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竟密謀推翻多州政府,美政治分歧導致極右勢力躥升

由 舒培榮 釋出於 綜合

當地時間10月13日,美國密歇根州州長綁架案又有新進展,聯邦調查局特工提交的最新證據顯示,日前被指控犯有恐怖主義等多項聯邦罪行的美國本土激進團體,不僅密謀綁架密歇根州民主黨籍州長惠特默,而且還計劃綁架弗吉尼亞州民主黨籍州長拉爾夫·諾瑟姆。

這一事實令輿論普遍震驚。美國各主流媒體不僅都進行了報道,而且指出,該事件折射出新冠疫情和正在進行的大選競選活動,已經導致美國民眾政治分歧擴大,更使得右翼極端組織勢力日益抬頭,美國本土恐怖主義露出端倪。

△《紐約時報》指出,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已經導致民眾政治分歧擴大,右翼極端組織勢力抬頭

右翼勢力計劃推翻多州政府

《底特律新聞》報道,聯邦特工於10月13日提交最新音訊和影片證據顯示,底特律的一個右翼極端組織曾密謀推翻至少5個州政府,他們內部討論瞭如何綁架至少密歇根州和弗吉尼亞州兩名州長。

參與密謀綁架密歇根州州長的13名極端分子已經於當地時間10月8日被捕,並被指控犯有包括恐怖主義、串謀和持有武器等在內的多項聯邦罪行,或面臨終身監禁。

證據表明,該團伙不僅計劃綁架密歇根州州長惠特默到秘密地點進行“審判”,還有成員建議追蹤並殺害對其開出罰單的交警,並且相互使用暗語交流,如用剪刀、警車,以及橋樑的照片代表行動計劃。媒體指出,嫌犯出於政治動機的暴力計劃實在“令人不安”。

△《華盛頓郵報》指出,嫌犯出於政治動機的暴力計劃“令人不安”

密歇根州和弗吉尼亞州兩名州長均為民主黨人,並在新冠疫情應對上採取了嚴格的居家隔離措施。聯邦特工指出,嫌犯之所以策劃對其綁架,主要是不滿地方管理,不滿疫情期間的嚴格隔離政策,進而決定推翻地方政府,且手段暴力。

△《底特律新聞》報道,聯邦特工於10月13日提交最新證據,指出一底特律右翼極端組織曾密謀推翻至少5個州政府

威脅本土安全,極端民兵組織變身恐怖團體

聯邦調查局目前對多個反政府團體進行了調查,同時,此案也引發了美國社會對目前右翼勢力抬頭的普遍關注和憂慮。

媒體指出,美國民間持槍民兵組織眾多,僅在密歇根州就有二三十個,近日被逮捕的13人中有7人是“金剛狼守護者”成員。批評人士認為,雖然這些右翼團體被很多美國新聞機構稱為“民兵”,但這些組織實際上已經具有恐怖分子的陰謀和暴力性質,稱其為“民兵組織”,顯然淡化了這些團體的危險性和違法性。

密歇根州州長惠特默在10月9日的釋出會上也指出:他們不是民兵,他們已經威脅到了美國人民的安全。“我們的用詞選擇很重要。”

△《底特律自由新聞》指出,如果民兵組織在公眾場合持槍聚集引起內亂,將構成犯罪

政府最高領導公開鼓動,導致美國分裂惡化

兩位險遭綁架的州長近日均公開指責特朗普,指出是政府最高領導的煽動,導致了本土極端勢力抬頭,造成了美國目前的分裂惡化。

《華盛頓郵報》援引弗吉尼亞州州長諾瑟姆的話說,“這些威脅和這種言論不是來自外國”,而是“來自華盛頓,這令我遺憾。它必須停止”。諾瑟姆曾經作為陸軍醫生在伊拉克服役,然而沒想到的是,這次綁架威脅卻來自“總司令部”。

與此同時,密歇根州州長惠特默也在釋出會上指出,特朗普並未嚴厲譴責涉嫌密謀綁架她的6名本土恐怖分子。惠特預設為,特朗普在9月29日的總統競選辯論中說到極右團體“驕傲男孩”時,不僅沒有足夠譴責,反而說出了“退後,時刻準備著”這樣的話。極右團體“聽到的不是譴責,而是煽動,是在呼籲他們行動”。

媒體也證實,特朗普曾於疫情高峰期發推文要求“解放”因病毒肆虐而實施禁足令的密歇根和弗吉尼亞,他在推特上寫道:“解放弗吉尼亞,保戶我們的第二修正案”“它被圍困了!”

△特朗普曾於疫情高峰期發推文要求“解放”因病毒肆虐而實施禁足令的密歇根和弗吉尼亞

同情極端分子,地方官員竟公開支援

此外,一些地方官員甚至也表態支援右翼團體。《國會山》指出,密歇根州巴里縣警長達爾·立夫曾在5月18日參與反對疫情隔離的集會,在得知活動組織者因涉嫌綁架州長被捕後,立夫直接質疑該犯罪活動的嚴重性,認為這不過只是“指控而已”。

“他們真的是在試圖綁架嗎?很多人對密歇根州州長感到憤怒,所以他們希望將她逮捕。”立夫在電視採訪中辯稱,嫌犯或許只是想“逮捕”惠特默。

△《國會山》指出,密歇根州巴里縣警長立夫曾經在5月參與反對疫情隔離的集會,併為活動組織者辯護

《底特律自由新聞》同時指出另一起地方政府的不作為事件。“密歇根自由民兵”組織的武裝成員4月曾在在蘭辛市示威遊行,封鎖了通往國會大廈臺階的通道,密歇根州警察雖然就在附近巡邏,但卻對此視而不見。

凡此種種,都使得右翼勢力快速躥升抬頭。輿論普遍憂慮,這將給美國社會帶來更多混亂和暴力,並進一步加劇國家的內部分裂。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