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評論員 向帥
由於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許多貧困山區的土特產品運不出去,百姓的收入一直都上不來。作為交通扶貧的重要舉措,國鐵集團在這些地區保留了81對小慢車。(據央視網)
近日,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在央視熱播,一幅幅生動的脫貧攻堅畫面,一張張幸福的脫貧群眾笑臉,令人感動和喜悅。在第四集《合力攻堅》中,“慢火車”的身影悄然出現,並迅速登上了熱搜。從時速60公里到350公里,人們的出行速度越來越快,出行距離越來越遠。但是,仍有81對“慢火車”行駛在祖國的大地上,為盤活當地經濟發展,助力脫貧致富貢獻力量,在保障當地交通正常執行的同時,也用溫情浸潤著你我。
發展的“快速路”上有“慢火車”的出現,就像一盞明燈守護初心,照亮前行的路。目前,全國各地開行了81對公益性“慢火車”,惠及600多個邊遠山區。它們是當地百姓的上學車、趕集車、運輸車,更是“夢想車”“脫貧車”“致富車”。有不少“帶貨車長”長期活躍在這些“慢吞吞”的列車上,給旅客推薦扶貧產品,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
這些“慢火車”的票價並不符合市場規律,它見站就停,卻深受偏遠地區群眾的喜愛。因為,“慢火車”減輕了當地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負擔,滿足了生產生活的需要,是鋼軌為他們編織起日益方便與美好的出行之路。比如,在成昆線上的大涼山“慢火車”,使用彝語和漢語廣播方便少數民族旅客乘車;在枝柳線上湘西境內的“慢火車”,20餘年票價未漲減輕山區百姓出行成本;在辛泰鐵路線上山東地區的“慢火車”,既是城裡人的“旅遊車”,也是山裡人的“致富車”……
“慢火車”上不僅有旅客,還有農產品,有時為方便“帶貨”,還會把列車上的座位去掉。雖然是綠皮火車,但內在設施和乘坐體驗卻不斷完善,座椅、餐食、時速等,早已不是“舊模樣”。如果說一日千里的高鐵體現了中國發展的速度,那麼“慢火車”傳遞的就是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溫度。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其中也有“慢火車”的一份功勞,期待“慢火車”載著更多人“犇”向幸福生活。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來源:作者: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