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柴家峽黃河大橋

蘭州,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

蘭州的橋,自然而然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從一種記憶到一種情懷,從方便出行到成為一種景觀,跨河之橋已成為蘭州的新名片。

如今,這張名片中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員”。8月18日,柴家峽黃河大橋成功合龍,作為蘭州市“三橫兩縱一環”道路網結構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柴家峽黃河大橋的建成,將為城市綜合管網的佈設提供新的建設通道,對提升蘭州市乃至西北地區的區域流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施工技術先進

“蘭州柴家峽黃河大橋是我國目前曲率半徑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曲線斜拉索橋。”在相關釋出會上,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高文華向記者披露。

據瞭解,位於蘭州市西固區的柴家峽黃河大橋,起點連線109國道,終點連線西延線,該橋為“A”字形雙塔雙索麵斜拉索橋,全長1250米,橋寬36米,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屬於特大橋工程。

通常情況下,斜拉索橋的建造選用“懸拼法”,即以橋塔為中心,橋樑以節段的方式同時向兩端移伸,最終實現空中合龍。但柴家峽黃河大橋橋面北塔一面長度為139米,另一側的橋面長度為218米,巨大的橋面長度差異讓兩側的橋面重量相差懸殊,建設過程中不可能始終保持對稱,常用的懸拼法不能使用。

“經過專家論證,我們決定最終採用先進的‘多點整體同步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完成大橋建設。”中國二冶集團路橋分公司總經理郝海飛進一步解釋,“就是將橋面設計成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弧並提前製作好,整體造型呈現‘S’型曲線,利用液壓的力量將橋面頂起,然後在下方的軌道上平行移動,從而可以帶動上面的橋面一起向前移動。”

在施工過程中,專案工程師集思廣益,積極推廣應用建築工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攻克了“大直徑超長混凝土灌注樁”“預推裝置防失穩裝置”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先後申報並完成頂推裝置防失穩裝置等20項專利技術,完成液壓爬模在斜拉橋主塔施工中的運用等科研課題12項等,最終如期順利完成工程節點任務。

提升行車安全

“柴家峽黃河大橋建造成‘S’型,與正在修建的北濱河西延線快速路緊密相關。”大橋專案經理史玉龍告訴記者。

據介紹,蘭州地形狹長,更有黃河穿城而過,將城市東西一分為二,很多主幹道路都是東西走向,交通壓力大,為緩解交通壓力,蘭州正在沿著黃河岸邊修建北濱河西延線快速路,工程完成後,將大大改善交通狀況。

然而,當北濱河西延線快速路修建到柴家峽附近後,需要跨橋從黃河北岸繞到南岸,等順利透過水電站後再繞回到北岸繼續前行。西延線快速路與黃河平行修建,拐彎橫跨黃河,如果以直線轉彎,當時速以60千米的車輛行駛時,很可能因為來不及反應轉彎,從而引發危險。所以西沿線的主幹道與大橋的連線處,必須是有一定弧度的曲線,保證車輛行駛平順。

因此,“S”型的曲線彎度大大提升了道路安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52 字。

轉載請註明: 走近柴家峽黃河大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