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華晨寶馬成立十五週年紀念活動之際,華晨與寶馬雙方共同宣佈,寶馬將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部分股權,把股比提升到75%,在2022年完成股權調整的變更工作。
歷經約1200多天的等待後,寶馬集團終於完成對華晨寶馬的增資擴股,成為第一個合資股比開放“吃螃蟹”的外資車企。這也意味著歷時28年的乘用車股比限制正式退場,是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新例證。
2022年2月11日,寶馬集團對外宣佈,即日起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的新合資合同正式生效,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所持股份變更為75%,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剩餘25%股份,雙方合資合作有效期延長至2040年。
此舉體現了寶馬集團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信心,以及以中國為家、與中國攜手共進的長期承諾。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今天標誌著寶馬集團在中國投資的重要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延續業務發展。”
家在中國,產能、規模雙擴充
縱觀全球汽車市場,中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13年蟬聯全球第一,幾乎是各大跨國車企最大的單一細分市場。其戰略地位對於外資品牌來說是毋庸置疑的,本土化佈局的深淺直接影響到車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而願意把中國稱為“家”的,寶馬還是極少數的存在。
2021年12月16日,寶馬舉辦了2022年“迎新年線上年會”,表示未來會將企業戰略與中國發展目標保持協同,秉持“中國優先”原則。此次新合資合同的正式生效,正是寶馬集團強化“家在中國”的最好承諾。
隨著乘用車合資股比放開節點的接近,除了寶馬之外,賓士、大眾等車企也在積極尋求提高股比。跨國車企動作頻頻背後,除了豐厚的利潤之外,提高合資車企話語權、本土市場的決策效率,以及推進在華髮展與其國際戰略接軌才是重中之重。
資料顯示,2021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共交付超過846,237輛BMW和MINI汽車,同比增長8.9%,榮獲中國豪華品牌銷量第一。按照計劃,到2023年底,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純電動產品可提升至13款;到2025年,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車。
根據發展規劃,相關產能和規模的提升非常有必要。據寶馬集團相關人士表示,華晨寶馬今年將迎來再次產能提升。位於瀋陽大東區的現有工廠目前正在進行全面擴建,此外一座位於鐵西區的全新工廠也正在建設之中。其中,“車型品種的增加和更多純電動車型進行國產”是關鍵的資訊點。
深耕本土化,鞏固先發優勢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表示,“在寶馬集團面向電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過程中,中國作為這些方面的引領者,是我們的最佳選擇與最優夥伴。”
2021年,寶馬除了奪得中國豪華品牌銷量第一之外,還有一個數據是非常亮眼的。其新能源車型銷量超過4.8萬輛,同比增長69.6%,也是BBA中唯一一個公佈新能源銷量的品牌。其中,純電動BMW iX3的銷量超21000輛,對比BBA陣容中其他兩款競品車型,表現更加亮眼。
按照計劃,2022年寶馬將為中國使用者帶來包括創新BMW iX、創新BMW i4、瀋陽投產的純電動BMW 3系在內的5款純電動矩陣,另外一款純電動旗艦車型也會隨機亮相,這無疑將進一步鞏固華晨寶馬在豪華新能源車領域的優勢。
至於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大型SUV寶馬X5將迎來加長軸距與國產,價格下降15萬。再來看看4系、7系、X4、X6、Z4、iX等進口車型,它們擁有非常鮮明的個性以及強大的吸引力,若未來能逐步實現國產,寶馬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競爭力必會再上另一個臺階,築起更多的先發優勢。
同時,寶馬在華的數字化創新佈局也在不斷提速,已建立起德國之外最大的研發和數字化體系,覆蓋了汽車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相關領域。以更長遠的目光來看,股權增持後,寶馬勢必會將更多的資源、產品匯入到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選擇。
優勝劣汰加速,迎強強聯手時代
回顧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史,股比限制的初衷是為了讓本土汽車工業更順利發展。如今開放股比,讓中國汽車工業走上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依然是不變的初心。華晨寶馬的控股權變更,就是中外合資車企控股權變化的經典案例。
合資股比放開,中外雙方從前平起平坐的身份不再,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先後有序的競爭關係,話語權會逐漸傾斜到更強勢的一方手中,新的中外合作形式逐漸登場。
以華晨寶馬為例,合資夥伴——華晨汽車在合資過程當中,幾乎是“躺贏”的狀態,沒能為其帶來更多實質性的支援。在鍾叔駕道看來,股比限制逐步放開,為中外車企提供了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加速市場的優勝劣汰,不斷倒逼自主品牌的發展和壯大。
與此同時,外資車企在中國汽車市場也將迎來多元化的發展。寶馬與長城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成立的光束汽車,預計在2022年5月實現首款車量產;賓士與吉利以50:50的股比合資成立智馬達汽車,smart電動款即將上市。
不難看出,在新模式下外資車企更青睞與頭部民營車企尋求合作機會,進入“強強聯合”時代。即便是股比放開,仍然是50:50的平等關係,雙方都有各自的資源和優勢,某種程度上這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自主調節階段。
鍾述
股權變更、新合資合同塵埃落地之際,既掀開了華晨寶馬在華髮展的新篇章,更是中國合資車企控股權變化的經典案例,吹響了中國合資汽車公司股比之戰的號角。
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各大合資車企還是願意保持原狀,但圍繞著整車合資股比的較量已經暗中上演。是保留原有合資公司的股比,抑或提高佔股比例取得主導權,還是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這完全取決於中外雙方對過往的合作是否滿意,對未來的戰略和看法是否一致。
乘用車合資股比放開的第一槍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也代表著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