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可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鋼鐵戰爭。在各型坦克的交錯之下,步兵顯得無比的渺小。但是在諸多反坦克武器的加持下,步兵依舊可以有效的對抗這些鋼鐵巨獸。今天我們就看一看,二戰中,德國的那些反坦克武器。對於德國陸軍的漢斯而言,能不能有一款不錯的反坦克炮,可以說是徹底決定了他們能不能在戰場上生存下去。德國自然也不甘落後,畢竟雖然德國將坦克定為了自家陸軍的核心,可是在戰場上德國士兵遭遇敵人的坦克也是一個必然情況,所以必須有一個能讓自家步兵,抵抗英法坦克的方法。雖然說反坦克槍此時威力還足夠,但是顯然不能指望自家步兵能天天使用這個對抗敵軍坦克。
而在這個階段,德國為了反坦克所開發的裝備反坦克炮,就是PAK 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俗稱小水管)。這屬於一種輕型火炮,重達436KG,別笑,這個重量在當年確實很輕了。火炮口徑37毫米,倍徑為42倍徑,發射鎢芯穿甲彈,最大射程4025米。當然了,在這個距離是就別指望能打到人了,殺傷力也基本沒有了,所以通常都是在五百米內開火。在當時開發的1935年,有足夠的力量打翻所有的主流坦克。畢竟當時的坦克,普遍來說裝甲都不超過20毫米,火炮口徑也從20毫米至45毫米不等,而這些坦克基本上都是這種37毫米反坦克炮的目標。因此說,德軍就不擔心它打不穿敵人的坦克。尤其是在西班牙內戰時期,蘇聯志願者的裝甲部隊,在西班牙共和軍的蠢豬式指揮下,一頭撞死在了德國禿鷹軍團的反坦克炮上,這就給了德國人以無窮的信心。
當然了,也不能說德國的漢斯們就沒有別的反坦克炮了,其實在1938年,德國還開發了一種50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的開發其實道理十分簡單。德國裝甲部隊日漸發展的同時,也意識到敵人的坦克也會日益發展。為了防患於未然,準備一款更強的反坦克炮,肯定是勢在必行。不過這種50毫米反坦克炮,雖然最終定型為PAK38,意思是38年定型,至於實際生產嘛,那就都是1940年了。
這種反坦克炮口徑為50毫米,倍徑為60倍徑,重量則相較於PAK35/36大了一倍,重達813公斤。不過火力上十分優秀,因為倍徑夠長,所以這給它提供了足夠的初速,能夠達到1130米/秒。在當時50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確實驚人無比,能夠在有效射程裡摧毀他們見到的敵方坦克。擁有了此等大殺器,德國步兵們在對抗敵方坦克時,總算多了一點底氣。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在法國戰役期間,德國步兵們往往被法軍和英軍的坦克追的和兔子一樣,生怕少生了兩條腿,以至於被法軍和英軍抓了俘虜。原因很簡單,因為英法投入了他們大殺器——各式各樣的先進坦克,比如法軍投入的索瑪S35中型坦克,B1重型坦克,或是英軍投入的瑪蒂爾達Ⅱ型坦克。
這些坦克的火炮雖然與德軍相當,但是裝甲卻厚的驚人,厚到讓德國反坦克炮炮手們懷疑人生。而37毫米反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法國和英國人的重型坦克,只能在對方的裝甲上撞出一個小坑,發出‘砰’的一聲。這種聲音類似敲門的聲音,所以被德國士兵就戲稱這些37毫米反坦克炮都是為敲門環。至於德軍裝備的50毫米反坦克炮,嗯,也沒好到哪去,正面一樣是各種打不穿對方,只能去打對方的側面,或許還有機會打穿對方的裝甲。於是德軍反坦克炮手們在絕大多數時間,只能看著對方的坦克氣勢洶洶的殺過來,然後從他們的反坦克炮上碾了過去,把他們的反坦克炮碾成了一團團廢鐵。這種怨氣就影響到了德國高層,儘管德國的將軍們十分不以為然,但是希特勒卻大吼大叫,要求將軍們給坦克配備長倍徑火炮,並且給準備新的反坦克火炮。當然,將軍們對此不以為然,贏都贏了,誰還在乎這個了?
