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哪個孩子有孝心?到了晚年才讀懂,多數父母疼錯了人
我們的父母輩往往都是多子女家庭,多數家庭都有數個孩子。
雖然說近些年由於生活負擔的加重,國人在生育考量上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依舊有人追求所謂的“多子多福”,可縱觀老一輩的經歷,我們或許能發現“多子”卻不一定“多福”。
很多家庭明明子女很多,老人年邁後卻無人贍養、出現了子女不孝順的現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據研究顯示,多子女家庭往往更容易出現不孝子,而且有大資料證明,孩子的出生排序和孝順程度有著微妙的聯絡。
鄰居唐叔叔時常會來我們家訴苦,他在排行老二,家中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從他的講述中,我們知道了,他從小在家中是最不受父母待見的孩子。
小時候父母為了省錢,吃穿用度都是用大哥替換下來的舊物件,很少有新衣服穿,再加上家中又添了個備受寵愛的妹妹,父母分給他的精力就更少了,所以唐叔叔幾乎十幾歲就輟學外出打工了,好不容易這麼些年在外面混出點模樣來。
家中的大哥和小妹,卻打電話讓他把父母接走贍養,理由是他們二人工作繁忙,沒精力照顧老人,可以出錢,但不能出力。
就這樣,唐叔叔無奈地把二老接來了自己所在的城市,而大哥和小妹說好的贍養費也遲遲不見蹤跡,照顧父母的重擔落在了他一人身上。
可即便如此父母還是覺得大哥和妹妹孝順,認為唐叔叔是為了錢才擔起照顧的責任,在二老心裡更牽掛的還是老家的大二和三女。
唐叔叔的媳婦一直嫌唐叔叔太窩囊,不告訴二老實情,有什麼壓力都自己扛,對他也是吆五喝六,最近這段時間唐叔叔的日子過得很不是個滋味,可那又能怎樣呢?
畢竟是自己親生父母,總不能學其他兄妹倆,也不管兩個老人吧,可老人卻不知道,作為家長一直以來最不受待見的孩子,其實卻是最孝順的一個,從不在老人面前抱怨,一切苦難都藏在心裡,即便老人偏心,也心甘情願侍奉左右。
一:老大最特別
因為老大是父母人生中生育的第一次體驗,老大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也比其他孩子久,感情也就自然而然更加深厚。
另外,我們中國從古代就有“長兄為父”的觀念,所以老大在家的地位也十分重要,父母也時常認為要聽老大的話,賦予更多的話語權和決定權。
二:老二最尷尬
多子女家庭一般多指三胎或三胎以上的家庭,他們的排序位置其實最為尷尬,由於過去經濟條件拮据的原因。
多數老二都是在“撿剩”中長大的,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是撿的哥哥姐姐剩下的,很少有自己的專屬物品。
一般還沒等老二享受父母寵愛的時刻,家中的老三就悄然降臨了,這時候會把原本父母對自己僅存的一絲關愛搶奪走。
三:老三命最好
身為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會比哥哥姐姐生活的時代好,疼愛他的人也多,父母也有了生育孩子的經驗,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彎路,小時候更多的是父母的疼愛,長大了也有幾個哥哥姐姐的庇護。
正因如此,老三生活的場景往往是寵愛蜜罐,在兄長父母呵護下長大老三,往往自理能力差,處事經驗匱乏,很難養成感恩之心,長大也很難打心眼裡孝順父母。
四:多子女家庭中,一般最不受待見的孩子最孝順
由於從小不受寵的原因,老二會更聽話更努力,執著於向父母證明自己的能力,得到他們的肯定。
這種爭寵心,往往在年少時很難闖進父母眼中,可爭寵爭勝的心態卻導致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他們會更早掌握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會因從小渴望父母關注的習慣,而比別的孩子更加孝順。
一:觀察孩子的細微情感
多子女家庭因為養育壓力大,會忽略了孩子們心中的細微情感變化,從而忽略了對某些孩子的關愛,這種“被忽視”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情感導向,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公平。
二:儘量做到公平公正
多子女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一碗水端平,儘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讓每個孩子都均衡地體驗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
不要因為偏心對其他孩子呵斥、斥責、這種行為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可能擊潰孩子的心理防線,引發性格隱患,影響孩子未來成長。
總而言之,所謂“多子多福”並非絕對,若是父母無法均衡對孩子的愛,無法正確引導孩子性格成長,那麼即便孩子再多,也可能無人贍養,相反,有些家庭雖然只有一個孩子,但父母在培養方面下了功夫,孩子懂得感恩,那晚年也會活得舒暢,有人照料。
總之生得多不意味著養得好,對於多子女家庭來講,父母的教育態度、方式,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