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有美國特朗普“推特治國”,後有特斯拉馬斯克“推特營銷”。而在國內的汽車圈中,也有一位憑藉著“網際網路點評(懟)”為眾人所知的存在,他就是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的掌舵者—李想。
自從2015年創業造車以來,李想陸陸續續“點評”過很多人,比較出名的有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復、前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以及團車網CEO聞偉。雖然結果大都是不歡而散,但憑著這種“耿直”,理想也收穫了不少粉絲。
最近集度汽車公佈了其首款汽車機器人最新概念車的配置資訊。從海報中可以看到,該車鐳射雷達是放在車輛的前機蓋上,其位置的特殊性,引來了李想的“點評”。
李想認為,鐳射雷達放在機蓋位置上,若是量產,是無法透過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規。如果前部採用2-3顆鐳射雷達,若是佈置在保險槓和翼子板處,雖然成本增加了,但無論是風阻係數亦或是造型設計上,都會表現得更好一些。
之前李想也曾對鐳射雷達位置問題聊過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安置在車頂亦或是機蓋,其效能表現不會受影響,但若是考慮到行人碰撞、維修成本等方面,顯然機蓋並不是最優解。想象一下若是車輛頭部發生意外,除需要基本的維修成本外,鐳射雷達的配備也將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即便技術突破讓鐳射雷達不再天價,但32線鐳射雷達依舊超過2萬元,而普通的64線鐳射雷達則是在8萬元左右。
對於李想這種說法,集度CEO夏一平則有著不同看法,他認為鐳射雷達的位置擺放很重要,120度的FOV和180度FOV帶來的安全性和體驗感有著很大差別。
不知道對於這次李想對鐳射雷達的“點評”,你持怎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