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別只盯著中國了,先看看自己的“系統性失敗”吧!

  參考訊息網6月20日報道(文/馮康)

  拜登本週完成了他的訪歐之旅,整個訪歐期間,他言必談中國。北約峰會後還發明瞭一個新名詞,說中國是一種“系統性挑戰”。

  北約峰會的公報宣稱,“中國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與聯盟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系統性挑戰”。北約是美國維持霸權的工具,北約口中所說即是美國心中所想。“系統性”這個聽上去有點不明覺厲的詞,其實就是指“全面的、事關全域性的”。

  然而審視拜登這次訪問,就能發現美國自身同時透露出的衰敗跡象。美國之所以開始大呼面臨中國的所謂系統性挑戰,是因為美國精英對於和中國競爭這件事正在產生越來越強的焦慮感和無力感。而究其實質,美國的力不從心不是因為中國的挑戰,而是因為它自身的失敗,借用它自己的話說,是一種系統性失敗。

  美國敗在哪兒了?首先是治理能力低下的完全暴露。就在拜登訪歐期間,美國新冠死亡人數達到60萬,美國是抗擊新冠最失敗的國家之一。這場疫情暴露了美國這個最發達國家的政府冷漠遲鈍、應急管理失控、組織動員無力、社會分配極度不公。除疫情外,“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凸顯美國至今仍無法解決的種族主義頑疾。同時,美國貧富差距日趨嚴重,槍支暴力始終無解……種種社會問題說明美國在國家治理上的失敗。

  造成治理能力低下的正是美國自我標榜的美式民主政治體制。選舉政治、兩黨對立造成內耗嚴重,效率低下,決策緩慢。近年來愈發極端化的黨派之爭和各種利益集團的矛盾交織,是造成美國政府處置疫情和其他問題失敗的重要原因。

  第二,美國“民主燈塔”幻象破滅。訪歐期間,拜登也談到了他入主白宮前發生的美國民主最大的汙點事件。他在日內瓦說:“我從未料到美國國會大廈會有人襲擊並推倒大門。”美國民主的衰敗純屬內部危機。社會的極度分化讓美式民主成了百分之一的富人享有的民主,它無法為大多數民眾的生命和福祉承擔責任。多數人在經濟上受到傷害,在政治上被邊緣化,右翼民粹主義大行其道,一個總統為了奪取選舉結果就能煽動起暴亂,蔑視政治規範。可見,美式代議制民主已陷入最大危機,美國無顏再自詡為民主榜樣。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拜登在訪歐的每一站都不得不一邊嘆氣一邊解釋美國政治的兩極分化是否會削弱他在西方盟友中的可信度問題,因為可能幾年之後就會有第二個特朗普再次掌權。美聯社也直言盟國的疑慮:歐洲國家謹慎地認為,可能拜登才是美國外交政策中短暫的插曲,而不是此前認為的特朗普,美國可能四年後就回歸只關注自己的做法。

  第三,美國國內政治的失敗導致其所謂世界領袖地位垮塌。美國丹佛大學和大西洋理事會剛剛釋出的報告指出,過去30年來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停滯不前,能夠影響的國家數量呈現下降。美國想把自己的規則作為國際規則已經力不從心。就連在西方內部,過去四年,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理念取代了多邊主義,在整個西方陣營引發深切的焦慮。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最近的民調顯示,在拜登上任四個月後,歐洲國家多數民眾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 “失敗”,對美國重新成為西方“領袖”的能力普遍缺乏信心。《華盛頓郵報》則認為:“華盛頓留下的政治癱瘓和兩極分化削弱了拜登披上全球領導者斗篷的願望。”

  拜登上臺後,想要拉攏盟友共同遏制中國。但盟國沒看到“美國歸來”帶來多少實際利益,反而在疫後經濟復甦中誰也不能完全離開中國。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評論說,拜登的歐洲之行沒能制定連貫有力的對華戰略,只能加劇歐洲內部在對華問題上的分歧,“他的慘敗提供了一個令人憂慮的先例”。法國《世界報》的評論也說,美國的歐洲盟友出現分化。

  如今眼看著中國以穩健的步伐崛起,美國對中國的打壓也愈發歇斯底里。但大國競爭是一場長跑,美國的全面衰敗,對照出中國的制度性優勢。因此奉勸美國人一句:與其處處盯著中國,不妨先看看自己的“系統性失敗”吧,這可不是靠和中國對抗就能解決得了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別只盯著中國了,先看看自己的“系統性失敗”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