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魔鬼風區”裡,“父子兵”為這事接力“雪拼”

來源:新華社

在李長青的童年記憶中,一到冬天,父親就很少回家,即便是在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他的父親李建成是一名救援人員,長期駐紮在“魔鬼風區”瑪依塔斯,位於中國西北的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

直到2011年,李長青加入父親所在的塔城公路管理局額敏分局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後,他才開始真正理解父親。

瑪依塔斯四周都是山,氣流穿過山體間喇叭口般的埡口後,會在“狹管效應”作用下形成10級以上大風,捲起地表積雪,引發“風吹雪”。這裡,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暴風雪災害區,每年八級以上大風天氣多達180天。

瑪依塔斯風區內的道路是當地人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幾十年來,李建成、李長青這樣的救援人員全天候在風區內巡邏,與大風和積雪“雪拼”,營救被困人員和車輛。

20世紀90年代,李建成在瑪依塔斯老道班工作時,所在的班組只有一排磚瓦房、一個塵土飛揚的煤爐和一臺老式推土機。

“那時,滯留人員沒有手機,只能靠路人捎口信讓我們過去營救。”今年56歲的李建成回憶,當時搶險車輛上沒有全球定位系統(GPS),尋找被困人員很難。

“我坐在推土機副駕駛座位上,必須時不時從車窗探出頭看路,一邊確認車輛依舊行駛在路基上,一邊尋找被雪困住的乘客。”他說,車上沒有暖氣,在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30攝氏度的溫度下,擋風玻璃很快會結冰,兩位駕駛員要輪流開車,不然冷得受不了。

一次,李建成從被風吹雪困住的幾十輛汽車裡救出了40多人。“我不得不把超載的微型客車開得很慢,以免滑下路基。”在他看來,儘快救出被困人員是自己的職責所在,“這確實很難,但很值得!”

2002年,包括李建成在內的瑪依塔斯老道班工作人員一同遷往同年新建並投入使用的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而李長青對這裡的印象則始於六年後的元旦——當時,額敏分局工會邀請工作人員家屬一起來基地團聚。

“那是我第一次來這裡,風挺大的,坐在車上看外面有種‘雲裡霧裡’的感覺。”今年29歲的李長青回憶。

2010年畢業後,李長青像父親一樣,成為這個基地一名救援人員和道路養護員。隨後,他才意識到,救援工作並不像父親常說的“拖一輛車”那麼簡單。

在他印象中,“一次,我和同事下車時,被風颳跑五六米,拍在地上,動彈不得。”

天氣不好的時候,基地的救援電話不斷,李長青要夜以繼日地奔波救援。他在一場持續近24小時的救援行動結束後,於凌晨4點返回基地時,發現父親為了等他,徹夜未眠。

“看到我回來,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默默給我泡了一盒泡麵,裡面放了兩根火腿腸。”這個畫面,李長青說自己終生難忘。

與父親的時代相比,李長青的工作在高科技工具的輔助下要相對輕鬆得多。基地車輛上安裝了磁誘導輔助駕駛系統,配有GPS接收器。當通訊發生故障時,人員還可用手持對講機溝通。

同時,近年來,新疆交通部門大力建設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防風雪災害的基礎設施,在風區路段安裝大量擋雪板、導風板、管式化風牆、防雪網,還委託科研單位在部分路段實施防風雪棚洞試驗工程。

和父親一樣,李長青很少有時間在家人身邊。夏天他忙著養護路段,冬天他駐紮在基地,隨時做好搶險的準備,“妻子偶爾會抱怨我陪3歲半女兒的時間太少……”

“每次他到瑪依塔斯工作,我都很擔心,但我必須支援他。”李長青的妻子楊海霞透露,1月21日是李長青的生日,今年自己要帶著女兒去基地,讓孩子看看爸爸的工作場所。

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共出動機械5000餘臺班,清理路面積雪9900多萬立方米,營救被困大小車輛1363輛次,營救被困司乘人員5300餘人次,無一例凍傷或死亡。

“我會繼續傳承老一輩公路人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用自己的努力為司乘人員、群眾‘拼’出一條安全的通道。”李長青說。(路一凡、張曉龍、胡虎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26 字。

轉載請註明: 新疆“魔鬼風區”裡,“父子兵”為這事接力“雪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