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碳中和目標下電網承壓,恰恰說明當前電網建設不能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亟需主動求變改革體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電網管理必須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執行,必須支撐新能源快速發展和高水平消納,必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還需建立科學合理的電網監管體系。”在近日召開的“電力行業今冬明春保供工作座談會暨中電聯2021年理事長會議”上,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就“基於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電網管理體制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提出此建議。
電網體制改革,是電改繞不開的核心問題之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推進電網體制改革,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散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這是中央檔案首次明確提出“電網體制改革”。
業內人士指出,碳中和目標下電網承壓,恰恰說明當前電網建設不能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亟需主動求變改革體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文丨本報記者 趙紫原)
“搭臺子而非指揮,交易中心需獨立”
研究指出,電網管理必須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執行,其中特別提到“交易獨立運作的改革框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5年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9號文”)開啟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就已提出“推進交易中心相對獨立,規範執行”。在後續政府檔案中,對交易中心的要求則由“相對獨立”變為“獨立”。
截至目前,全國共成立了北京、廣州兩大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以及33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資訊顯示,電網企業電力交易中心股比從100%、70%已降至50%以下。
新型電力系統需要什麼樣的交易中心?“隨著大規模新能源電力接入電網,電力系統結構形態、執行控制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革,電力交易中心作為‘大熔爐’平臺應客觀公正、效率為先,不應體現任何一方企業的意志。” 北京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展曙光說。
“交易中心的基本職能、機構、編制、財務等應是完整而獨立的,政府明確其行業公共機構的屬性,並擁有幹部人事管理權,將電網企業現有的交易機構直接整體獨立出來。股比降低並不能稀釋其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話語權,排程獨有的資料掌握了交易核心,即使電網企業股比降至10%,未必會有根本改善。”展曙光表示。
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兼首席經濟師張樹偉告訴記者,在國內,排程是整個系統的指揮官,而不是一個平等的市場參與者。“它沒有動力盡量去最佳化執行、減少備用以節省成本,進而衍生出很多‘糊塗賬’,拖累了效率。”
“錢要花在刀刃上,投資規劃需經濟”
“電網工程投資和治理”是電網體制的核心內容之一,將直接影響使用者電價、企業生產等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確保其合理性,意義重大。研究也指出,電網管理必須支撐新能源快速發展和高水平消納,要做好新能源建設與電網消納能力的統籌規劃。
“‘9號文’下發六年多來,電力市場為發、用兩側提供的價格訊號非常明確,在哪個區域投資、什麼時候發電效率最高,都有價格訊號作為投資決策依據。但在電網消納領域的統籌規劃這方面,仍然處於‘燈下黑’狀態。”廣東某專家告訴記者。
我國現行電網投資與管理採用何種模式?“首先政府對電網規劃進行監管,然後電網企業按照規劃組織電網投資,政府對具體投資專案進行核准審批,政府再根據電網投資及相關成本等核定輸配電價,最後電網企業透過輸配電價回收投資。實踐表明,在資訊不對稱等諸多因素困擾下,電網規劃、投資和價格監管模式存在諸多矛盾,難以在電網合理投資和政府有效監管之間找到有效的平衡點。”某業內人士直言。
這種投資管理模式如何影響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跨省跨區交易計劃色彩濃重,配網建設較為薄弱。當前電網投資的重心應從主幹網向配網側轉移,以適應能源消費革命和新能源發展的需要。”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廣東某專家補充道:“以跨省跨區交易為例,當前解決新能源波動、間歇的主要手段是送、受兩端發電側配儲,投資這麼大不見得能和需求匹配。其實市場化的訊號早已明確,發電側配儲只是臨時方案。選擇電網企業增加投資還是臨時方案過渡,哪個更划算目前沒有任何經濟性測算。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需投入成本,正因如此才要‘錢花刀刃上’,避免無效投資和過度浪費。”
“剛實現從無到有,輸配電價需完善”
輸配電價,即過網費,也是電網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輸配改革是“9號文”中“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關鍵內容之一,是實現電網企業角色轉變,即由統購統銷計劃主體變為電力交易“快遞公司”和“高速公路”的核心手段。
研究指出,電網管理必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其中,要繼續完善透明、獨立、公允的輸配電價體系。國家發改委於去年出臺了第二輪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印發《關於核定2020-2022年省級電網輸配電價的通知》,以進一步提升輸配電價核定的規範性、合理性。
透明、獨立、公允的輸配電價如何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輸配電價沒理順,電網更願意做大投資換取固定收益,而不是基於投資效率。輸電線路的投資收益與對應的新增輸電量成正比,而配網的投資改造電量增加非常有限。”業內人士指出,“但配電網恰恰是消納新能源最經濟的區域,也是源網荷儲落地使用者側的最佳載體,如果測算電量投資比,投資效率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當前的輸配電價改革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現有輸配電價體系中,競爭業務與非競爭性業務的賬本仍處‘一鍋燴’的混亂局面,距離真正的透明、獨立、公允還要經過幾輪的監管和核定。輸配電價改革既要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實現成本資訊的準確有效披露,又要實現輸配電價的切實落地。目前有關電網企業的監管引數建設相對薄弱,亟需加強。”上述廣東專家表示。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編輯丨李慧穎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