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 |“菇鄉”禮讚

十日談 |“菇鄉”禮讚

“菇鄉”坐落在素有“金羅店”之稱的古鎮東北翼。那裡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天平村。而在我早年間的記憶中,對家鄉印象帶有澀澀的苦味。作為“老三屆”回鄉知青,想不到終年辛苦勞作,收支相抵,倒欠集體一攤子債,蟬聯多年“透支戶”。那時節,村民中私下裡搞起了食用菌種植。一次,我嚐到鄰居送來的香菇,那鮮香滋味使我連碗都舔得乾乾淨淨。

滄海桑田,星移斗轉。再次與小菌菇在老家不期而遇,我已步入古稀之年。那年,闊別故里多年的我從縣城舉家回遷老家,在與村幹部和老弟兄們的交談中,我瞭解到當年名不見經傳的貧困村,在轉型發展中華麗轉身,小菌菇在海內外市場打出一片新天地,成為滬上大品牌。據村幹部介紹:2020年天平村菌菇經營額一舉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億元。去年再創新高,經營額直達1.5億元。天平村憑藉小菌菇在全市“一村一品”的群英榜上雄踞榜首,一舉成名,享有“菇鄉”之美譽。而乘勢而上的“菇鄉”又在羅店古鎮率先躋身於全市鄉村振興示範村行列。

十日談 |“菇鄉”禮讚

我難以想象小菌菇竟有這麼大的魅力和威力。帶著滿腦子的疑惑,我與天平菌菇產業的掌門人黃國標相約,前往村菌菇生產大本營——上海永大菌業有限公司一探究竟。作為新一代閩商、菌菇專家,黃國標在天平村紮根二十多年,堪稱半個老鄉。當這位熱情的掌門人帶我在這座佔地168畝的新興食用菌科技產業園區參觀之時,我恍如劉姥姥進大觀園,眼花繚亂,滿眼新奇。在這裡我第一次見識到了工廠化生產的神奇。我目睹了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加工車間、國內外一流的先進技術和裝置,見證了食用菌加工、保鮮、冷藏、包裝高科技生產流水線高超的技能。

“菇鄉”獨特的經營模式使我倍感好奇,據介紹,永大菌業創立的“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創新獨特,使得周邊數百農戶紛紛加盟食用菌種植,年收入均在20萬元以上,小菌菇助推農民共同致富,動力不小。

回眸過往艱辛歷程,黃國標無比欣慰地告訴我,這些年最讓他滿意的三件事。一是搭建全球銷售平臺,在國內建立起了22個種植基地,並在美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建立了食用菌生產種植基地。二是建起了一條日產量5萬袋菌包的現代化流水生產線和專業化智慧化種植設施,年產菌菇1萬多噸。三是充分利用回收秸稈、樹枝用以製作食用菌基質,目前年綜合利用量達2萬噸以上,寶山全區回收利用率高達82%,居全市榜首。

在公司的陳列室內,那張小菌菇流向示意圖一目瞭然,小菌菇無疑是熱銷市場的寵兒。它不僅與麥德龍、大潤發、家樂福等超市賣場緊密合作,同時與灣仔碼頭、海底撈、肯德基等食品加工企業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係,還與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等電商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耳濡目染,收穫滿滿。我彷彿什麼都明白了,站立在時代發展潮頭的“菇鄉”作為全國“一村一品”食用菌基地、市和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市高新技術企業、市鄉振興科技引領示範基地等,它敢為人先,創新發展,勇於在腳下這片熱土上繪製出最新最美的畫卷。

十日談 |“菇鄉”禮讚

今年疫情期間,面對我的擔心,黃國標總經理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面對疫情,今年第一季度總產量達4120噸,同比增長13.8%。”看到衝在抗疫一線的他們越戰越勇,我肅然起敬,默默祈禱:“菇鄉加油!”(龔寄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6 字。

轉載請註明: 十日談 |“菇鄉”禮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