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執筆/刀劍笑、叨叨姐&斷水刀

就在明天,美日韓三方聯合反潛軍演將在半島東部海域上演。同在9月30日,“北溪事件”也鬧上聯合國,安理會將舉行會議予以關注。緊接著,10月2日,遠在拉美的巴西將會迎來一場關鍵大選。

三個事件的性質各異,但它們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亞太、歐洲以及拉美政治議程上最受關注的議題。

美日韓三國時隔5年恢復軍事安全合作,這是否正中華盛頓下懷?“北溪事件”的謎底是否會被揭開一角,它又將對膠著的俄西對峙有何影響?巴西大選結果會否讓拉美“粉紅浪潮”顏色更濃?

未來一週,這些“地區性”問題的答案,也將因其外溢性影響牽動更大範圍的關注。

1

9月30日,美日韓將在朝鮮半島東部海域舉行聯合反潛軍演。

美國跟韓國或日本舉行聯合軍演,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韓日媒體都在強調,這場軍演有其“特殊”之處:美日韓三國一起,5年多來首次。三國上次聯合軍演,還是2017年4月在日韓交界海域那次。

光看艦隻投入,這次軍演規模並不算大。

美國出動“里根”號航母戰鬥群並擔任軍演指揮。一週前,“里根”號停靠釜山港,26日到29日與韓國舉行軍演。接著參加明天的三國軍演,等於捎帶腳兒。韓日兩國都派出驅逐艦,韓國是“文武大王”號,日本是“朝日”號。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規模不大,理由也還是“應對朝鮮核導威脅”那套,但在韓方描述中,這次三方軍演“意義”很不一樣。

韓國國防部在今天釋出的立場檔案中說,這是韓國防部“計劃將韓美日軍事安全合作恢復到2017年以前水平的措施之一”。

加強三邊軍事合作,才是這行軍演值得特別注意的點。

這也是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這場日韓之行著力推動的議題之一。

29日上午,哈里斯飛抵韓國。她先是前往首爾龍山總統府與韓國總統尹熙悅會談,下午又去韓朝非軍事區參觀板門店共同警備區,韓朝軍事分界線以及韓國的一個觀察哨站,並使用望遠鏡觀望朝鮮。

跟尹熙悅的見面除了簡單開場白外,主要都是閉門會談。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根據會後白宮的簡報以及各路媒體的報道,雙方主要談及朝核問題、加強美韓同盟包括經濟技術領域合作,還有首爾方面尤其關心的美國“通常削減法案”對韓國產電動車的歧視性待遇等問題。

日本共同社稍早時候報道“美國副總統首次訪韓”時還特別提到:在韓期間,哈里斯“還將確認日美韓三國加強合作”。

日媒之所以關注這個方面,是因為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一直想要撮合日韓和解,促成美日韓三邊軍事安全同盟,在既有的雙邊同盟、“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四邊機制”等小圈子基礎上,把圍堵遏制中國的網織得更密。

韓國保守派政府5月一就任,拜登立即訪問亞洲,首站韓國下站日本,在拉首爾的同時也極力撮合兩國緩和關係,為了“共同目標”往一起湊。這次哈里斯趁著安倍國葬訪問日韓,顯然也把這個作為目標之一。

在東京時,她在與日方接觸中也表達了加強美日韓三方合作的意思。除了已經明確擺上檯面的晶片供應鏈等,軍事安全顯然也是華盛頓竭力推動的一個目標。

30日的美日韓聯合反潛軍演,是美方算盤可能得逞的一個訊號嗎?

