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說 | 如何科學地與丈夫吵架?先把事兒整明白(增加認知)!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溝通、夫妻關係
篇一:首先得費點兒力氣,把事情整明白!
欣源碎碎念
最近都在發“脹氣”的內容——熟知欣源的小夥伴大概瞭解,我喜歡按系列來發。寫東西喜歡把事情鑽研透一點。
有小夥伴提出來交錯著發,換換口味,想想也很有道理哦。
前幾天,有媽媽諮詢這方面內容,內心五味雜陳。回想自己當初生孩子也經歷過各種摩擦,心有慼慼。好在在一家人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好。
可是, 自己趟過的彎路,還有多少媽媽前仆後繼,不斷重複呢?
於是欣源寫篇實用的小文章,給大家換個口味樂呵樂呵,也希望能讓有同樣困惑的媽媽們少走些彎路。以後來諮詢的媽媽,也就能直接翻這系列文章看了:)
哈!sorry……趕腳當丈夫的無端躺槍啦!內心有點小緊張,咱悄咪咪發文,內心的小九九不要被他瞅見:P
丈夫內心os:“寶寶心裡苦!為啥是跟俺吵,不是跟外面的人吵?”
外面的人,如果沒有影響各自生活,萍水相逢,幾秒後一拍兩散,那就真沒啥必要吵了。其實我蠻理解不了“路怒症”、“見人削”之流,跟外面蠻橫不講理的人吵,除了讓自己心情更渣,浪費時間和口水,掉鏈子丟面子,車後座還有個娃一臉懵逼盯著咆哮媽,心機地還來篇日記作文,給這當媽的繼續添堵……ORZ!實在看不到啥好處。
如果外面的人影響自己甚至家人,那就放心大膽吵吧。尤其是沒辦法講理的。為啥要給自己添堵呢?反正吵完也不認識他。
而丈夫,是低頭不見抬頭見,要跟自己生活一輩子的。
一個問題如果沒解決好,也許會持續存在。
相反,一個問題解決好,可能再也不需要花大力氣解決了。
因此,本系列文章的主旨其實是—— 如何跟丈夫進行有效溝通?一勞永逸?
咱這會兒研究透怎麼吵,好好吵,吵好了,以後吵的機會會越來越少。多好。
心機girl欣源,30多年來的嘔血總結,這些辦法挺實用,跟其他人溝通,也有用哦。希望對您有幫助!
Ps. 沒等咱開始嘮嗑兒,有小夥伴就已經攤手、嘆氣了。“我家那個,就是溝通不了!我都試過無數次了!”
我是這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咱們千挑萬選,挑出來的好老公,總是有優點的對不?如果真這麼冥頑不靈,腦袋進水,不可理喻,不通情理,智商情商被咱按在地上摩擦……那末,咱當初看上他哪一點呢?
現在的人,或多或少讀了點書,再不濟,電視也看了不少,也磕磕碰碰活到30 ,總歸有些閱歷的。跟讀書人還怕溝通不了哩?
還有寶寶說,吵到快離婚了。絕望了。結婚,裝修,生子,人生三大坎。那末, 都要離婚的人,幹嘛不要找點方法,努力一把呢?反正最差的結果也只能是這樣了。沒整好也沒什麼大不了,至少不後悔,自個兒也不那麼憋屈了。還拿對方練了練手。對不?
如果進行了所有努力,仍然發現無法溝通,也許你倆真的不適合繼續這段關係,並持續一輩子添堵。那麼雙方冷靜地思考思考吧。不過,如果雙方願意付出努力作出些改變,也希望給彼此一些機會。
Ps. 又ps. 那這些方法能不能用於其他家人呢?
理論上可以,操作上困難……同輩可以試試,跟老人家自下而上溝通有點難哦……又不好吵,多不禮貌。先跟丈夫吵好了,再商量跟其他家人溝通的事吧。慢慢來哦。
Ps. 又ps. 又ps. 那能不能用於朋友或同事呢?
