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和英格蘭儘管都位於不列顛島,如今都已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領土組成部分,但只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領域受聯合王國中央政府的管轄,而在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蘇格蘭是由自己的議會和政府進行管理。蘇格蘭的法律體系是繼承自羅馬法的獨立於英格蘭的普通法系的自成一體的法律體系,蘇格蘭的教育體制同樣獨立於英格蘭之外,蘇格蘭足球代表隊能以自己獨立的身份參加世界盃和歐洲盃,蘇格蘭的蘇格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克萊茲代爾銀行甚至有權發行自行設計的紙幣,儘管這些紙幣仍屬於英鎊的範疇,但該紙幣並不印有英國女王的頭像且只能在蘇格蘭地區作為法定流通貨幣使用。事實上雙方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是完全不同的: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進入不列顛島,他們逐漸分佈到整個島嶼上,今天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在當時都由凱爾特人統治。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率四萬大軍入侵不列顛並用三年時間征服了不列顛島中部和南部地區——也就是今天的英格蘭,而在不列顛島北部今天蘇格蘭人的祖先頑強地抵抗了羅馬的入侵併維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羅馬不得不在不列顛修築了哈德良長城以抵禦北方凱爾特人對不列顛中部和南部地區的侵襲。此後以哈德良長城為界形成了不列顛島的南北兩種不同文明。公元407年的羅馬帝國已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在內外交困之下不得不撤出不列顛的駐軍,於是凱爾特人開始南下進入今天的英格蘭地區。然而這些南下的凱爾特人並未能在英格蘭站穩腳跟,因為沒多久來自歐洲大陸的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三支日耳曼部族進入不列顛,後來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逐漸融合形成英格蘭人,他們所統治的地區就被稱之為英格蘭。在英格蘭人的壓迫下凱爾特人被迫返回北方——也就是今天的蘇格蘭地區。不列顛島南北兩種不同的文明形態由此形成分野。
事實上說蘇格蘭從來都打不過英格蘭其實並不準確:大約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麥克阿爾賓成為蘇格蘭南方勢力最強大的首領,他於847年在一塊方形的大石頭上加冕為蘇格蘭國王,從而建立了蘇格蘭的第一個朝代——阿爾巴王朝。阿爾巴王朝的末代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和他年輕的女兒死後十幾家蘇格蘭貴族開始爭奪王位。由於這些諸侯大多在英格蘭和蘇格蘭兩國同時擁有土地,因此請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1298年前來調停蘇格蘭貴族之間矛盾的愛德華一世趁機發兵佔領了蘇格蘭,此舉激起了蘇格蘭人的反抗,於是由梅爾·吉布森主演的電影《勇敢的心》中蘇格蘭的傳奇英雄威廉·華萊士閃亮登場。儘管在1305年愛德華一世捕獲並處死了威廉·華萊士,然而當他於1307年死後蘇格蘭人再次起義併成功驅逐了英格蘭人,英格蘭第一次試圖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這是歷史上蘇格蘭人第一次戰勝英格蘭人。
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後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事實上從當時的地緣格局而言:英格蘭也的確是蘇格蘭最大的外患,為此蘇格蘭採取遠交近攻之策——長期同歐洲大陸上的法國保持盟友關係,而法國則是英格蘭的宿敵。蘇格蘭和英格蘭這種對立關係持續到1603年時居然出現了一位共同的國王詹姆斯六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兩國的合併,事實上兩國仍擁有各自的議會,彼此是兩個獨立的政治實體,只不過是奉戴同一位君主而已。
這種統治模式對我們中國人而言是比較另類的,但歐洲人並不覺得奇怪,因為歐洲王室的繼承關係是依據血緣,然而當時歐洲各國王室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政治聯姻關係——詹姆斯六世儘管是蘇格蘭的王位繼承人,但與此同時他也是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的侄孫,由於伊麗莎白死後無嗣,於是指定由這位侄孫繼承王位。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的詹姆斯六世很快痴迷醉心於英格蘭聖公會的君權神授理念,希望在蘇格蘭也能加強自己的集權統治。他的這種想法也影響到他的兒子查理一世——查理一世希望在蘇格蘭推行宗教改革,結果被激怒的蘇格蘭人直接發動了起義。查理一世為籌措鎮壓蘇格蘭起義的經費強迫議會透過自己的徵稅法案,結果引起了與議會之間的內戰——這就是後來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由來。