還不好說,畢竟這還只是韓方表態,日本怎麼樣的還不知道。畢竟過去幾個月以來韓國保守派政府不斷表達改善對日關係的意願,但一直受到東京方面的“冷遇”。

但這場三方軍演,很可能會讓華盛頓“自我興奮”,隨後下更大力氣攛掇美日韓三邊軍事安全合作。

聯合早報今天在一篇報道中透露,這次哈里斯訪問日韓,除了加強美國與亞洲盟友的經濟和安全聯絡,還將為“拜登在今年遲些時候訪問亞洲奠定基礎”。

美國總統啥時候來還沒確切訊息,但按聯合早報說的,他正計劃要來。繼續撮合日韓在安全上跟美國形成三方聯盟,估計仍然會是他的一個重要目標。

2

10月2日,在相距北京1.6萬多公里的巴西利亞,一場被稱為“多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總統選舉”即將舉行。

主要參選人,是人們都很熟悉的現任總統博索納羅和前總統盧拉。如果10月2日的第一輪投票中,他倆中沒有人獲得超過50%的選票,那麼第二輪投票將在10月30日舉行。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盧拉預計將獲得48%的選民支援,比一週前增加一個百分點。博索納羅將獲得31%的選民支援,與一週前相比變化不大。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儘管兩人的民調有明顯的差距,但這場選舉仍有一定不確定性,被認為是巴西幾十年來民意最分化的一次選舉。

簡單舉個例子,即可見盧拉和博索納羅分別代表的左右翼陣營對抗的白熱化。9月9日,博索納羅的一名極右翼支持者持刀捅死盧拉的一名支持者。選前的諸多類似亂象也導致多位聯合國專家敦促巴西當局、候選人和政黨防止出現選舉暴力,確保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大選。

緊盯巴西大選的,除了巴西和其他拉美國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

“巴西大選:為什麼它對美國如此重要”,一家英國媒體以此為題做了報道。的確,美國對此次巴西大選的興趣一直很高,有民主黨參議員甚至給扣了個高帽:“巴西民主的命運以及美巴關係將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決定”。

有人分析稱,“民主面臨撕裂的風險”,是美國此次予以更多關注的主要原因。

圖片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博索納羅毫不掩飾一旦選舉失利將對大選結果發難的想法。9月19日在英參加伊麗莎白女王葬禮時,博索納羅曾直言,如果所獲選票不到60%,那麼負責計票並宣佈獲勝者的選舉法院肯定“發生了一些異常情況”。

他曾有過類似先例。雖然博索納羅贏得2018年大選,但他當時也曾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一再指控他人選舉舞弊。

是不是有點特朗普上次敗選後作為的既視感。

還有一些媒體認為,美國是在擔心一旦盧拉獲勝,自己在拉美國家的影響和領導力將進一步下滑。盧拉當政時,巴西與美國有過不少矛盾,美國還曾抨擊盧拉“腐敗”。

但也有媒體認為,美國也許已經逐步偏向盧拉這一邊。相比博索納羅,盧拉保護亞馬孫流域的意圖可能更與美國民主黨推崇的環保理念契合。而且,美國也許擔心博索納羅如果敗選可能引發的一些混亂將會連累自身。

就像美國前副國務卿夏農所說,“巴西和美國是彼此的鏡子,一個發生什麼事情,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另一個國家。”據稱,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還曾向博索納羅施壓,要求他在選舉後不要對結果表示懷疑。但不少人依舊擔心博索納羅可能會在選舉失利後“發動政變”。

至於此次巴西大選的地區意義,很多人已經知道了。

如果盧拉獲勝,拉美的七大經濟體將全部由左翼執政。考慮到盧拉擔任總統時就曾影響過整個巴西和拉美地區的發展軌跡,現在,伴隨著整個拉丁美洲的左派迴歸趨勢,人們也重新希望國家能夠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但此次大選將會如何,全世界都正給予強烈關注。

3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嚴格說,“北溪事件”肇始於26日,但未來一週它的後續影響還將持續發酵,直接關係著歐洲地緣政治安全。