而希特勒又沒有舌戰群儒的本事,自然搞不定這些軍官團的將軍們,這件事也就被擱置了下來。等到了隔年的巴巴羅薩行動時,德軍的漢斯小夥子們終於為德國將軍們的短視付出了代價。這次被追著跑的就不是德國步兵了,而是德國裝甲部隊了。原因在於蘇聯人的坦克更加先進,不僅有配備了76.2毫米主炮的T34中型坦克,還有堅甲利炮的KV系列重型坦克。儘管這些坦克身上充滿了粗糙的毛味,但是這些毛子家的坦克,卻把那些裝備小水管火炮的德國漢斯造坦克打的滿地亂滾。如果不是蘇軍沒有空中優勢,可能德軍早已潰敗。針對於這些戰場上的困境,尤其是德軍裝甲部隊蒙受的損失,德國將軍們終於相信了希特勒的話,終於肯去研究新的反坦克炮了。這種反坦克炮就是來自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發的PAK40反坦克炮,口徑為75毫米,倍徑為46倍徑,可以發射75毫米穿甲彈,能夠有效擊毀戰場上發現的任何蘇軍坦克,然後將其還原為零件狀態。可以說是德國反坦克火力中的豪傑,也是德國步兵們最為依仗的反坦克火力核心。當然,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就是這個東西重達1425KG,實在是過於沉重,只能用拖拉機或是卡車拖拽前進了。
當然這種PAK40反坦克炮投入過晚,所以在此之前德軍需要另想辦法來對付這些盟國和蘇聯的重型坦克。最終東線的德軍選擇了北非德軍的方案,將他們的88毫米高射炮拖了出來,給對面的蘇軍坦克做開罐手術。事實上早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禿鷹軍團就是用了早期型的88毫米炮FLAK18進行平射。此後更是改進出了FLAK36/37更好的進行炮擊,在法國戰役和非洲戰場,有無數的盟軍坦克被88炮打成了智障(其中就包括被英國人吹上天的丘吉爾步兵坦克,死的連渣都不剩了)。
不過此時德軍對於現行款式的88毫米高射炮還是不滿意的,因為它的高炮架高度過高,狡猾的毛子和約翰牛一眼就能看到這些恐怖的玩意兒,從而導致對方選擇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於是經過將炮架改為低炮架,搖身一變成為高平兩用炮之後,這些新鮮出爐的FLAK41型88毫米高射炮就成了戰場上的坦克殺手,無數盟軍坦克被打的粉身碎骨,飲恨而終(對,跑得最慢的丘吉爾坦克死的比誰都慘烈,首相大人的丘吉爾坦克又死了)。不過相比於這些笨重的反坦克炮,內心還是不滿意的,很簡單的道理沒——因為太重了。事實上,我們可以這麼想,就算是最輕盈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有400多公斤。雖然說拖拽式的看起來很輕鬆,但是對於德國反坦克炮兵來說,這不亞於是一場災難,因為他們要拖著這些玩意轉移陣地實在是複雜。
到了蘇聯就更是痛苦,蘇聯發動了他們俄國人的傳統——爛路救國。在一片爛泥地裡,這些反坦克炮前進的十分痛苦,尤其是需要撤退轉移時,很多反坦克炮因為陷在爛泥地裡而被留在原地成了蘇聯人的戰利品。更要命的是因為反坦克炮過於昂貴,許多德國步兵得不到反坦克炮的支援,而被蘇聯坦克從身上碾了過去。現在德國人急需一種廉價,便宜,且可以大量下發給普通士兵的反坦克武器。很不幸的是,德國天才的軍工部門開發了各種型別的反坦克武器,從反坦克步槍到引進自芬蘭的“莫洛托夫雞尾酒”——俗稱燃燒瓶,到磁性空心裝藥炸彈,簡稱HHL——這玩意巨大無比,可以擊穿140mm的均制鋼裝甲(或者500mm厚的混凝土)。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些東西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必須跑向對方的坦克,或是等待對方坦克從你頭上過去。期間等待你的是蘇聯軍隊那些坐在坦克上,手持波波沙衝鋒槍的小夥子。一個不小心,你可能就對方打成了篩子。就在德軍一籌莫展之際,北非的德軍把繳獲自英美聯軍的巴祖卡火箭筒送了回來。這種小巧,如同長號一樣的玩意兒,能夠發射一枚火箭彈,可以對目標形成大量的金屬流射,從而把裡面的車組成員活活燒死,或是把引擎打的燃燒,或是引爆彈藥。曾經一度讓德國裝甲兵誤以為自己遭到了105毫米榴彈炮的襲擊而驚慌失措,進而向一群連吉普車都沒有的美國揚基們投降。
德國的軍工部門得到巴祖卡火箭筒之後,立刻將其進行仿製,並製造了他們自己的火箭筒——RP43型反坦克火箭筒。可能是因為要討個吉利,所以將其提升為了88毫米。不過其他原理基本一致,使用火箭增程榴彈、環狀尾翼穩定。與巴祖卡不同的是,德國漢斯們的火箭彈在微型固體火箭上仍不完善,發射後還得燃燒一段時間。所以尾焰往往就把射手弄得一臉黑,或是變成了“絕頂高手”——頭髮眉毛均被火箭彈的尾焰燒光。
儘管有著變成“絕頂高手”的危險,德國步兵們還是非常喜歡這個玩意,畢竟它可以將那些毛子們的坦克打成燃燒的廢鐵,讓裡面的毛子們變成俄國烤肉。至於失去頭髮眉毛的問題,起初德國步兵紛紛戴上防毒面具保護自己的頭髮和眉毛,後來就在給坦克殺手裝上了防盾,以防尾焰讓射手們失去頭髮眉毛。
有了這等大殺器,希特勒表示將用坦克殺手扼死毛子的裝甲洪流。然而不幸的是,儘管希特勒發出了咆哮,但這實際上是敗犬的哀嚎。因為現在坦克殺手實在擋不住鋼鐵洪流,反倒是德國漢斯們被裝甲洪流虐的死去活來的。鑑於資源日益短缺,一向精工製造的德味設計,也只能向粗製濫造發展。坦克殺手也逐漸被廉價的鐵拳火箭筒取代,這個由廉價劣等鋼材製造的發射管,發射一枚廉價的反坦克火箭彈。別看這枚火箭彈只有44毫米的直徑,但近距離還是足以擊穿盟國和或是蘇聯的坦克的。
刺手了有了新玩具,希特勒又開始大聲吼叫,鐵拳火箭筒一定可以死死扼住毛子的裝甲洪流的。當然,結果我們也知道,德國的漢斯們紛紛被T34碾成了肉餅。直到毛子們把坦克開到了國會大廈門口,鐵拳火箭筒也都沒能扼住俄國的坦克。至於希特勒本人,他已經畏罪自殺,成了德國烤肉了。事實上,德國在戰爭中為了對抗坦克,所研發的武器千奇百怪,本文所提到的不過最為主流的集中。德國在反坦克武器的發展中,無疑為各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各種先進和不先進的反坦克武器,都在戰爭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參考文獻:《二戰尖端武器鑑賞指南》《反坦克戰史》
二戰德國反坦克戰史,從敲門環到鐵拳,德軍都有什麼反坦克武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93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