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很多人的執念,“我養你小,你必須養我老”,否則辛辛苦苦養個孩子有什麼用?
有些老人,自己還不太老的時候,已經開始依靠孩子了,他們覺得他們的任務完成了,是該得到回報的時候了。
這種情況現在仍然有,但比例想來不是很高,大部分父母從生下孩子起就始終處於付出的狀態。
我們這代人,大部分已經不指望孩子養老了。
幾個朋友聊天,大家的觀點竟然驚人的一致,不管是已經生了孩子的,還是剛結婚暫時還沒有孩子的,大家都認為應該至少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這樣,到老年的時候,自己沒有行動能力了,住進了養老院,至少還有底氣“我是有人管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欺負的。”
看,這就是我們對自己孩子的要求,等我們自己照顧不了自己的時候,也不必拖累他們,只要偶爾去養老院看看,宣示一下權利,撐撐腰就可以了。
當然,即便這樣也不一定能夠實現,萬一孩子住得很遠很遠,回來一趟不方便怎麼辦?
或者孩子很忙很忙,沒有時間來看怎麼辦?
想想就讓人傷感,幾十年傾盡所有養大一個孩子,究竟賺了還是賠了?
養大一個孩子的成本有多大,這個不用算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從備孕開始,要做好各種準備,補充各種營養;懷孕的時候要做各種檢查;生了之後的各種物品、奶粉、尿不溼;上學之後學費、興趣班、輔導班、培優班、夏令營、冬令營……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碎鈔機,行走的吞金獸。
這還僅是金錢上的付出,有這些錢用來吃喝玩樂留來給自己花不香嗎?
時間和精力的付出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因為生孩子帶孩子女人會看起來比同齡人老上幾歲。別人大把的時間用來學習、鍛鍊、娛樂等等,有娃的媽只有一項:帶娃。
因為帶娃,有的人辭掉了很有前途的工作,成了全職媽媽;因為帶娃,有的人放棄了好的職位,安心做一個配角;
因為帶娃,有的人甘願忍受雞毛蒜皮的瑣碎和婆媳之間雞零狗碎。
孩子長大了,擔心他在外過得不好,傾盡所有幫他置辦家當,這些都是自己多年省吃儉用攢下的。
生個娃帶個娃付出太多了,不生就瀟灑了吧?
瀟灑是瀟灑,但總覺得心裡缺點什麼。
你看那個事業很成功的大叔,天天催著自己的兒子給自己生個孫子,不然退休後幹什麼?
年輕人當然不這麼想,趁著年輕,他們想的是自己的發展和生活的品質。
只有生了孩子的人才知道那種感覺,叫“奔頭”。
辛辛苦苦忙事業,動力在哪裡?
為了自己的生活更好?這個是必須的。但怎麼叫更好呢?吃了想吃的,玩了想玩的,然後呢?這種幸福的感覺與誰分享呢?
看到很多所謂成功的人,提起自己的孩子,平時無論多麼嚴肅臉上都是一臉的寵溺。
無論在人前多麼牛氣,但是在孩子眼裡卻更多的是不屑和瞧不上。
“爸爸,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
“媽媽,你都沒聽說過?”
雖然說著孩子的不是,但內心裡滿是歡喜。
那些勸人生孩子的,都是中年以後的,年齡越大,越是上心。
當年一個大姐,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孩子優秀。臨近退休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最遺憾的是年輕時忙於事業,沒有再多生個孩子。等年紀大了,才覺得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孩子是最大的財富。
這些觀點,年輕人未必贊同,但到中年或者再往後,就會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當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下降,無論體力還是腦力都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
當自己費了很大的勁才搞定的事單位裡的年輕人幾分鐘就完成的時候;
當看著遊樂場裡的過山車等刺激專案自己一個都不敢碰的時候。
這個時候,你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他們可以充電5分鐘,待機8小時,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你認為很難學的遊戲,他一個還不識字的孩子都可以玩得很溜;
那些新知識新概念,時不時地從他們的嘴裡冒出來。
這個時候,你心中想的不是自己老了,技不如人了,而是看到了希望,年輕人帶來的希望和活力。
當年逐漸老去的時候,還有一個跟你關係最近的人接續你的道路,去繼續奔跑。
這也許就是我們忍受多年的勞累養育一個孩子的理由。
有了孩子就意味著希望、意味著未來,這也像升級打怪玩遊戲,我們付出了努力,不斷付出,而裝備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孩子帶來的精神滿足和動力,遠非別的能比的。
雖然苦和累,但精神的愉悅是實實在在的。
他們代表著希望和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