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北京順天府超市府右街店,一位女士刷身份證進行健康寶查詢登記。圖/IC photo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十四個部門釋出《關於全力做好2022年春運工作的意見》。其中提出,要落實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鼓勵各地區推廣刷身份證自動核驗健康碼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基於大資料技術的健康碼得到普遍推廣應用,已成為出行必備工具。由於疫情防控形勢差異等原因,健康碼剛推出時,由地方自行組織開發。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出於人員流動和復工復產的需要,實現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就在新聞釋出會上提出,原則上一個省(區、市)只保留一個統籌建設的健康碼,全國基本實現了健康碼的“一碼通行”。實踐中,儘管省級行政區還保留各自的健康碼,但人們出行時,應當實現跨省互認。
健康碼透過分析持有人的行程軌跡,與疫情風險地區和涉疫人群進行交叉對比,來判斷其接觸疫情的風險。在此過程中,健康碼的效力不僅取決於行程的準確記錄,也在於對持有人身份的展示和識別,起到“數字通行證”的作用。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日常出行可以不帶證件、不帶銀行卡,但唯獨少不了手機。因此,用手機核驗健康碼被人們普遍接受,對這一功能應繼續肯定和支援。
但是,在提高數字技術“適老化”的背景下,仍有不少老人不習慣使用智慧手機。他們進入超市、菜場、商場以及火車站、機場等人員流動較大的公共場所時,如果僅僅因為無法展示健康碼將他們攔下,就人為製造了冷漠的“數字鴻溝”。
依賴智慧手機核驗健康碼,需要穩定的技術保障。網路不穩定、伺服器壓力過大,甚至僅僅是持有人手機沒電,都會讓健康碼無法展示。更重要的是,手機並不是法定的底層身份識別工具,持有核驗健康碼功能的手機並非公民義務。
《身份證法》規定,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十六週歲的中國公民,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未滿十六週歲的中國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規定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中國公民最重要的底層身份識別工具,就是公民身份證。
現實中,難免有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隨身攜帶身份證,或者覺得掏身份證不如手機掃碼方便。但是,不方便不等於不必要,更不能因為多數人的方便而忽視少數人的方便。推廣刷身份證自動核驗健康碼服務,有助於落實公民通行權,具有充分的法理支撐。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推廣刷身份證自動核驗健康碼服務,首先需要健康碼開發部門升級軟體服務,實現身份證資料與健康碼資料的對接。其次,也要努力降低身份證讀取裝置的成本,讓更多機構有動力購買安裝裝置。
公共服務部門和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應當先行一步。比如,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本身有使用身份證實名制驗票的要求,不妨將實名驗票與健康碼核驗放在一起完成,節省旅客的通行時間。老年人常去的醫院等公共機構,也要儘快實現刷身份證通行。
健康碼不僅要滿足防疫功能,也要方便人們通行。推廣刷身份證自動核驗健康碼服務,能夠提高健康碼“適老化”水平,更有利於應對突發特殊情況,其全面落地效果值得期待。
特約評論員 | 王鐘的(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馬小龍
校對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