害典型救援案例覆盤研究,全力做好水域救援人員搜救、內澇排險、船艇協同等工作。
洪流洶湧,消防救援隊伍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身處險境的人民群眾築起橙色希望。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法制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