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溫宿:稻花香中織錦繡

盛夏時節,驅車從新疆阿克蘇市前往溫宿縣託乎拉鄉託萬克蘇布拉克村,鄉村道路筆直平坦,綠樹成蔭。路旁水田裡稻苗隨風舞動,一片田園好風景。

近些年,溫宿縣利用全域旅遊發展契機,因地制宜,發揮水稻種植和區位優勢,做好鄉村振興“水稻+”文章,利用科技、旅遊、養殖等培育水稻產業發展新動能。

“水稻+旅遊 ”勾勒田園好風景

在白雪皚皚的天山托木爾峰映襯下,沿木棧道漫步在託萬克蘇布拉克村稻草元素主題公園,蛙叫鳥鳴環繞耳畔,不遠處矗立的鱷魚、孔雀、大猩猩等稻草塑像下,不時傳出人們拍照時的歡聲笑語。登頂觀景臺,多彩水稻繪製“中國地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築中國夢”等圖案映入眼簾,美不勝收。

新疆溫宿:稻花香中織錦繡

圖為託萬克蘇布拉克村稻草元素主題公園一景。記者馬呈忠攝

“冬天稻田滑冰為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新思路,村民增收有了好平臺。”溫宿縣政法委網信辦駐託萬克蘇布拉克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第一書記肖海說,去年冬天村裡嘗試給閒置稻田灌水打造滑冰場,樹上噴水形成冰掛景觀,吸引遊客前來遊玩,僅一個月就收入15萬元。圍繞稻田安置的22戶低收入家庭,每戶增收2000元以上。

嚐到鄉村旅遊甜頭的萬克蘇布拉克村,今年多方籌集資金30多萬元,將46畝稻田打造為稻草元素主題公園,成為當地別緻一景,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遊玩。

看著日益熱鬧的稻草元素主題公園,哈拉蘇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託合提·麥提熱依木將目光瞄準了水稻文化科普。

根據史料記載,溫宿縣水稻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手上有從水稻出苗到變為大米商品的影片素材,還需要謀劃出水稻文化科普精品。”託合提·麥提熱依木的合作社正在進行加工裝置升級改造,8月份投用後可實現水稻從去殼到大米裝袋的自動化加工。他希望藉助興起的鄉村旅遊,做好水稻文化科普,提升溫宿縣大米的知名度。

由於新疆地域遼闊,旅遊面臨著“旅長遊短”的現實困境,一些新近開發的鄉村旅遊景點,發揮與城鎮近的區位優勢,連線遠景,成為人們遊玩的好去處。“稻草主題旅遊公園在新疆是個特色資源,前景很好。”阿克蘇啟程旅遊公司法人陳婉綺透過網路渠道得知稻草元素主題公園後,驅車實地檢視,希望在該稻草公園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後,將其打造為自駕遊鄉村旅遊景點。

目前,該村以民族文化為特色,正將公園打造成集生態休閒、康體養生、科普教育、親子互動、農業生產等為一體的特色公園。

“水稻+科技” 培育大米好前景

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100畝水稻試驗示範繁育基地緊挨稻草元素主題公園,30多種水稻繁育品種綠意盎然,接受夏日炙烤,進入拔節生長期。

“這是我們透過8年時間選育雜交的金稻2號,米粒小,口感軟,很適合內地消費者口味。”在一片淺綠稻田裡,該公司副總經理,今年50歲的陳長青正在檢視稻苗新品種長勢。

新疆溫宿:稻花香中織錦繡

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長青在檢視選育水稻品種長勢。記者馬呈忠攝

溫宿縣是新疆大米主產地之一,水稻種植面積在12萬畝左右。地處天山腳下,雪水澆灌,晝夜溫差大等氣候資源,為優質水稻成長提供了生長條件。陳長青認為,“相比內地水稻主產區,溫宿縣水稻種植面積小,離內地市場遠。應用好氣候優勢,走優質水稻發展道路,提升品牌建設,提高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益”。

優質水稻,品種是關鍵。溫宿縣水稻種植過程中,在引進國外水稻品種的同時,積極培育適宜當地氣候的優質水稻品種。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透過與新疆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後選育了16個水稻品種。目前,該公司選育的“新稻11號”已經成為南疆地區主要的水稻種植品種。

“目前,‘新稻11號'畝產700多公斤,農戶純收益在1000元左右,要想再提高農戶收益,就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種出品質更好的大米。”有著22年育種生涯的陳長青,對新品種“金稻2號”前景充滿信心。

去年,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試種100畝“金稻2號”,在收穫期遭遇極端氣候減產的條件下,每畝收穫250公斤優質大米,在江浙市場售出每公斤20元的價格,去除成本,每畝純收益達到了4000元,相比現在大面積種植的新稻11號,高出了3000元。

今年,該公司種植“金稻2號”300畝。談及今後的新品種推廣,陳長青告訴記者,公司在保持現有水稻種子“提純復壯”,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種子的同時,正在向大米加工,訂單式農業發力,透過一段時間的培育,形成優質水稻標準化種植,從源頭進行優質大米品質把控,提高市場競爭力。

“水稻+養殖” 促收入拔節長高

相較於新疆金豐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科技培育,提升水稻“含金量”,“田把式”趙有元將水稻種植的“經濟增長點”放在了養魚上,並笑稱自己是當地稻田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託甫汗鎮託甫汗村一處靠近公路的稻田裡,頭頂烈日,曬得黝黑的趙有元,看到田梗旁渾濁的水槽裡,鯽魚和鯉魚遊動帶起的水花,喜笑顏開。“魚苗剛投放時候只有200g,現在長的快的都有1公斤多了。”稻田中養魚在當地是一件新事物,對趙有元來說充滿挑戰。

2019年11月,趙有元回四川老家探親時,發現當地農戶在每畝收益800多元的稻田裡養魚,雖然稻米減產100多斤,養魚卻能增收1000多元。“一減一加”中看到商機的趙有元,回到溫宿縣後,在其承包的200多畝稻田中劃出40畝地,投放3噸魚苗,開始試水稻田養魚。

“剛開始有點擔心水溫、氣候和土地等條件不適宜養魚,目前看來稻田養魚狀況不錯。等水稻拔節後,準備再投放一批草魚苗。”趙有元說,由於養魚後稻田裡不打農藥,魚的品質會好很多,按照現在每公斤20元市場價格,稻田養魚每畝能增收700元以上。

趙有元不僅嘗試稻田養魚新事物,在種田技術上也略高一籌。由於承包的稻田中石頭較多,他採用機器撒播方式種田,在種子環節就能節省35元,相比當地農民插秧播種節省了200多元人工費。他還將承包的150多塊碎田構成的200多畝稻田,減少田埂整合為20多塊大田,增加了種植面積和收益。

“今年養魚成功的話,可以帶動更多觀望的村民來養魚增收。”趙有元計劃明年將200多畝稻田都養上魚。

“城裡人看上村中好風景,村民才能掙上錢。”託甫汗村黨支部書記蘭廣俊說,鄉村振興重在產業,這兩年透過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變化很大,用好鄉村旅遊,庭院經濟和稻田養魚都能成為村民新的收入增長點。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40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疆溫宿:稻花香中織錦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