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王文壇)1922年8月16日,從焦裕祿出生,到1946年1月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焦裕祿以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北崮山村為初心原點,開啟了他“苦難輝煌”人生之旅的新徵程。“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網路媒體採訪團沿著焦裕祿成長足跡,沉浸紀念館,瞻仰故居,探訪工作地,走訪故人,睹物思人,一樁樁、一件件往事浮現在眼前,“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精神錘鍊“路線圖”躍然紙上,更能深入瞭解焦裕祿的革命生涯,更加理解焦裕祿精神列入第一批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時代內涵,更加理解焦裕祿“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堅守。
焦裕祿生平年表。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此水此山此地出英俊少年:苦難經歷埋下一顆“愛民”種子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山東省博山區北崮山村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焦裕祿出生地。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優良家風猶如陽光和雨露,為焦裕祿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寫於明代的《焦氏族譜》序中有言:“耕耘之外以行仁為務”。
焦家小院話傳承。裕祿學校學生(焦裕祿書記的小小校友)聆聽焦家小院守護人趙新愛(焦裕祿侄媳婦)老人講述感人故事。山東省淄博市焦裕祿紀念館供圖。
當時,帝國主義列強橫行,掠奪資源,剝削中國勞苦大眾。“工人白勞動,廠主吸血蟲。工人無政權,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來,革命打先鋒。”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
隨著工業企業的蓬勃發展,工人力量逐步壯大。建黨之初,革命先烈王盡美、鄧恩銘、羅章龍、宋壽田先後到山東博山地區宣傳革命思想,開展工人運動。
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12月30日,日軍侵佔博山縣,第二天,就製造了謙益祥慘案,槍殺饑民230餘人。
1938年,為了維持生計,焦裕祿不得不輟學回家,種地、賣油、下煤窯,與祖輩、父輩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焦家油坊。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1941年,因無力償還債務,父親焦方田自感走投無路,被迫上吊自殺。
1942年6月22日,焦裕祿被日本人以“抗日分子”的罪名,抓進了博山縣城裡的日本憲兵隊,從此開始了備受摧殘的牢獄生活。12月初,焦裕祿等人被日寇捆上汽車拉至膠濟路張店車站憲兵隊,關押月餘。一天夜裡又被五人捆一根繩子押上悶罐車,從張店出發,經過一天一夜,押到了濟南日寇最高憲兵隊,在這裡更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殘害。
1942年冬天,焦裕祿和難友們輾轉張店、濟南,近一個月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被押送到遼寧撫順大山坑煤礦。勞工生涯,九死一生。焦裕祿和工友們與日本把頭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1943年4月,焦裕祿在一位姓鄭的老鄉幫助下,冒著生命危險逃出煤礦。想方設法於7月初輾轉回到家鄉。
回到家鄉後,因沒有良民證,焦裕祿兩次被抓。1943年秋天,他被迫帶著家人走上了逃荒謀生之路。
1943年8月,焦裕祿逃荒到江蘇省宿遷縣,先是到雙茶棚打短工,最終流落到運河東雨露巷(園上村)地主胡太榮家做長工。
“兩年勞工,地主以一頭老驢作為酬勞。”焦裕祿對此有著刻骨銘心的感觸,對革命的到來充滿期盼。
青少年時期的苦難經歷,讓一顆“愛民”的種子深深埋在焦裕祿心裡。
崢嶸歲月浴烽火:衝鋒在革命鬥爭第一線
1945年,新四軍北上解放了宿遷縣,建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祿經常參加黨組織召集的會議,更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人民辦事的。
1945年秋天,焦裕祿聽說博山縣已經建立了人民政權,領導反奸訴苦,便迫不及待地趕回了家鄉。
回到家鄉後,經民兵隊長焦方開介紹,焦裕祿加入民兵隊伍。
後到天津灣區部參加了半個月的培訓,迅速成長為民兵隊的骨幹。他積極學習,初步樹立了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
