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所班長一句“想你” 藏族阿媽抹起了眼淚

哨所班長一句“想你” 藏族阿媽抹起了眼淚

圖為3位藏族阿媽達吉(左)、次仁曲珍(中)、普赤(右)在仁青崗村接受記者採訪。 楊程晨 攝

(重走天路看變遷)哨所班長一句“想你” 藏族阿媽抹起了眼淚

中新網日喀則7月29日電 題:哨所班長一句“想你” 藏族阿媽抹起了眼淚

中新網記者 楊程晨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西藏日喀則亞東縣下亞東鄉仁青崗村的3位藏族阿媽次仁曲珍、達吉、普赤,接續為雪山峭壁上的詹娘舍哨所官兵運送生活物資。

“每位官兵都是我們的兒子。”走了近40年的天路,見證了年逾花甲的阿媽和雪域哨所官兵的親情。

一條崎嶇小道從海拔2800米的仁青崗村蜿蜒穿越原始森林區、亂石峭壁區,通向4700米的雪域哨所詹娘舍。哨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大雪封山期長達八九個月,年均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到了冬季,官兵們便只能吃乾菜、罐頭,30餘公里路途,阿媽揹著數十斤蔬菜凌晨出發,待回到家已是晚上九點。

近日,中新網記者在達吉家採訪3位阿媽時,哨所的兩任班長分別與她們視訊通話。

“阿媽,你們最近身體都還好吧?”哨所現任班長劉傑飛問道。

“好呢好呢。你們呢?要保重好身體,等阿媽上來看你們。”

“阿媽,前段時間休假了,過年之後就沒見過你們。很想念你們啊。”

“是啊,6月底我們上去過,你不在。”次仁曲珍對手機螢幕講著話,右手抹起了眼淚。

“早年也有其他村民和我們一起送菜,但很難堅持下來。”次仁曲珍對記者說,“現在哨所通了路、通了水,條件比以前改善了不少。過去他們的艱難,你們可能無法想象。每次上去看他們,我們都心疼。”

除詹娘舍哨所外,3位藏族阿媽還同時輪流為則里拉、卓拉、多仁、乃堆拉、東嘎拉等哨所送菜80多噸,往返里程約7萬公里。普赤說,她們還會帶著孩子去哨所,幫著官兵把髒衣服背下來,待洗乾淨再送回去。“我們的普通話是跟解放軍學的;他們有交往物件,有時候也會來徵求我們的意見。”

不一會兒,1997到2001年在哨所當兵的龍克勇也和阿媽接通了影片電話。退伍後的一段時間,龍班長與阿媽靠書信聯絡,直至2012年在北京錄電視節目重逢。2019年,已在湖北恩施工作的龍克勇專程來亞東看望阿媽。

過去,一封從家鄉發來哨所的信,往往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才能收到。於是戰士們把阿媽的地址告訴親朋好友,阿媽又成了哨所官兵的“郵差”。近40年,她們共為哨所官兵收發郵件超過50000餘件。

一陣寒暄過後,龍班長向記者回憶往昔。那時,懸崖上都是被鑿出來的路,天氣好時,阿媽每週都會上哨所;一旦氣候惡劣,可能一個月才能上去一次。“相較於新鮮蔬菜、書信,對阿媽精神上的寄託來得更大。”

達吉告訴記者,現在的詹娘舍哨所物資供給已經很充足,“我們不用再往上送菜了”。但3位阿媽仍會不定時包車上山,最近一次是“七一”前夕,她們計劃建軍節前後再去看望官兵“兒子們”。(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52 字。

轉載請註明: 哨所班長一句“想你” 藏族阿媽抹起了眼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