在和議會撕破臉後查理一世又轉而和蘇格蘭結盟對抗議會軍,但這並沒能挽救他的失敗,此後英格蘭先是成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不久之後就被克倫威爾篡奪了實權並自封護國公,1689年英格蘭透過《權利法案》過渡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這一時期的蘇格蘭人也並沒閒著:他們眼瞅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格蘭都在殖民擴張中賺得盆滿缽滿,於是他們成立了“蘇格蘭對非洲及東、西印度群島貿易公司”並開始公開募集資金,試圖在中美洲的巴拿馬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結果蘇格蘭探險隊在當地的熱帶疾病和視美洲為自家後院的西班牙人的雙重攻擊下無功而返,這次失敗的殖民探險活動使蘇格蘭欠下了相當於蘇格蘭當時流動資本的1/4到1/2的鉅額債務。蘇格蘭本就是小國,根本無力償還這筆鉅額債務。此時英格蘭向蘇格蘭伸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為蘇格蘭承擔債務,而交換條件則是與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別無選擇的蘇格蘭只得透過《聯合法案》同英格蘭組成聯合王國,這一年是1707年,距離1298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第一次入侵蘇格蘭已過去409年。
縱觀蘇格蘭和英格蘭四百餘年的交鋒歷史:實際上真正兵戎相見的時間並不長,最終英格蘭合併蘇格蘭也不是以武力征服的模式,而是利用蘇格蘭的債務危機趁虛而入以締結條約的形式完成合並。而由於《勇敢的心》而為我們熟知的那場愛德華一世入侵蘇格蘭的戰爭儘管長期是英格蘭處於上風,甚至俘虜並殺害了蘇格蘭的傳奇英雄威廉·華萊士,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卻是蘇格蘭人獲勝。既然如此為什麼人們還會形成蘇格蘭打不過英格蘭的印象呢?這是因為歷史上只有英格蘭主動進攻蘇格蘭的記錄,而儘管蘇格蘭人在反擊英格蘭入侵的戰爭中獲勝,但在戰後並未能反攻進入英格蘭境內,而在此之後兩國儘管很少直接兵戎相見,但一直在經濟、外交等方面交鋒,而在這數百年的交鋒過程中英格蘭始終佔據上風並最終以締結條約的方式實現了當年以武力方式未能實現的合併蘇格蘭的目的。那麼為什麼在雙方持續數百年的對立交鋒過程中英格蘭能長期佔據優勢地位呢?
如果我們翻開英國地圖就會發現:英格蘭位於不列顛島的中部和南部地區,面積大約130279平方公里,奔寧山脈縱貫北部和中部,平均海拔200-500米,在英格蘭東南部地區有著起伏不大的平原,這裡氣候溫暖、降水量適中,比較適合農牧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這裡有著豐富的煤、鐵資源,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倫特河等河流所構成的縱橫水網帶來了便利的水運交通,這對工業文明的誕生和商業貿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相比之下蘇格蘭位於不列顛島北部,面積77169平方公里。蘇格蘭的土地面積本來就小於英格蘭,加之境內多山地丘陵、氣候高寒等因素,在農牧業的發展條件上比起英格蘭存在天然的差距。同時與歐洲大陸僅隔英吉利海峽的英格蘭可以與歐洲大陸諸國進行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一方面透過與歐洲大陸國家的貿易往來積聚財富,另一方面也利於接受歐洲大陸文明的輻射而促進自身發展。相比之下蘇格蘭的地理位置從對外交往的角度看來就相對偏僻了——這在蘇格蘭和法國結盟對抗英格蘭的行動中暴露無遺:應該說蘇格蘭這招遠交近攻的思路是正確的,但在那個年代的交通條件下蘇格蘭要跨越英格蘭的領土實現與法國的戰略互動又是何其之難呢?
根據《英國統計參考資料》統計的各地區人口分佈資料中顯示:英格蘭人佔英國人口總數的83?而蘇格蘭人僅佔8?當然古代蘇格蘭和英格蘭的人口差距是不是這麼大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們可以明確肯定的一點就是古代蘇格蘭的人口一定是少於英格蘭的:這一方面是根據蘇格蘭和英格蘭目前的人口數量倒推得出的結論,另一方面英格蘭相對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下農牧業以及工商業的發展足以供養更多的人口。在冷兵器時代英格蘭能動員的兵力以及糧草物資補給是遠遠多於蘇格蘭的,這就是其在對抗中具有極大的優勢。相比之下人口相對要少的蘇格蘭能動員的兵力少於英格蘭,而經濟水平上的差距則使其能籌措到的物資補給數量少於英格蘭,也就是說蘇格蘭所能維持供養一場戰爭的資源遠遠少於英格蘭。如果戰爭是在本土進行的反侵略戰爭還可以憑藉地利優勢進行一定彌補,如果要反攻英格蘭無異於天方夜譚。
由於英格蘭同歐洲大陸諸國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其政治、經濟、軍事制度得以始終同歐洲大陸諸國保持在同一高度,相比之下蘇格蘭基本上還保持著較為原始粗糙的制度體系:英格蘭已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文明國家,而蘇格蘭還保持著諸多原始社會部落時代的殘留影子。具體反映到雙方的交鋒過程中英格蘭國王擁有可以調動的國家常備軍,然而蘇格蘭方面在本來兵力、物資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甚至根本沒有一支國家常備軍,蘇格蘭的軍隊都是各級貴族領主的私家軍隊臨時招募而來。我們不難想象這種臨時招募來的軍隊面對統一指揮、訓練有素的英格蘭軍隊會是什麼結果呢?與此同時英格蘭在長期與法國的戰爭已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在武器裝備、戰術素養上都不是蘇格蘭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