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奮進新徵程 譜寫新篇章”釋出會,邀請灞橋區委書記苗志忠,長安區委書記呂強,鄠邑區委書記李化,滻灞生態區黨工委副書記李新霞到會,介紹有關情況。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麗萍主持釋出會。
灞橋區委書記苗志忠介紹,灞橋區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大關、達到606.85億元,年均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苗志忠指出,未來五年,灞橋區將按照“六個打造”的奮鬥目標和九個方面重點工作部署,加快實施 “一二三四五”戰略,傾力打造“兩園兩帶五片區”,大力推進富裕現代綠色活力幸福的“品質灞橋·最美城區”建設,奮力譜寫灞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新增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3%以上;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 “促進器”等示範平臺5個以上;實施科技金融服務企業30家次以上。實施“文化+”“旅遊+”“農業+”跨界融合,推出一批體驗遊、採摘遊、民俗遊特色產品,擴大文化標識影響力和對外開放度,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新標杆,拉大“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時空張力。
2022年秋季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8所,新增學位9390個。
長安區委書記呂強介紹, 長安區力爭五年後地區生產總值進入西部263個市轄區前10名,為西安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足長安貢獻更高、“含新量”更多的高質量專案;“十四五”期間,加快推動總投資超千億元的49個重大專案建設。
深化校地融合。充分發揮長安大學城在全市秦創原科技創新示範帶中“金扁擔”和“白菜心”的作用,大力實施打造秦創原長安視窗等“六個一”工程,加快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
深化區地融合。全力支援合作共建區開發建設,強化和高新區產業協同、錯位發展,探索“航天總部+長安製造”模式,聯合曲江新區建設少陵塬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園區。
加快長安唐村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引鎮省級鄉村振興工業商貿型示範鎮、太乙宮省級鄉村振興文化旅遊型示範鎮等建設。
鄠邑區委書記李化介紹,近年來,鄠邑區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快,完成了由“破局”到“量變”的跨越,實現了經濟總量的歷史性進位。
站在新起點上,鄠邑區將圍繞“六個打造”奮鬥目標和九個方面重點工作,放大格局,找準定位,突出特色,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城鄉,推進城市化程序,著力構建“南山北水、東工西旅”發展格局,加快建設“詩畫鄠邑、品質新區”。
李化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加速“三大片區”建設步伐。建設東部新區,加強與西鹹新區、高新區同步規劃、招商,協同發展,突出“小而美”、做優“特而精”,做強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產業。注重築巢引鳳,總投資105億元,提升工業園基礎設施,推動企業“退城入園”,完善城市配套,實現產城融合。蓄能西部片區,依託“一河(澇河)兩岸”向西發展,與曲江聯合打造渼陂湖國際旅遊度假片區,有序推進天橋湖國際生態片區、祖庵“道隱仙俠”主題文化旅遊片區、胡家莊全國鄉村振興和康養示範片區建設。啟用中部城區,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發展品牌餐飲、特色街區、精品購物等業態,加快人口流動、資源聚集和市場形成。
對於鄠邑是如何挖掘好、使用好、發揚好文化資源特色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李化回答記者,鄠邑既是“關中山水最佳處”如詩如畫自然條件的客觀反映,也是我們文化和底蘊的內在表現。我們將堅持守正創新,深度挖掘鄠邑悠久歷史文化,持續叫響關中忙罷藝術節、祖庵菊花節、柳泉桃花節、葡萄文化節等特色活動品牌,高標準策劃舉辦終南詩賦等系列文化活動,適度發展露營、民宿等業態,打造全省最具文化氣息的特色鄉村,探索文化振興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鄠邑模式。
本屆關中忙罷藝術節已於5月23日正式拉開帷幕,我們突出時尚、潮流元素,高標準打造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國際範鄉村藝術節。直至金秋10月,“終南戲劇節、終南生態藝術專案、鄉村社群藝術專案”3大板塊、9大主題系列文化活動將相繼開展,戲劇節、詩賦朗誦會輪番上演;鄉村壁畫、食在麥田立體展現;國內外知名藝術家,開展駐地藝術創作,塑造鄉村美學新意境,吸引西安乃至全省目光齊聚在這裡,共享文化盛宴,讓廣大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幸福。
滻灞生態區黨工委副書記李新霞介紹,突出特色產業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引擎。以會議會展為核心,以數字經濟和文化旅遊為重點,以現代金融、創意產業、總部經濟、綠色生態為特色,打造7條重點產業鏈。以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會展名城為目標,加快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進博館、重型館建設進度,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展會新模式。全面建成滻灞河沿岸高品質酒店,在西安領事館區設立外事服務中心,構築“展會+演藝+酒店+涉外商務”文旅新生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交流中心。
著力提升亞馬遜雲科技創新平臺、長安大學科技園等載體能級,最佳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暢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通道,重點推進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新興業態發展,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依託陝西科技創新谷等專案,構建立體聯動型創新載體,打造“孵化器+產業園”數字科創發展模式。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搭建“政府+企業+服務商”服務交流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突出國際化門戶作用,提升全域自貿輻射力。持續擦亮歐亞經濟論壇金字招牌,開闢“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視窗,充分發揮西安領事館區、西安簽證申請中心平臺優勢,打造西安涉外服務中心,提升涉外服務便利化水平。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商務中心“外事+外交+平臺+資源”聚集優勢,建設貿易之家雲中心,拓展雲對接、雲洽談、雲會面服務能力,深化對外交流功能,助力經濟發展。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