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倒在陽臺呼救4晝夜:養大那麼多子女,不如一隻盆
作者:我是王耳朵
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分享:Jenny喬(ID:Jenny-Qiao-Love)
一條被多數人忽略的新聞,卻在我心裡盤桓了好幾天。
安徽蚌埠一小區內,有人聽見“哐當哐當”的聲音。循聲找去,發現一戶人家的陽臺上,一位赤身裸體的老人躺在地上,吃力敲打著臉盆。
報警後才得知,老人4天前不慎摔倒,無法起身。就這樣光著身子,躺在陽臺上捱過了4個晝夜。
來源:【新京報 · 我們影片】
夏天的驕陽烤在身上,深夜的星露灑在背上,4天4夜,滴水未進,只有一下下敲盆的“哐當”聲,在他的生命裡孤獨迴響。
影片裡的老人,骨瘦嶙峋。他那同城而居的子女,卻已經20多天沒來探望。
在【三聯生活週刊】釋出的新聞下方,一位網友的留言讓人唏噓不已:
養大那麼多子女,居然不如一個盆。
很難不讓人想起,2年多前,那封看哭了這個古老國度的遺書。
小青,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
當你接到通知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在身上,再讓小根放水拖乾淨地面浮灰(不能掃),而後用溼抹布擦去桌椅凳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
最後再開啟櫥櫃和抽屜整理東西。
遺體速火化,一切從儉。
這是2017年12月,南京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生前手寫。
寫下這封遺書的日子,是中國傳統的團圓佳節,中秋節。
遺書就孤零零地貼在老人家中的牆壁上,和她的遺體一樣,寂落兩月,無人問津。
老太太有兒有女,7年前獨自一人搬至住所。風燭殘年,病痛加身,預感將要離世的她,留下了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囑咐。
她預想,第二天就會有人發現。
可及至發現,已是兩個多月以後的寒冬。
而發現的人,不是自己生養的兒女,竟是並無瓜葛的鄰居。
即便如此,遺書中老太太也並無對子女的半點抱怨,反而是讓孩子們小心打掃、開窗通風,以免染病。
這並不是什麼極端的孤例。
一年之後的安徽蕪湖,一對老夫妻雙雙死亡,多日後才被聞到異味的鄰居發現。
老爺子姓湯,生前是一所重點中學的老師,老太太則是小學教師。
體面的職業,桃李滿天下的人生,都抵不過人到暮年,疾病纏身。
老爺子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太太身體也不好,平日裡兩口子還能互相幫扶著過日子。
可事發那天,老太太忽然發病倒在客廳身亡,老爺子因為痴呆無人餵食照料,相繼離世。
悲涼不在於此,在於老夫妻育有兩兒一女。
其中一對兒女就在本市,與老夫妻的住所僅僅一街之隔。
都說父母與子女之間最佳的距離,就是一碗湯的距離。
是啊,父母就在馬路對面的小區,我在馬路這邊的高樓,一碗湯端過去,都不至於涼了,可同根同源的血脈,怎麼就涼了呢?
智研諮詢釋出的《2019-2025年中國老年健康服務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顯示:
2016年,我國空巢老人就已超過1億人,獨居老人超過2000萬人。
而這個資料,在2020年將達到1.2億和3000萬。
再開啟百度,搜一搜“獨居老人 去世”的關鍵詞,結果一定讓你觸目驚心。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將中國老人們的現狀歸因為“代際剝削”:
“他們年輕時「死奔」(幹活幹到死),給孩子蓋房、娶媳婦、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務」,喪失勞動能力,無論是物質上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饋卻少得可憐。
被榨乾所有價值後,老人就變得好像一無是處,只能等死。”
這些年,我時常反思:
生而為人,父母子女一場,他們拼盡全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條件,免我們飢、免我們冷,免我們孤苦無依,呵護我們長大,目送我們遠離,盼我們飛得越高越遠越好,自己卻落得老無所依……
中國式父母,到底圖什麼?
我想起小時候過清明,爺爺帶著我上墳掃墓,總會反反覆覆絮叨家族的那點陳年往事。
祖先們是如何搬來這個小山村,又是如何篳路藍縷、開荒起家,如何生下子嗣,如何離開人世……
“人這一輩子啊,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兒時不懂爺爺說這句話時的肅穆和蒼涼,及至懂時,早已是漂泊異鄉的中年遊子。
原來,一個家族再枝繁葉茂,扎向大地的根,卻只有一處。
這些年,我們聽慣了中年人的難。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早上睜開眼睛一看,四周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卻沒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卻唯獨忘了:
每一個孤獨的中年人背後,可能都站著一對比他們更孤獨的父母。
中國式父母,都有一句口頭禪:
“不是孩子不孝順,他們太忙了,我也幫不上什麼,不能再給他們添麻煩。”
可是你要明白:
父母不拿孝順綁架你,是父母的寬容和慈愛,你卻不能因此心安理得地放任自己,就對父母不管不顧。
因為生命是一場輪迴,我們是父母的孩子,也終將會是孩子的父母。
祖祖輩輩,根源相系。
永遠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了自己的根在何處,忘了人生的來路,忘了你今天怎麼對待父母,明天你的孩子或許就會怎樣對待你。
2018年11月25日,上海一位吳姓老人臨終前,在醫院立下了一份遺囑。
“我的遺產留給女兒吳某一元,其餘財產包括房產一套、存款80萬,全留給陳女士。”
遺囑中的陳女士,跟老人非親非故,是生前照顧他的保姆,來到家裡也不過才3個月。
多少父母,跟這位上海父親一樣?
女兒出生時,老吳欣喜若狂。為了女兒的健康,把抽了幾十年、戒了幾十次都沒成功的煙,給戒了。
後來婚姻遭遇不幸,老吳放棄所有財產,只提了一個條件:女兒跟我。
半夜發高燒,老吳抱著女兒去醫院,途中心疼的流下淚來。女兒問爸爸怎麼了?
老吳不知怎麼回答,便說:“爸爸好愛你好愛你。”
可女兒總歸要長大,有一天,她帶著男朋友來到家裡。就這樣,一個陌生人,把女兒帶走了。
然後結婚生子,然後漸漸不見。
從一週一個電話,到一月一個電話,再到三月一個電話;
從半個月來看一次,到一個月來一次,再到三個月來一次,最後,半年也未必能見一次。
最令老吳難受的不在於此,而是女兒家到自己家,不過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歲月不等人,老吳終於還是老了,也病了。
躺在病榻之上,老吳也曾指望女兒會想起從前,想起小時候父親是怎麼照顧自己的。
可是住院的三個月裡,女兒只匆匆來過兩次,又匆匆離開,隨後為他請來保姆陳女士,再也不曾露面。
臨終之際,老吳感嘆50年不如3個月,便立下了前面那份遺囑。
香港主持人梁繼璋,曾經給自己的兒子寫過一封信: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可放眼當下的中國,吃穿用度上學唸書不算,結婚買房買車、生孩子帶娃當保姆,能有幾個孩子不啃老?
沒有幾個人意識到:
我們此生最大的金主,其實就是父母。
梁繼璋在那封信的最後寫道: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是啊,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相見。
父母子女一場,是幾世修來的緣分,又是幾世能報達的恩情。所以,請天下的每一個子女,都千萬千萬記得:
別讓自己的孝心,只值1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