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之前,許多寶媽都遭遇過催生。很多婆婆媽媽們都聲稱"趁我年輕還可以幫你們帶孩子,你們年輕人只管生。"
可真到了懷孕生子之後,寶媽們發現生活完全和想象中的不一樣。經常聽到爺爺奶奶嘴上說"心疼孫子""寶貝孫子",可公公婆婆是真的心疼孩子嗎?真的是在為養孩子出把力嗎?哪些老一輩的經驗,到底靠不靠譜?
抱著各種各樣的顧慮,年輕的寶媽難免心中有些猜疑。
婆婆說,"等孩子要上小學了,再到我這來"公司有一個剛生孩子來複工的同事曉彤,正處在家庭矛盾就激烈的階段,原因就是復工之後孩子沒人管了。
曉彤跟老公提出,復工以後想讓兩邊老人輪流過來幫忙帶孩子,這樣不至於一邊老人太過勞累。
誰知道這提議剛傳到婆婆耳朵裡,婆婆立刻推辭:"我帶小嬰兒沒經驗呀,這樣吧,我們這邊對口的小學好,以後孩子在我那讀書,小學以後再到我這來,我保證幫你們好好帶!"
曉彤聽到這話心裡非常不舒服。在月子裡就是曉彤媽媽忙前忙後,婆婆除了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來打過照面,就再也沒有來過。
然而,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最難帶的就是頭一年,各種難題和麻煩事,而等孩子上小學以後,都差不多盤順了,要好帶得很多。而且孩子小的時候,誰帶得多都記不住,只有再大一點的時候,才更容易培養出感情。
曉彤就認為婆婆避重就輕,感情只想著過幾年等孩子盤順了"坐享其成",卻不肯在這最難的階段搭把手。
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只能勸曉彤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太計較。
俗話說"水向下流",大多數情況下,老人幫年輕人帶孩子都揣著一顆為了晚輩無私奉獻的心。他們千里迢迢過來幫忙,已經實屬不易,我們不應該過於計較。
不過,生活中還是有些細節可以一眼看出,老人到底是真的疼孩子,還是僅僅"嘴上一套心裡一套"。
第一,願不願意陪孩子玩閨蜜和婆婆住在一起,也經常會鬧一些矛盾,不過她在談到婆婆對待孩子時,還是實事求是的認為,"婆婆很疼孩子"。
這是因為婆婆很願意坐下來陪孩子玩,願意花時間和他們瘋鬧、遊戲、聊天,而不是抱著手機、電視看。
而有不少家庭,婆婆嘴上說帶孩子很付出很多,總是被孩子困得抽不開身,可白天在帶孩子的時候,不是帶著孩子一起看電視劇消磨時間,就是扔臺手機給孩子,而自己再抱著一臺手機,自己玩自己的。
第二,在不在孩子習慣好壞孩子壞習慣的養成,通常是家長"怕麻煩"造成的。
身邊有個朋友就吐槽,孩子吃飯非常難,都是婆婆白天帶的時候沒有養好習慣。
原來她家孩子1歲多的時候,還只願意喝奶不願意吃飯,婆婆餵了幾次飯喂不進去,為了圖省事,乾脆衝點牛奶給孩子充飢。越是如此,孩子越沒有好好吃飯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兩三歲的孩子還不會好好吃正餐,餓了就鬧著非要喝奶。
朋友覺得婆婆"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把孩子帶成這樣,從頭到尾只想著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
真正疼孩子的老人,會在意孩子習慣養得好不好,而不是為了圖省事圖方便,一味遷就孩子。
第三,舍不捨得花錢老人攢錢不容易,而且通常比較節省。所以透過花錢,其實就非常容易看出一位老人對晚輩的用心程度。
如果老人自己很省,卻總是願意把好吃的、好用的都留給孩子,並且時不時要塞點錢補助一下年輕父母,或者經常給孩子買東西。那即便這個老人平常很少帶孩子,也都是很疼這個孫子的。
老人是不是真的疼孩子,其實主要還是"論心不論跡"。畢竟老人的精力很有限,思維能力也不太跟得上現在的年輕人,所以不能苛求他們完全和我們一樣的思維方式,但也要體諒他們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