明天下午,聯合國安理會將應俄羅斯要求,開會討論此事。能否說出個子醜寅卯,尚未可知,但事態本身還在惡化。

瑞典海岸防衛隊證實,“北溪-2”管道又發現第4處洩漏點。這樣一來,4個洩漏點,2個在瑞典專屬經濟區,2個在丹麥專屬經濟區。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時隔3天才發現新的洩漏點,但和之前3處洩漏點類似,巨大洩漏導致海面出現大量氣泡,基本不可能立即檢查管線。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教授漢斯告訴媒體,“透過觀察管道底部的痕跡,我們或許能夠確定爆炸裝置放在哪裡。”但洩漏的氣體可能會帶走重要證據,尤其如果是無人潛航器或潛水員是肇事原因的話。

丹麥能源署表示,“北溪-2”管道全部排出天然氣可能得花一個星期的時間。只能等到兩條管道中的天然氣洩漏完了,有了安全的環境,才可能進行事故調查和修復工作。

輸氣管道是由12釐米厚的鋼材和混凝土製成的,埋在海底的深度達70到90米。僅僅透過這兩個資料,就可以知道修復有多難。

更何況,誰為此買單,估計還會有好一番扯皮。

誰也不曾質疑,“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大事件”。

首先是可能導致的環境問題。“北溪事件”後,向大氣中釋放的甲烷,可能是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

管道受損部分含有7.78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丹麥能源署局長博特紹夫介紹,此番洩漏排放的甲烷可能和丹麥年排放量的32%差不多,“這對氣候將有重大影響,因為甲烷對氣候的破壞比二氧化碳大很多”。

當然,受損管道的天然氣並非都會進入大氣層,其中一些會與水混合並停留在水中。丹麥能源署常務董事博特佐表示,“我的直覺是,大部分甲烷可能會被迅速排出,以至於不會被水吸收”。

還有一個未知問題是,正在湧向海面並排入大氣層的氣體是否會對附近水域的動植物產生重大影響。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其次是劍拔弩張的氛圍更甚。

我們已經知道了,美俄互相指責對方是“北溪事件”幕後黑手。

一些歐洲政要含蓄一些,猜測是“國家行為者”。

德國駐英國大使告訴媒體,很明顯,製造這一事件的不可能是“非國家行為者”。芬蘭安全情報部門負責人也表示,對管道的攻擊是國家行為者劇本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歐盟雖然沒有點明黑手,只是譴責這類行為“完全不可接受,將得到堅決和一致的回應”,但就在“北溪事件”發生的當口,歐盟宣佈了對俄羅斯的第八輪制裁措施。

這一輪制裁,與管道洩漏無關,針對的是“四地公投”、俄羅斯進行“部分動員”等舉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官員表示,在就“北溪事件”實施制裁之前需要提供證據,相關調查需要時間。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更重要的是危險的警示。

丹麥和瑞典的地震學家均表示,他們在洩漏地點周圍記錄到兩起威力強勁的爆炸訊號。有地震學家進行了更細緻的描述:第二起爆炸規模更大,威力“超過100公斤的炸藥”,而且爆炸發生在海水之中,而非海床下。

不管什麼原因,“北溪事件”表明,歐洲的能源基礎設施並不安全。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將本國的能源基礎設施置於高度戒備狀態。不在歐盟的挪威已經表示,將部署軍隊保護石油和天然氣設施。

有媒體稱,不管是誰製造了“北溪事件”,都可能是在向挪威傳遞資訊。因為挪威目前是歐盟管道天然氣的最大供應國。而且,巧合的是,就在“北溪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從挪威到波蘭的“波羅的海管道”正式開通,這條管道正是為了減少波蘭對俄的天然氣依賴。

丹麥皇家國防學院海洋作戰中心研究員納爾遜說,很難確定誰為“北溪事件”負責,也很難對類似事件做出預防。“我們有管道,有網際網路等通訊電纜,還有海底電纜。它們都容易遭受破壞。”

更令人擔憂的是,“北溪事件”預示著,國家間博弈的烈度似乎正在進入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危險區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70 字。

轉載請註明: 未來一週,有這三件世界大事要發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