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心淨與心境

心靜、心淨與心境
  相由心生,心隨意轉。人這一生,外在如何都可隨意,唯有內在的一顆心,值得好好修煉。

  人生在世,只有看透了人,認清了心,才能護得自己一生無悲無苦,一生順遂。

  心,只有一顆,變化卻無處不在,但只要初心不變,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你都能在變化中立足、立身。

  最好的路,不在腳下,而在心中。腳下的路會變,但心中的路,永遠在探索。所以,心如何,你的世界就如何,心若清淨,紛擾何懼!

心靜、心淨與心境
  1 、心靜,遠離苦惱。靜,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能力。道家有云:“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人生浮沉,經歷過了太多的紛擾,揹負了太多的包袱,所以就會感到活著很累。

  很多時候,累,並不是身體的勞累,而是心中積攢了太多的“垃圾”,從而感受到的心累。

  人生本過客,何必太糾結。想的太多,無事也變成了有事,小事也成了大事,所以,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對外,面對燈紅酒綠,凡塵俗世的誘惑,要有著波瀾不驚的淡定;對內,慾望難捨,卻不能沉迷其中,要有著不動如山的從容。就像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裡獨處。”

  我們學會了與別人交流溝通來緩解內心的孤獨,卻放棄了和自己溝通來充實內心。

心靜、心淨與心境
  獨處的清歡,來自於內心的寧靜,獨品一刻之閒,就能心無旁貸的審視內心中那個真實的自己,找回初心,蛻變自我,換自己一身自由。

  顯赫的身份,光鮮的行頭不過是外在的滿足,唯有內心的寧靜才是真的滿足。

  2 、心淨,輕裝前行。心若干淨,風雅自來。從外在來說,乾淨是一個人最好的儀表,對內心來說,沒有什麼比一顆乾淨的心,更讓人心神往之。

  人這一生,可以活的粗糙,可以過得清貧,但唯獨不能讓心窮。就像《我不是藥神》中的那句臺詞所說:“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人窮窮一時,心窮窮一世。心窮之人,往往格局很小,志氣不高,容易沉迷在物慾之中,迷失了自己。沉浸在物慾中,就會忘了做人,乾乾淨淨,坦坦蕩蕩才是本分。

心靜、心淨與心境
  韓寒說:“一塵不染的乾淨不過是最膚淺的做作的乾淨,從最骯髒不堪裡擦出乾淨給人看,才更容易讓人閉嘴。”

  蓮,之所以被歷屆文人墨客所看重,就是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乾淨。人也如此,裝出來的“乾淨”終有一天會被拆穿。

  只有修煉一顆大道至簡,歷經人事蕪雜,世事浮沉後,依舊簡單的心,才是“心淨”的正解。

  內心乾淨的人,儘管周圍不斷變化,也無法改變一個人內心的清澈,他們不會被世俗的紛紛擾擾糾纏,能在充滿誘惑的物質中脫身,靜下心來做自己。

  無愧天地,無愧內心,才是心淨之人的追求。心淨雖然很難,但沒有那種方式會比問心無愧,昂首向前更容易獲得內心的滿足。

  所以,在慾望中掙扎久了,就該給自己的心洗洗澡,去掉了心裡的髒東西,才能輕裝上陣,步入正軌。

心靜、心淨與心境
  3、 心境,看破人生。心境不同,人生就不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著,卻沒有另尋他路的拐彎智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下的困境,並不一定是個死局,心境變一變,也許逆境就會變成順境,無路可走也會變成條條大路通羅馬。

  網上有這樣一段對話: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後退一步則亡,你該怎麼辦?”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不得不說小和尚的選擇是很出乎意料的,因為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的人都在前進和後退的相同結局中糾結,卻從沒考慮到這條路也許還有別的出口。這就是事件的兩面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依,這世間純粹的好和純粹的壞都太少了,更多的是在不同心境之中,不同的體現。

心靜、心淨與心境
  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之中,都讓自己的心變一變,換個角度看待,也許死局就變活了。

  心變了,腳下的路變了,感受自然也就不同,這就是心境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的魅力。

  一切都會過去的,活得太累了,不妨換一種活法,只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總會在不經意間遇到不期而遇的小幸運。

  世間萬事萬物,紛擾不斷,迷惑人心的也絕不在少數。很多人會因為這些紛擾,這些誘惑,亂了自己的心,讓自己的心了裝了太多沒必要的存在。

  所以他們的生活,總是在抱怨之中,總是在黑暗之中,讓自己很累,也離幸福很遠。

  真正的幸福其實很容易,就是讓心簡單點,自己過得糊塗點。

心靜、心淨與心境
  豁達點,坦蕩點,自然心安,心安之後,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願我們都可以做一個內心明朗的簡單之人,以平和的心態,大智若愚的態度,處理這世事繁蕪。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

  責任編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17 字。

轉載請註明: 心靜、心淨與心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