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汛期將至。
3月29日,中國氣象局召開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延伸閱讀:全國汛期氣象服務動員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面臨怎麼樣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完成好汛期氣象服務任務又要把握哪些關鍵環節?“中國氣象”為您梳理動員會上的“關鍵詞”。
關鍵詞1:極端重要性
會議開篇即提:充分認識做好今年汛期氣象服務極端重要性。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同時,又是極端天氣頻發的一年。做好汛期氣象服務的極端重要性,會議提出從以下方面把握:
首先,做好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要求,高度重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謀劃好應對防範措施。圍繞“開好局、起好步”的全域性性部署,對氣象服務大局也有明確要求。因此,做好汛期氣象服務是落實中央部署的明確任務,需要作為政治任務抓緊抓好。
其次,做好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是氣象工作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重要抓手。目前,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非常艱鉅。在這樣的形勢下,氣象災害的影響更具有複雜性、放大性、全域性性。氣象資訊是趨利避害減損增收的指引,關乎“錢袋子”。
第三,做好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是更好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需要。從一月的寒潮,到二月的溫度異常偏高,再到近期的北方沙塵,今年以來不論是我國,還是全球極端天氣已經非常之多。放眼汛期,極端天氣會不會對我國造成重大影響?需要有力的氣象保障為防災減災提供支撐。
第四,做好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對補短板強弱項提出更高要求。在災害多發區和偏遠鄉村如何確保監測不遺漏、資料及時,如何確保觀測密度滿足流域防汛需要,如何確保突發天氣可及時預報預警,如何針對性做好行業風險預警服務……這些挑戰,需要各級氣象部門時時警惕。
關鍵詞2: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會上,明確了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汛期氣象保障服務的6項任務:
聚焦流域防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城市安全度汛,做好防汛減災氣象保障服務;做好颱風防禦氣象保障服務;做好抗旱減災氣象保障服務;做好農業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完善突發事件的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預案;做好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
這其中,被特別強調的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會議要求各地在做好防災減災氣象保障服務時緊繃防範之弦,防範汛期罕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兩手抓”。
眾所周知,去年罕見的東北三臺風影響很大。當下,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往往超出預想,發生更加頻繁、極端性更強。
因此,各地需要警惕以前沒出現、少出現或長期未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現象,分析極端事件發生的氣候規律,未雨綢繆,做好充分準備。同時,要針對出現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或重大氣象災害,及時做好技術分析和覆盤總結。
關鍵詞3:業務科技支撐
完成好汛期氣象保障任務,必然離不開業務科技支撐。對此,會議明確了5方面支撐保障:
保障重要裝備和業務平臺穩定執行,提升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能力,做好預警資訊釋出工作,強化汛期氣象服務科技支撐,做好新聞釋出與科普宣傳。
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基礎在於已經積累多年的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包括預報預測模式,觀測體系等。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做好預報服務的業務科技支撐,有著不斷最佳化的空間。
比如,大氣環流本就不侷限於一時一地,氣象監測預報服務業務各環節更是咬合緊密、系統性極強,惟有確保全鏈條、上下游、左右岸協同配合,才能促進汛期氣象服務提質增效。以流域為例,這就需要打破僅僅關注所在行政轄區內雨情汛情的慣性思維,流域氣象中心要發揮更大作用。
再如,科技成果如何應用到氣象服務上。會議已經明確透過加強研究型業務建設,透過技術分析、覆盤總結“破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規律。同時,鼓勵科技成果應用到汛期防災減災,鼓勵專家參與技術分析研究,要求加強科技力量的區域性聯動,從更大的尺度和天氣背景上進行研究。
關鍵詞4:組織領導
會議要求,各級氣象部門要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的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強化責任擔當,儘快完善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方案,調整最佳化汛期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健全汛期氣象服務工作責任制,將任務明確到崗,責任落實到人,確保關鍵部位部署到位。
同時,進一步強化值班值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應急值守制度,做好重大氣象災害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還要認真履職盡責,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和汛期氣象服務自查,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年度大考已經開始,氣象人將以飽滿之精神、昂揚之姿態全力以赴,以優異成績回應黨和人民的期待,獻禮建黨100週年!
作者:中國氣象報全媒體記者李一鵬 谷星月
來源:中國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