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環視全球
【環球網報道 記者 侯佳欣】“美國將與盟友和夥伴一道,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任何進一步侵略作出迅速、果斷的反應。”當地時間2月13日,在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通話中,美國總統拜登再一次向對方作出承諾。這是美方的口頭禪,過去一段時間沒少提及。然而,隨著局勢日漸惡化,這些所謂“承諾”卻越來越不能讓烏克蘭安心。
據烏克蘭總統府訊息,在當天的通話中,澤連斯基還邀請拜登在未來幾天訪問基輔,並稱“這將對穩定局勢至關重要”。此外,烏外長庫列巴同日宣佈,烏克蘭已採取行動,要求歐安組織參與國在48小時內就俄軍隊在俄烏邊境的行動召開緊急會議。在烏克蘭國內,不安情緒也日漸深重。“今日俄羅斯”(RT)援引烏當地媒體訊息稱,烏克蘭最富有的一群人正在全面撤離該國,僅13日就有“約 20 架包機和私人飛機”從基輔起飛……
烏克蘭局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美國在其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一旦動真格,烏克蘭能指望上美國嗎?
美國“拱火”不斷
俄羅斯將在16日發動“侵烏”戰爭?這是美國情報部門給出的“大膽”預測,並由拜登在3月11日的一場電話會談中告知西方多國及北約的領導人。
除了給出2月16日這個具體日期,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1日還聲稱,美國認為普京可能隨時下令“入侵”烏克蘭。13日,沙利文再次表示,美方認為俄羅斯本週可能“入侵”烏克蘭,“現在,俄羅斯隨時可能對烏克蘭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在一再宣告“無此意圖”的俄羅斯看來,西方此舉非常“荒謬”,甚至是“歇斯底里”。
美方動作不止於此。3月12日,美國務院要求駐烏大使館的大部分美國工作人員撤離,領事服務自13日起暫停,將在靠近波蘭的烏西部城市利沃夫維持小範圍領事服務。與此同時,美國領導人要本國公民儘快離開烏克蘭的呼籲引發20多個國家跟進,一些航空公司也開始禁飛烏克蘭。
正是在這樣的氣氛下,俄美總統3月12日進行了2022年的第一次通話。
此次通話應美方要求進行,但美方官員事後說“沒有突破”,俄方則抨擊華盛頓“歇斯底里”式的論調已達頂峰。
自2022年伊始,美方不斷強化“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的聲音。其中,最過火的一次莫過於彭博社的新聞“事故”。
2月4日,彭博社在其官網釋出了一個標題為“直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訊息,約半小時後又將其刪除。彭博社隨後就這個烏龍大新聞解釋稱,這是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標題,是無意中釋出的,對此深表遺憾。
儘管俄方不斷回擊,但美媒仍在不遺餘力地播散恐慌的種子。然而,與美方炒作“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的高調不同,在出兵烏克蘭問題上,美國可謂是十分謹慎。
“他們不會與俄羅斯開戰”
“這些部署在波蘭、羅馬尼亞和德國的美國軍人,並不是被派往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計程車兵。
他們不會在烏克蘭發動戰爭。他們不會與俄羅斯開戰。”
當地時間2月13日,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例行記者會重申了這一立場。
隨著烏克蘭危機不斷加劇,美方近日不斷傳來在東歐增兵的聲音。1月24日,美國防部宣佈考慮向東歐增派8500名士兵;2月2日,美國防部宣佈向德國和波蘭增派2000名美軍;2月11日,美防長奧斯汀還下令向波蘭增派3000名美軍士兵。
然而,關於增兵一事,美方的口徑卻始終很謹慎。
拜登1月末相關問題時說,美國近期調動部分在東歐的美軍部隊的行為不是“挑釁”,而是為了讓其北約盟國“放心”。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則透露,拜登“沒有向烏克蘭派遣軍隊的意圖、興趣或願望”。
不難看出,與美國在輿論上力挺烏克蘭的高調不同,在涉及出兵及開戰的問題上,美國可以說是小心翼翼。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此前一句“失言”,似乎也印證了美國的立場。
“我認為,你們將看到的是,如果俄羅斯入侵,那它就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這取決於它做什麼。如果是一次小規模入侵,那就是另外一回事,而我們最終不得不為該做什麼和不做什麼進行爭論。”
1月19日的就職週年記者會上,拜登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分為大規模和小規模,並稱若是後者,那麼美國與其北約盟友將就如何應對發生爭執。
華盛頓是在暗示莫斯科不會為有限的軍事行動付出沉重代價嗎?
烏克蘭政府對於拜登的“弦外之音”十分惱火,該國總統澤連斯基20日發文稱:“我想提醒一些大國,不存在任何小規模入侵和小國家。就像不存在因失去至親而造成的輕微傷亡和輕微悲痛一樣。我是作為一個大國(烏克蘭)的總統這麼說的。”
除此之外,在美國國內,支援美國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也沒有民意基礎。
據“今日俄羅斯”(RT)網站13日報道,英國《經濟學人》和美國民調機構YouGov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13%的受訪美國人認為,向烏克蘭派遣部隊打擊俄羅斯人是一個“好主意”。更多的美國人(17%)寧願退出北約,也不願捲入與俄羅斯軍隊的紛爭。調查還發現,55%的美國人認為向烏克蘭派遣作戰部隊是一個“壞主意”,33%的人對此表示不確定。
真到了關鍵時刻,烏克蘭能指望美國嗎?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網記者說,烏克蘭政府的所作所為表明,他們確實指望美國在關鍵時刻有所行動,強力挺烏。但從烏克蘭危機各方立場及力量情況來看,烏克蘭的這種指望最終將會落空。
李海東進一步表示,美式外交不變的特點是:利用別國滿足自身戰略利益,而非為了別國犧牲自身戰略利益。在烏克蘭問題上,美國的戰略利益很明確,即削弱和打擊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和全球實力,一勞永逸地將俄羅斯排擠到歐洲之外。在這一戰略目標下,烏克蘭可以說是美國用來消耗俄羅斯聲望和實力的關鍵棋子,美國是不可能為了烏克蘭而與俄羅斯進行直接交戰的。
李海東認為,就目前形勢而言,烏克蘭局勢大機率還會進一步惡化。至於是否會達到美俄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程度,李海東稱,這種可能性很低。但是,烏克蘭危機所帶來的區域混亂很大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樣一種格局和狀況對美國有利,這不僅能夠強化北約在歐洲安全中的不可或缺性和持久存在與鞏固的正當性,還會強化美國對歐洲安全事務的主導力。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的混亂和紛爭則會杜絕任何烏克蘭快速加入北約的可能,達成烏克蘭持久難以加入北約的目標。
談及烏克蘭危機的影響,李海東稱,烏克蘭國內危機及其連帶的歐洲區域不穩定,對俄羅斯、對美國、對北約而言,並不背離他們各自界定的重大戰略利益,所以現在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烏克蘭危機形勢加劇的過程中確保危機不失控。這就是考驗美俄法德等大國領導者戰略智慧和戰略謀劃力的關鍵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