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17日訊(記者呂映雪)“漢口江灘為什麼設計三級平臺?”“屈原是否在武漢留下過足跡?”“武漢如何利用好科技資源,爭創全國科創中心?”……由武漢市地方誌辦主辦的“方誌講堂”每年如期開講,至今已開辦6年、共46期,成為常態化資政輔治的平臺和弘揚方誌文化的載體,吸引不少人關注。“方誌講堂”究竟是什麼樣的講堂,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近日,記者採訪了武漢市地方誌辦相關負責人。
據介紹,方誌講堂的主題圍繞武漢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而展開,邀請武漢各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和代表人物做專題演講。2020年,方誌講堂主題為“復興大武漢”,2021年主題為“建設現代化大武漢”,2022年的主題是“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在這些主題下,每期精心設計安排。2022年,第一期講述大禹治水與武漢的密切聯絡,第二期講述屈原在武漢留下的足跡,第三期講述岳飛與武漢鮮為人知的故事,旨在深入挖掘武漢英雄城市的歷史,闡釋武漢英雄城市的內涵,記錄武漢英雄城市的實踐,弘揚武漢英雄城市的精神。
2022年第一期方誌講堂上,程濤平講述大禹治水與武漢的密切聯絡。記者王海 攝
市地方誌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方誌講堂邀請高水平、在各自領域造詣頗深的專家學者開展學術講座,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武漢高校和科研機構雲集、科研力量雄厚的優勢,透過專家學者提出的新觀點、新建議,為武漢市委市政府資政輔志、建言獻策,做出“方誌貢獻”。
“方誌講堂舉辦6年來,不斷在精進、創新。”市地方誌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7年6月份,方誌講堂第一期開辦,當時主要是為培養修志人才、面向全市地方誌系統人員開展培訓的內部業務提升平臺。為更好傳承中國文化,打造建言獻策平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市地方誌辦組建了武漢地方誌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參與各級各類志書的編纂,同時也透過方誌講堂開展學術講座,搭建常態化建言資政平臺。
長江網“方誌講堂”專題頁面。
如今,每一年的方誌講堂,市地方誌辦都將其整理成冊,集萃出版。同時,近兩年來,市地方誌辦聯手長江日報集團共同打造方誌講堂,每期講堂的主要內容和專家學者的相關建議都可在市地方誌辦官網和長江網“方誌講堂”專題頁面觀看,部分講堂透過影片的形式在專題頁面展示。
【編輯:侯方隅】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