……跟朋友,沒多大事兒,還是別吵了吧……一不小心友盡了,多可惜。
不過這些溝通方法都是非常實用和管用的咯!別吵就行啦!看看對方好說話不,好說話就說說試試,不好說話那也沒轍哩。
那末,咱這就開始嘮嘮咯!
一、增加認知
心理學中,我最喜歡的方法就是“認知療法”!只要搞明白,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問題都能解決了。
人們對未知的事物會有失控感,從而心生恐懼和焦慮情緒。而焦慮,往往會帶來憤怒。
如果能徹頭徹尾搞清楚,失控感就會大大削弱,生氣和失望的心情驟減,相反,成就感會大大增加哦!
1. 第一次吵,記錄對方觀點,試圖找到問題關鍵點
第一次吵,往往是發現問題,吵不出什麼名堂。如果自己像《射鵰》裡的郭靖嘴一樣笨,更別指望馬上說通巧舌如簧,語速奇快的黃蓉了。這時候一定憋屈得受不了,老大不小一個人兒,眼淚在眶兒裡直打轉轉。
沒關係,如果事情沒解決,估計還有下次的。第一次知道對方不爽的點在哪兒,不是壞事情。咱們把對方的想法客觀地記錄下來,花一段時間,仔細查清楚,想清楚。並在腦袋裡百轉千回想好臺詞,下回怎麼說。
不過,得強調一下,咱們腦袋裡百轉千回的,得是這件事,而不是這個人到底有多渣!如果總想著對方很渣,越想越委屈,越想越難過,越想越生氣!到時候有可能脫口而出的都是攻擊的話,對解決事情本身沒什麼用。
2. 不惜一切手段,搞清楚事情真相!有理有據,讓對方無話可說!
在爭辯中,最該做的事是“曉之以理”,“以理服人”。
想要有理有據說服別人,首先要有理有據地說服自己。因此得把一件事,徹頭徹尾捋清楚。
再看看對方理論,有哪些地方是有道理的,有哪些地方是說服力不夠的。別輕易被人家言論牽著鼻子走。
咱不說丈夫了。舉幾個女同胞剛生孩子後,常會遇到的問題當例子,感受一下增加認知是怎樣一種體驗:
I. 坐月子不能看手機,否則眼睛會瞎。——坐月子看手機眼睛真的會瞎嗎?眼睛不舒服怎麼解釋?……
II. 坐月子不能抱孩子,不能勞累,否則以後會全身落下病根,老了渾身疼。——坐月子跟老了渾身疼,有多大聯絡,原理是什麼?有資料嗎?動物坐月子嗎,外國人坐月子嗎?具體有飲食、人種方面的差異嗎?……
III. 含奶睡會慣壞孩子,他還容易把乳頭吃破。——孩子自己永遠睡不深,非要一直叼著乳頭不可嗎?安撫性吸吮會造成乳頭損傷嗎?自然界的哺乳動物幼崽基本都是含奶睡,為什麼人類不可以?
IV. 孩子大便發綠,帶泡沫,就是你的奶不好,有溼氣,看你也虛胖,有口氣,皮膚不好,就是有溼氣,把溼毒過給寶寶了。孩子吃奶沒聽到咽的聲,就是含著沒吃,餓得睡著了。孩子打屁,說明吞進去的都是氣。還是別餵奶了吧,別自個兒倔,害了孩子。——孩子大便為什麼發綠,帶泡沫?跟奶水多大關係?溼氣是什麼梗?能進入乳汁,喂壞孩子?孩子必須有吞嚥聲嗎?含著沒吃安撫性吸吮有沒有可能?他有尿有便,生長可以,真的餓壞了?餓著能睡著嗎?打屁跟吞氣有多大聯絡?吃母乳沒吃進去就在那兒幹吞氣,有可能嗎?餵奶真的1200個對不起孩子?不餵奶,對孩子好還是壞?養育後果得自己承擔,願意買昂貴又有風險的奶粉,沒日沒夜用別的方法硬哄寶寶嗎?還是乾脆自己不帶給家人?……
咱可以說這是過來人“經驗”,也可以說是臆想。第一次聽這些帶著恐嚇性質的言語,有點懵,有點怕,那就一定要就範嗎,還繼續把這些內容傳播下去?
