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薄晨棣)為促進應急管理領域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調發展,使應急管理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普及活動真正惠及大眾,8月23日,2020年全國應急科技活動周正式啟動,主題為“應急科普、利國利民”。
今年的全國應急科技活動周,應急管理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人民網聯合主辦了“與災害風險共處”應急科普圓桌訪談。本場訪談邀請到中國地震局研究員、原副局長修濟剛,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程曉陶,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原副總隊長李進,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高階工程師張英,就如何與災害風險共處的主題展開討論,旨在進一步提高群眾應急能力,提升社會應急意識。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提高抗震防震意識非常重要。面對地震,公眾可以做什麼?修濟剛表示,首先要認識地震,瞭解地震發生的機制機理條件;其次要“地上結實”,提高防禦地震能力;還要做好應急準備,未雨綢繆。
今年6月以來,我國長江、淮河、太湖流域發生了嚴重汛情,防汛救災工作面臨嚴峻考驗。程曉陶認為,應急響應的機制和體制等,對於災害造成的後果有較大影響,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十分重要。
提升公眾消防安全意識,可以有效避免火災事故的發生。發生火災後應如何逃生?李進表示,如果是高層外牆起火,公眾應迅速從樓梯間逃生。要識別火災的蔓延方向,以及對自身所在位置的威脅,採取正確逃生措施。
此外,現在是否已經進入災害多發期?家庭中可以採取哪些防災措施?專家們對相關問題也逐一進行了解答,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