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矛盾和衝突都來源自國家利益,而保護自己國家利益的原因就是要謀求更好的發展。如果策略得當,國家走上了富強之路,很少會有國家選擇打破復興的局面。但是凡事總有例外,中東地區就有這樣一個國家,已經取得了矚目成就,但是卻放棄富裕,跟隨霍梅尼過上了窮日子。
這個國家就是伊朗。20世紀20年代,英美控制下的伊朗發生了政變,巴列維王朝建立,這一時期的伊朗在英美幫助下大力開發石油資源,國家財富不斷積累,逐漸成為中東地區最富裕的國家。到了50年代,摩薩臺透過議會選舉成為伊朗總統。摩薩臺在任職期間實行社會改革,學習歐洲國家的失業補助、員工福利等制度。
但是摩薩臺僅僅在位2年就被推翻,原因是摩薩臺在這段時間內將英美控制的石油資源成功收回,英美對此不滿,因此美國中情局策劃了政變將摩薩臺從總統位置上趕了下來。不過伊朗在這一時期開始推行世俗化,女性地位得到肯定。
這兩年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伊朗人民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女性和男人一樣有享受教育的權力,此時的伊朗儼然就是中東地區的歐洲國家。在英美的扶持下,伊朗的軍事實力也日益增強,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伊朗甚至被稱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但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這一局面卻被打破,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伊朗開始轉變發展模式,和美國關係破裂,並且極力推行宗教化,現在伊朗不復往日,已經是中東地區比較窮的國家了。為何這些伊朗人選擇放棄富裕的生活,選擇革命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伊朗教士階層地位降低。巴列維王朝前的伊朗一直是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國家,教士階層地位很高。巴列維王朝建立後推行世俗化,伊斯蘭教義在伊朗的地位大不如前,教士的地位也下降。為了重新獲取之前的特權,教士階層便大規模鼓動民眾,放大巴列維王朝的不足之處,並且極力推行變革。
第二點是女人地位提高引起男性不滿。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伊朗民眾普遍預設女性地位低是應當的。巴列維王朝推行世俗化解放了女性的地位,自然引起廣大男性的不滿。受教士階層的影響,這些男性也越來越不滿巴列維王朝的管理。
第三點是社會矛盾加劇。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巴列維王朝雖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貧富差距卻越來越大,窮人的生活質量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而這些窮人又佔據人口的大多數。教士階層利用這些窮人的不滿心理,鼓動他們進行革命。
第四點是巴列維王朝受美國控制。巴列維王朝時期美國在伊朗有很大特權,美國的軍事人員在伊朗犯罪可以不接受伊朗審判。此事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很多群眾認為巴列維王朝受到美國控制,想尋求獨立。
在這四點原因的作用下,伊朗人選擇跟隨霍梅尼共同革命,但是他們應該沒想到,美好的生活就這樣一去不回了。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了標準的穆斯林國家,而且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徹底破裂,甚至經常對其進行制裁。形成這樣的局面,當時的伊朗人應該也想不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