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與伊朗25年戰略協議框架敲定。而除了美媒忙著渲染“中美新衝突”之外,印媒也跟著湊熱鬧。
《金融快報》、“The Print”等多家印度媒體就“中伊25年協議”大做文章,稱其“威脅”印度與伊朗的關係。
14日,《印度教徒報》(The Hindu)的報道更是“自導自演”了一出好戲,聲稱伊朗最近在一項鐵路專案上踢掉了印度,並在字裡行間暗示是受了中國的“影響”。只不過,伊朗隨後的回應恐怕要讓印度尷尬出天際。
《印度教徒報》暗示,印度“出局”是受中國影響
《印度教徒報》稱,4年前,印度和伊朗簽署了從伊朗恰赫巴哈爾港(Chabahar port)到扎黑丹(Zahedan)的鐵路建設協議,該鐵路線沿著阿富汗邊境。但是4年後,報道稱,伊朗政府決定自行開工,理由是印方推遲了專案資金和開工時間。
上週,伊朗交通和城市發展部部長穆罕默德·埃斯拉米主持了這條全長628公里的鐵路鋪設工程開工儀式。官員告訴《印度教徒報》,整個專案將於2022年3月完成,專案將使用伊朗國家發展基金大約4億美元,在沒有印度援助的情況下進行。
報道同時又陰陽怪氣地提到了中國與伊朗的25年戰略協議,稱這項價值4000億美元的大規模戰略合作協議,“可能會給印度的計劃蒙上陰影”。
根據《印度教徒報》的說法,2016年5月,在印度總理莫迪訪問德黑蘭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阿富汗總統加尼簽署《恰巴哈協議》期間,印度鐵路建設有限公司(IRCON)與伊朗鐵道部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備忘錄旨在建設恰赫巴哈爾港-扎黑丹鐵路,作為“印度、伊朗和阿富汗三邊協議中過境和運輸走廊的一部分”。印度鐵路公司承諾為該專案提供所有服務、建築工作和融資(約16億美元)。
然而,儘管印度鐵路公司的工程師進行了幾次實地考察,伊朗方面也做了準備工作,但印度從未開始動工。
《印度斯坦報》自己也解釋了原因:擔心這會招致美國的制裁。但是,報道故意指出,這是“表面原因”(ostensibly)。
由於美國的制裁,印度已經取消了從伊朗的石油進口。但是此前,美國已經解除了對伊朗恰赫巴哈爾港-扎黑丹鐵路的制裁,可有官員表示,由於擔心會成為美國的目標,該專案一直很難找到裝置供應商和合作夥伴。
報道稱,當被問及4年前的諒解備忘錄是否已經取消時,印度一名官員稱印度仍可以在“稍後”加入該專案。接著,報道開始拉上中國,稱中伊的25年戰略協議“使問題更加複雜”。
印度前駐伊朗大使辛格(K.C. Singh)說,印度政府應該密切關注每一種可能性。他渲染中國“威脅”稱,該協議影響了印度與伊朗的“戰略關係”以及恰赫巴哈爾港的使用,中國將因此“擴大其對巴基斯坦-伊朗海岸的控制”。
伊朗“打臉”印媒:沒簽過
然而,伊朗很快就戳破了印媒這出自導自演的戲。
據半島電視臺15日報道,當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伊朗港口和海事組織代表法爾哈德·蒙特塞的話說,印媒關於伊朗將印度提出鐵路建設的說法“完全是捏造的(totally false)”,因為伊朗沒有就鐵路建設與印度簽署任何協議。
蒙特塞表示,伊朗只與印度簽署了兩項投資恰赫巴哈爾港的協議,一項涉及港口機械裝置,另一項涉及印度1.5億美元的投資。
“我們有一份印度對恰赫巴哈爾港的投資清單,其中也包括恰赫巴哈爾鐵路基礎設施和鐵路建設的問題,但在談判期間沒有達成一致。”
他還表示,美國的“制裁與伊印在恰赫巴哈爾港的合作無關。”
延伸閱讀;
沒完沒了!印度要中企回答77個問題
6月份蓄意挑起邊境衝突後,印度又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封禁59款中國手機應用。如今印度政府仍不肯罷休,又要求相關中國企業回答77個諸如“是否代表外國政府進行過內容審查”的問題,並暗示會有進一步行動。
路透社15日表示,已經看過印度電子和資訊科技部向有關中企釋出的一份問卷,要求在三個星期內作答。問卷包括77個問題,主要涉及“是否曾代表外國政府編輯、推廣或壓制任何應用內容”,“是否遊說過具有影響力的人士”。
其中一個問題涉及去年2月造成40名印度軍警死亡的普爾瓦馬襲擊,要求回答公司/應用事發後是否對襲擊相關的內容進行過“審查”。
另一個問題則試圖瞭解這些企業的印度高管是否曾與電影明星、社交媒體大V或記者溝通並試圖推廣任何內容,哪怕這種溝通並非出於商業目的。餘下問題則涉及廣告商、公司的商業結構、納稅行為及隱私政策等。
印度電子和資訊科技部6月29日公佈了59款被封禁的中國應用程式,美國《外交學者》雜誌資深編輯安基特·潘達當時就所謂封禁理由提出質疑:“有人知道這59個被禁的中國應用具體,究竟是怎樣威脅到印度的領土完整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奇怪的罪名,通常泛泛的‘國家安全’就可能被用來為這樣的舉動辯護。”
問卷中曾提問相關公司,是否因“索要使用者資料”而在美國、歐盟等地遭到過調查。
7月4日,TikTok執行長凱文·梅耶爾曾致信印度政府,作證稱中國政府從未向TikTok提出索取印度使用者的資料。
該公司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回答問卷,強調公司遵守了全部印度法律,使用者的資料安全與隱私是最高優先。
而兩名知情人士還透露,印度政府在收到問卷之後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但沒有提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