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世界”為主題的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昨天下午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對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這個舉世關注的重大命題,來自海內外的150多位學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國際關係等諸多領域,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曆程及其對中國和世界未來發展的意義。
圖說: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現代化不是西方化
把掌聲獻給塞爾維亞前總統鮑里斯·塔迪奇影片演講,這是許多與會嘉賓和聽眾由衷的感慨。“中國賦予了‘現代化’新的內涵,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而西方傳統意義上的現代化,因無法應對當代挑戰,已使全世界停滯良久。換言之,儘管‘現代化’這一理論、願景和實踐起源於西方,但我認為變革已經到來,它將透過中國的意識形態與實踐而重生、轉型。”沒想到鮑里斯的觀點如此犀利。他說,西方世界的一大誤解在於,他們認為中國應該為自己考慮,調整與西方的溝通,以達到西方式現代化的標準。這是謬見。世界也應調整與中國的溝通,惟有勉力相向而行,才能實現互惠互利。西方在21世紀面臨的挑戰表明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因此,中國無需迎合西方世界,而應肩負起調整自我以更好助力世界的歷史使命。
聽眾的掌聲是源於世界上有一大批致力中國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他們的真知灼見,他們的公正視角和著眼於人類共同命運的理念,讓他們能很好地看清世界前行的方向。昨天晚間以及今天一整天,中外專家透過線上線下方式發表演說,宗旨就是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瞭解,建設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學術共同體。
願將中國視為榜樣
塞普勒斯歐洲大學校長科斯塔斯·古利亞莫斯說,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一個繁榮、民主、和諧、富有活力、文化先進、技術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經過一百年的不斷奮鬥,中國共產黨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帶領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世界正經歷深刻複雜的變化,中國不斷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管理體系舉世矚目。同時,現代生態文明理念與中國古代哲學相契合,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此外,中國越來越重視應對環境挑戰。中國在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框架內取得的世界創舉,使中國成為世界領先的大國和值得信賴、具有包容性的戰略伙伴。
來自克羅埃西亞的白伊維,現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工作。他說,瞭解中國的改革不僅對中國來說很重要,而且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也越來越重要。中國的經濟成功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中國視為學習的榜樣,將中國的發展模式視為實現自己現代化和快速發展抱負的燈塔。
改變全球治理體系
在如何看待當今世界的競爭與衝突問題上,曾任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員,現為廈門大學社會與人類學院教授的高暢說,準確的診斷對於前進時避免過去的錯誤絕對是至關重要的。變化是永恆的,穩定只是例外。技術變革的加速和人類更快地跨越空間和文化的能力,使得世界前所未有地連線在一起。人們可以從自己的視角,對當前的世界形勢進行讚揚或批評,但這兩種極端的觀點都是對非常複雜的演變過程的誤導和過度簡化。採用相對中性的概念,如“文化創造力”和“文化競爭”而不是“文明衝突”,可以為最近的世界歷史動態提供一個大膽的長期視角。最早的陸海“全球化”發生在明朝鄭和下西洋的印度洋世界體系中,形成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歐洲航海業的發展帶來了15世紀末大西洋和印度洋世界體系之間的聯通,連線了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從那時起,地緣戰略競爭,包括經濟、軍事、人口、文化等,成為世界歷史的永恆主題。
南非國家行政學院院長布薩尼·恩格卡維尼表示,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始於國家建設,必須促進人民團結,為包容和共享的發展鋪平道路。世界需要改變全球治理體系,使其更加平等、更加透明、更加負責。
幫助世界快速復甦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的高階研究員杜大偉以《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互動性發展》為題發表演講。他說,中國已經控制住了新冠肺炎,並準備在2021年以較高的增長率強勁反彈。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將有利於亞洲和歐洲的合作伙伴,並幫助世界從大流行的衰退中復甦。反過來,更多的外國貿易和投資將幫助中國提高生產效率,保持經濟健康增長。
捷克科學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北思說,中國基於特定的現代化模式推出了創新之舉:全球化2.0。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開啟一個全球互動新紀元,以便在這一顛覆動盪的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國和英國在20世紀80年代發起的全球化1.0在某種程度上仍在發揮作用,但卻在世界各地持續引發問題和危機。從長遠角度看,全球仍然會趨向於一體化程序。中國正在提供全新的模式,透過與合作伙伴在互認基礎上開展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將為經濟發展、減貧和多極化做出重大貢獻。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