1946年1月,焦裕祿在北崮山村秘密、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山東省博山區北崮山村,焦裕祿入黨地。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在解放博山縣城中,焦裕祿參加了戰鬥。
1947年2月,焦裕祿參加萊蕪戰役,勝利後,脫產參加第五區武裝部工作。
1947年6月,博山縣武裝部選派焦裕祿等20餘人到華東軍政大學學習。由於敵人進攻,軍大轉移,一行人員到臨朐縣找到魯中區黨委招待所,參加了南麻、臨朐的戰鬥,月底又跟隨華東野戰軍八縱經桓臺縣從內青渡口渡過黃河到渤海軍區,隨後到商河縣開展土改複查工作。8月,被選入南下幹部大隊,經過3個月的集訓,10月走上南下征程。
1948年2月,焦裕祿到彭店,開展土改運動和剿匪反霸鬥爭。
1948年11月,焦裕祿參加淮海戰役,任支前大隊隊長。
1949年,焦裕祿任河南省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鎮壓了土匪頭目黃老三,被當地人民群眾交口稱讚。
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青年焦裕祿經受烈火淬鍊,更加堅定了他的共產主義信念。
青年事業展風采:在實踐中淬鍊、昇華
1950年,焦裕祿任青年團河南省尉氏縣委副書記,到河南省團校進修。年底,與徐俊雅結婚。
1950年10月,焦裕祿同河南省團校師生合影留念。徐俊雅為同期學員,前排就座。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1951年7月,任青年團陳留地委宣傳部長。期間,焦裕祿參加地委工作組到杞縣搞土地複查。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青年,調查青年思想實際,趁著各種間隙找團幹部談話,瞭解青年工作狀況。
為推動大生產運動順利開展,焦裕祿親手選樹婦女解放典型王小妹,他逢人便講:“王小妹十幾歲,犁地耙地她都會,大家都學王小妹,不畏艱苦不怕累,爭當青年先鋒隊。”為開展生產運動,發揮了積極模範帶動作用。
“黨是頭顱,團是手足,一個人只有頭顱沒有手足怎麼能行呢......不趁著年輕的時候為黨多做些事,年紀大了恐怕想幹也幹不成了。”焦裕祿這樣鼓勵青年。
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焦裕祿任青年團鄭州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
1953年6月,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焦裕祿被調到“一五”期間蘇聯援建156個重點專案之一的洛陽礦山機器廠。
從籌建開始,焦裕祿先後擔任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秘書組副組長、工程管理科副科長、一金工車間主任、生產排程科科長、廠黨委委員,為洛陽礦山機器廠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954年8月,焦裕祿被選派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
1955年2月,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鍛鍊,被評為最棒的車間主任。
期間,因表現優異,大連起重機廠想留下焦裕祿,但洛陽礦山機器廠同樣重視人才,堅決不同意。
1956年年底,焦裕祿回洛陽礦山機器廠,任一金工車間主任。
1958年5月,焦裕祿帶領工友研製出新中國第一臺直徑兩米五重約一百零八噸雙筒捲揚機。被評為洛陽礦山機器廠的革新能手。焦裕祿鼓勵青年工人:“只要鑽進去,外行也能變成內行。”
1959年1月,焦裕祿任生產排程科科長。5月,任廠黨委委員。
1962年6月,焦裕祿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
作為黨的青年幹部,焦裕祿特別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曾成功化解了數起與臨縣的水利和土地糾紛,將多年的積怨轉化為團結合作的兄弟情誼。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成功化解了涉及尉氏、鄢陵、扶溝三縣交界地的土地糾紛,避免了流血傷亡事件的發生,穩定了當地農業生產與生活。如今,三界碑的故事,人們仍口口相傳。
三界碑故事發生地。中國青年網 王文壇 攝
1962年12月,焦裕祿到蘭考縣工作,任縣委書記。
......
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山東省淄博市焦裕祿紀念館供圖。
共產主義信仰的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僅需要踐行的檢驗、印證,使之更明確、牢固,更需要在踐行中不斷的淬礪、磨鍊,特別是在逆境、挫折中經受考驗。在踐行中牢固確立共產主義信仰,又在踐行淬鍊中得到昇華、完善!
這就是青年焦裕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