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導讀:
“我什麼都不用你管,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 多少父母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好吃好喝地伺候你,你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將來給我成龍成鳳。
結果呢?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時,當希望像肥皂泡一樣破滅,往往很難接受,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別說達成夙願了,就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一件事兒就能分分鐘氣到你心梗住院、懷疑人生。
世間萬物皆是相對,苦與樂也是如此,沒有嘗過人間疾苦,自然感受不到生活的甘甜。
我們拼盡全力保護的孩子,很可能會讓他成長為一個不懂感恩、不知幸福為幾何的人,踏上社會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1次吃苦教育勝過100次說教
泰國有很多公益短片,直擊人的靈魂,感人至深,媽媽們對子女的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5歲的男孩,早起後拒絕去上學,父母勸說無效後,媽媽幫孩子請了一天假,幹嘛去了呢?她帶著兒子去撿垃圾。
本來孩子因為不用上學很是開心,可是慢慢他就高興不起來了,媽媽帶著兒子走了幾公里,邊走邊撿垃圾,孩子精疲力竭之際想回家,他們用撿來的瓶子換了2泰銖,兒子想坐公交車,可是2泰銖卻不夠乘車錢。
孩子又累又渴又餓,路過餐廳和冷飲店,孩子一次次徘徊,卻不得不前行。
最後孩子吵著喊道:媽媽,實在太熱了,我太累了,我要回家,我想上學。
媽媽只用了一個行動,孩子之後再也不會不想上學,這一天對孩子的意義勝過千言萬語。
如果真的愛孩子,不應該給他養在溫室裡,而是帶領孩子經歷風風雨雨,讓他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萬全的準備。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品嚐這5種苦
一、讀書之苦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寧可承受生活之苦,也不願意吃讀書學習的苦。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學生時代那刷不完的題,背不完的單詞,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哪個不需要起早貪黑、不捨晝夜?
讀書從來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公平、最寬闊的“捷徑”。
比起將來生活的重擔,學習所承受的苦算作什麼呢?有格局的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如果你的才華支撐不了自己的夢想,請從認真讀書開始。
那些年努力奮鬥留下的汗水,終將成為你通往光明大道的階梯。
二、勞動之苦
我們常說,現在的孩子很幸福,因為社會物質富足,孩子衣食無憂,沒有承受過什麼苦難。
可是現在的孩子也不易,因為總是被父母逼著學習,我們小時候父母忙於生計,學習全靠自覺,而現在輔導作業成為父母的專利,好容易休個節假日,也要輾轉於各個輔導班,父母如此積極,孩子卻興趣寥寥。
原因在於孩子沒有目標,生活恬靜美好,只負責學習的孩子,哪兒來的學習動力?
一個人只有深刻的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會懂得珍惜幸福的人生。
就像那個泰國的孩子一樣,媽媽讓他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他才加倍珍惜學習的機會。
常去理髮的店鋪,是一個姐姐開的,她的手藝特別精湛,所有客戶都是口口相傳,不提前預約,空降肯定排不上。因為很投緣,每次去都會聊天,姐姐經常會去外地學習,學習筆記有厚厚的三個本子,凡是流行的前沿的髮式技藝,她都會學習。
說起自己招聘助理的經歷卻是一臉無奈,前前後後換了不下十個,都是年輕人,來了後從最基礎的助手做起,可是他們不是嫌工資低,就是嫌累,沒有技術含量,做不幾天就走了。
很多人成年後生活的艱辛,源於前半生的荒廢,一是浪費了光陰,二是沒有形成正確的觀念,這一生是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完全取決於當下的選擇。
三、批評之苦
朋友是個溫婉的性子,兒子已經6歲了,她從未呵斥過孩子一次,養育孩子主要是以說服教育為主,我們十分羨慕她們母子的相處方式。
可是孩子上了一年級,朋友卻生出了煩惱,原因是老師比較嚴厲,稍微批評孩子幾句,她兒子就紅了眼眶,委屈得不得了。
這種情況跟孩子的性格或許會有關係,但是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也不應該被忽視。
有一些孩子,在家裡的地位高高在上,父母捨不得批評半句,甚至孩子闖了禍,也以年齡小不懂事為由,不去計較,這種縱容會害了孩子。
社會上經常會有熊孩子被外人“教訓”的新聞,有句話說得好:你不捨得教育孩子,總有人會替你教育。
當然批評孩子不能是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目的是改正缺點,使其健康成長。
四、獨立之苦
當父母包辦孩子一切的時候,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培養巨嬰。
小到給孩子餵飯、穿衣,大到替孩子做決定,為他們安排好成長路上的每一步,對孩子都是一種束縛。
據統計,城裡65%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現象,有30%的人部分甚至完全依靠老人維持開銷。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啃老”的現象?因為從小父母沒有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從小被包辦的孩子,長大後絕不會突然學會獨立,自己洗衣做飯、收拾內務、照顧好自己,更做不到兢兢業業工作,合理規劃安排人生。
沒有哪個孩子會一夜之間長大,如果不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父母替孩子走過的路,日後可能成為孩子爬不出的坑。
五、失敗之苦
我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有上進心想贏是好事,但是“輸得起”才是人生贏家,人生路漫漫,不可能一帆風順,挫折和失敗在所難免,前進途中,趕超你的人會有很多,笑到終點的才是贏家。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
2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高度發展,他們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期待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讚賞,一不如意就會有消極情緒。
引導孩子“去自我化”,在性格成形之前,樹立正確的輸贏觀,孩子才會在遇到挫折時,厚積薄發,實現絕地反擊。
親愛的家長朋友,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裡,完整的學習資料會陸續更新在本公眾號,記得關注轉發本文喲~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