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非汛期是備戰,汛期就是實戰。長久以來,“防汛科長”謝駿養成了一種“職業病”,無論多晚一聽雨聲就會驚醒,接到預警立馬趕往單位;同時還和各搶險救災隊伍的同事形成一種默契,不等市民求救電話,在暴雨警報發出後,總是第一時間趕赴險情易發地點。
“半路出家”的防汛幹部
“雖然一工作就參加區防汛辦的防汛值班,但真正挑起這副擔子時還是感到責任不輕。”現為上海市黃浦區應急管理局自然災害綜合管理科科長的謝駿,從事防汛工作11年。他說,要真正做好工作,一定要向一線防汛幹部職工多討教,“比如道路、小區排水走向,如何通向管網,為什麼會有積水,是養護管理原因還是基礎設施短板等等。”
“近幾年每年都有二十幾次暴雨、七百多毫米的汛期降水量,超標準的也會碰到幾次。”謝駿說,假如遇到幾次高於36毫米/時降水量的情況,城市排水系統就會面臨嚴峻考驗。市政道路、居住小區排水管網的疏通養護情況、道路雨水口垃圾的清理狀況等種種因素都會影響排水速度。
每年汛期前,謝駿都要到一線堤防、易積水地區檢查、瞭解現場情況,督促、指導、幫助各防汛相關單位做好防汛預案和備汛工作。他說,“暫時解決不了的,就需要記錄在案,以便以後有相關工程實施時一併進行改造。無論如何做好應對準備工作,確保黃浦區安全度汛。”就這樣,十多年來,他牽頭落實完成了九十餘處易積水街坊的排水系統改造,有效緩解了老城區街坊排水的老大難問題。
除此之外,謝駿積極推動防汛資訊化建設,除了每年加強防汛幹部的資訊化操作培訓,他還推進將防汛視訊會議系統納入街道網格中心平臺的整合運轉,使區各街道防汛指揮部能夠儘早地發現和排除隱患,區防汛指揮部也能在應急防禦工作中更高效地統籌排程。
平時值守,戰時衝鋒
在每年長達一百多天的汛期中,在每次颱風、暴雨和天文大潮汛的嚴峻考驗中,謝駿都能及時趕赴崗位值守。
每年春節過後,謝駿就開始啟動防汛預案工作。“為了不留任何紕漏,有的預案還被退回三次重寫。”
謝駿講到,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去年9號颱風“利奇馬”威力。“2018年5次颱風值守依然歷歷在目,應對‘利奇馬’就知道還有許多細節可以改進。”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資料、資料在等著分析彙總,連續的不眠之夜等著值守。“防颱風是防汛工作中的特種作戰,是對頭腦和身體的極度考驗。”
聽雨聲,如鬧鈴
“每年汛期的狀態就是常備不懈。”謝駿說,起初他也不知道防汛工作這麼忙,非汛期備戰,汛期實戰,汛期過後還要總結研究問題。
比如,2019年黃浦區汛期前期雨量較大,梅雨時連續下雨,使得降水量已達400多毫米多,超過了往年汛期總雨量的二分之一。
他最擔心的還是早晚高峰時期。“發生暴雨等極端天氣時,城市的正常執行受到較大的影響,有時為了搶時間,只能提前出動。”因此,多年來養成了晚上一聽到雨聲就醒,隨時準備出發的“職業病”。
上海市黃浦區內一位於大橋下的地鐵車站周邊區域容易積水。由於該區域目前難以改造,並處於影片探頭盲區,每次暴雨,區防汛辦會提前檢視現場,確保能第一時間處置險情。
謝駿常說,多年來的防汛工作離不開同事們的支援、理解和信任。“調動這麼多人做同一件事,需要互相尊重,多一些耐心。”
(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與人民網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