是不是增加認知,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如何讓你聽我的?”
每件事都捋清楚,真是很瑣碎。不過,基本上是一勞永逸的。孩子吃喝拉撒睡,常見的問題就那些,一點點積累,知識越來越豐富。
其實,跟任何人溝通都是如此。咱們把事兒想明白,自然就知道怎麼做了。
藉助第三方權威意見
有時候,兩個人吵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不出個所以然。
這時,權威第三方意見就很管用。
幹嘛社群鄰里矛盾找居委會,街上的糾紛、事故找警察,民事糾紛找律師、法院呢?國家設立這些機構,制定法律,就是希望有大家公認的權威第三方意見幫忙,效率高很多,不用扯公扯婆扯不清楚。現在還有輿論監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也容易被帶節奏,慎用。
權威的,講道理的,大家都信服的長輩、親友,可以諮詢他們意見,尋求他們幫助。
找比較權威的書籍給自己坐鎮,也好的。
當然……得找靠譜的。
如果找的第三方,自己認知模糊,態度和稀泥,還會把事情攪和得更糟糕。
如果書自己三觀不正,更容易把人帶偏。像那些被人們奉為圭皋的啥《睡眠訓練》啦,《正面管教》啦,不知道帶偏了多少人。就是溫和點慫恿媽媽們自己當楊yong信。還有BLW、手指食物很流行,那得看孩子吃得進去多少,噎得難不難受,是不是都原樣兒給拉出來了。咱們得站在更高維度思考,慫恿媽媽反直覺,反人性的理論,或很難操作、很容易產生不良後果的方法,不管怎樣用哈佛啦,耶魯啦金包裝,肯定有問題。
藉助靠譜親友甚至陌生人幫助——人肉“大資料”
如果有些事兒,自個兒實在想不明白,或走不出糟糕的心緒,那就不要自己消化了。
找親友幫忙,或問問心理諮詢師,匿名問問網友,都可以的。不是所有人說得都對,但如果問上100個人,就有100個腦袋思考,會非常接近事實的真相。而且很多人會非常熱心地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如果記不住,還可以總結一下不同觀點,記在小本本上,正面觀點一排,負面觀點一排。這樣有助於自己思考,比對。
比如曾遇到一個小女孩,講起她的經歷。她12歲那年晨起跑步,遇到一個色狼,被他撩了衣服。小女孩奮力掙扎,逃走了。但這件不大不小,暫時沒有產生嚴重後果的事,卻給剛到青春期的小女孩帶來了強烈的心理陰影。羞恥感讓她不敢告訴任何人,不敢獨自在外行走,天天睡覺前在被窩裡以淚洗面。
一年後,小女孩終於對家人吐露心事:“我今天早上,看到一個女同學被一個男人撩了衣服。”家人群起大罵色狼,告訴孩子如何規避風險,自己童年類似的經歷,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云云雲。
結果,這孩子自己消化了一年也沒能消化的負面情緒,一次聊天就釋懷了。
同理,還有校園霸陵和兒童家庭暴力。同樣是幼年或青春期的血淚,同樣是不可言說的羞恥心,和不被理解和接納的恐懼。如果這些孩子將自己內心隱秘又幽暗的地處敞在陽光下,願意去問問友善的他人,會減少多少痛苦,童年的心理陰影,甚至悲劇。
同理又同理,夫妻倆吵架了,吵到無法調和,如果親友幫助管用,法院調停管用,那麼,也就不用走到那一步了呢。
當然,一定要找靠譜的……缺乏同理心,信口毒舌,很可能在傷口上撒鹽的,“蕩婦羞辱”的,那就免了。
寫文章投稿也慎重點吧,只要態度好一點諮詢問題,又是個女的,網友大多很熱心,也有同理心,可是對寫的文章、書,拍的電影, 網友就很毒舌……想想房思琪的故事……sigh……不知道為啥會有這種現象。
啥?“家醜不可外揚?”說不出口?咱都是憂鬱到快垮的人,或吵到想離婚的人了,還有啥好怕的呢?試試吧,萬一是另一番光景呢?實在要面子,就換個人背鍋,或匿名,反正不說是自己就好啦。
3. 一件件事情解決,避免攪合成一鍋粥
