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赴昆明特派記者 張卉】10月15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在雲南昆明閉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當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第一階段會議的成果遠遠超出預期,我們希望此次會議能夠為接下來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有效磋商提供路線指引”。她同時指出,在各方準備明年的第二階段會議並協商框架之際,她很期待中國在其中發揮領導作用。
穆雷瑪表示,中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自然保護地為例,中國在2019年實現了各類自然保護地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遠超過“愛知目標”中所確定的在2020年完成17%的要求。
“這是一個重大成就。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國怎麼做到的,都想學習和效仿。”穆雷瑪稱。
穆雷瑪同時提到中國在保護拯救瀕危物種方面做出的貢獻。她稱,中國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從而使得包括大熊貓在內的很多物種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此前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愛知目標”是2010年《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上,國際社會為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峻形勢,制定的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遺憾的是,“愛知目標”全球實現情況總體不夠理想,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趨勢還沒有根本扭轉,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壓力仍在加劇。
在回答第一階段會議上透過《昆明宣言》凝聚的共識能否使“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比“愛知目標”在全球得到更好的執行的問題時,穆雷瑪給予了十分堅決肯定的回答。
她解釋稱,在大會高級別會議上正式透過的《昆明宣言》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了動力,同時,中國正在引領框架的磋商,這將為《昆明宣言》納入框架並付諸實際行動創造機會。
如果《昆明宣言》中包含的內容能夠繼續保留在新的框架內,並且在所有國家得到實施,我們就能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050年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長期願景鋪平道路,穆雷瑪表示。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於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將在第二階段會議審議和決定。
第一階段會議之後,另一個聯合國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月底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環保問題上最受關注的議題,但生物多樣性得到的關注遠遠不及氣候變化。
對此,穆雷瑪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大家關注乾旱、洪水、地震、山火,認為這些都與氣候變化有關,但是“我們忘記了,當我們談論山火時,我們談論的是森林,而森林就是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不考慮生物多樣性,單靠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將無助於減緩氣候變化,”穆雷瑪稱。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