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這是代表們在認真聽會。圖/新華社
3月7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作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至此,備受關注的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正式亮相。
與此前公眾關切契合,此次機構改革重點突出科技、金融、資訊、農村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針對性強,涉及面廣,力度大,觸及利益深。如果用兩個關鍵詞概括的話,一是最佳化,多個行業和部門的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得到最佳化完善;二是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統一按照5%的比例進行精簡。
這是2018年以來的又一次深層次改革,任務艱鉅,責任重大,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部署,必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機構改革,在科技體制方面引人矚目。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除了加強科學技術部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最佳化科技創新全鏈條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等職能外,將科技部原涉農、涉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發改委等部門。
在科技創新已成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的背景下,將這些與其他部門聯絡更為緊密的職能分解出去,並非“弱化”,而是一種強化。這也使得重新組建的科技部更能專注於科技創新,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從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此次機構改革的另一大關注點在金融體制改革上,可謂亮點紛呈。不再保留中國銀保監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範管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此次針對金融機構的改革,就是落實二十大精神的一次大動作。
此外,組建國家資料局,也符合當下發展數字經濟的現實需要。此前,地方上已有相關實踐,多地已成立資料資源局。
任何機構改革,都會致力於精兵簡政,此次也不例外,按照目前的方案,按5%比例精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編制,力度確實不小。這也意味著,嚴格控制編制人數,減少財政供養,將是未來的改革重點。
然而,改革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因為一定會觸動利益,這是改革的難點,也是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經過多年執行,以往的一些機制體制漸漸會出現不合理的地方,亟待理順和完善;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職能不僅不能推進工作,反而會固化利益,影響效率。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面對體制機制的桎梏,絕不能因循,而是要必須拿出更大勇氣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目前而言,推進體制改革,除了在國家部委層面不折不扣抓好落實外,各地各行業也要按照中央的總體要求和安排部署,積極行動起來,紮實推進地方的各項改革。此前,已有一些縣啟動了地方的機構改革,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可以說,整體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各類機構改革,實際上也是此次機構改革能否收取全功的標誌。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才是常態,改革釋放活力。只有堅決推進機構改革,才能在職能配置上更加最佳化、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善、在執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也才能更好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應對各種不測的風險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