欣源常接到類似的諮詢。“欣源,我最近遇到XXX育兒問題,跟婆婆/媽媽溝通不了,丈夫也不管,還說我矯情,我們吵到快離婚了。我覺得我丈夫特別媽寶,不負責任。家人還說我不會帶小孩,身材走樣,又沒錢賺,我特別憋屈。我自己生小孩,又很影響工作,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很普遍,但其實細細拆分開來,是很多個問題:
1)對孩子而言的一個個具體育兒問題;
2)夫妻、子女小家庭具體家庭和事業責任分工問題;
3)夫妻關係處理問題;
4)家庭主權歸屬問題;
5)由誰去進行家庭溝通協調的問題;
6)自己的工作問題,經濟問題,價值感問題;
7)受到不合理的言語攻擊時如何處理的問題;
……
如果自己的主權問題,跟家庭經濟問題攪和在一起,育兒問題跟關係問題攪和在一起,家庭分工問題跟長輩溝通問題攪和在一起,育兒矛盾上升為相互言語攻擊……各種剪不斷理還亂,啥也解決不了,也就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
大概是個怎樣的解決模式呢?
1)育兒問題:一個個增加認知,方法見上述;
2)小家庭責任分工問題:要明確,沒有異議就持續進行了,界限感要明晰,其他人可以提建議,但沒有決定權;
3)夫妻關係問題:妥善處理,具體見下述“具體怎麼吵架”環節;
4)主權問題:兩個掌權人互相拆,非常耗力不討好,還傷感情。理論上是承擔養育後果的人負責任,同時有話語權,最好能多出力。如果信口開河瞎指揮,不肯出力,又不承擔後果,這量誰也受不了。因此,最好是媽媽多出力,要麼多想辦法,或多出錢,總之設法讓出力的人沒那麼辛苦,並增加自己的話語權;最好是媽媽當家庭CEO,妥善進行家庭分工,有條不紊進行。
5)溝通協調問題:各找各爸各媽,相對最不傷感情;
6)自己的職業、生活規劃問題:自己擅長什麼,將來想幹什麼,近期規劃是什麼,遠期規劃是什麼?總之要讓自己開心,又有價值感,心甘情願過當下的生活。沒有完美的選擇,因此不必患得患失,但可以將自己不想要的損失儘量降到最低;
7)言語攻擊問題:不管對方有心還是無意,必須表達自己的感受,沒必要忍著。當然,最好平靜客觀些。否則有第一次,必然有後面無數次。外表不處理,只在心裡慪,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問題積蓄,當心火山爆發,不是傷人就是傷己。
這麼一梳理,是不是清楚多了呢?感覺把控感和溝通訊心,是不是瞬間增強了?
其實,我們仔細梳理任何爭執的性質,可能都是把事理、人情各種攪和在一起,所以才吵不清楚,還常把討論具體事情上升到人身情感攻擊,越吵越混。因此,這個理清思路的過程,對自己、對對方,都很重要哦!
理論準備充分了,瞅準機會準備開吵!我們的核心方法是:“對事不對人”,“動之以理,曉之以情,以德服人”!下期且聽欣源為你細細道來哦!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均為CC0協議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音樂 / ♫ 巴赫 - 詠歎調作品156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 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 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 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餵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援!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臺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餵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
育兒謠言
輔食營養
早教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