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農學院院長周劍平建議,可依託大運河等區域性主幹河流兩側森林溼地為主體建設跨區域生態廊道,提升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完整性,構建京津冀平原地區森林體系。
周劍平說,京津冀森林覆蓋率並不低,但是大多集中在山區,而平原地區的生態容量不夠、生態系統脆弱、人與自然關係緊張、生態聯防聯治要求最為迫切,存在著生態空間總量不足,空間佈局聯動不夠,生態功能發揮不大,統籌協同機制不強等問題。
周劍平建議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對北京、天津、河北廊坊和保定平原地區編制生態修復規劃並組織實施,穩步推進,形成整體區域生態格局,提升區域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相對規模的森林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也有利於生態的修復,提高林木質量可以增加碳匯能力,為北京實現碳中和提供森林保障。
“按照生態系統建設需要,統籌生態空間佈局,加強京津冀平原地區大片森林溼地建設,增加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周劍平說,在平原地區大面積增加森林溼地空間短期內難以實現,但是像大運河、永定河等河道以及各條高速路兩側線性空間是可以利用的,尤其是河道兩側,更容易建設成藍綠交織的森林溼地生態系統。
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模式就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周劍平說,可以依託大運河、潮白河等區域性主幹河流兩側森林溼地為主體建設跨區域生態廊道,提升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完整性。“每100平方公里要有一個100公頃左右的森林空間,可以擬自然方式適當調整地形變化。透過大尺度的森林來調節氣候、改善空氣質量、特別是增加華北地區的降雨量。”周劍平建議。
“當然,構建京津冀平原地區森林體系需要專業的規劃和建設,應該組織相關的專家團隊,研究京津冀平原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模式,對區域生態進行評估,合理配置生態資源。”周劍平建議,在這一過程中要關注人工單一林的更新演替模式,構建穩定健康的生態群落,提高區域森林溼地質量水平,提高京津冀地區生態系統功能,提升區域生物多樣性。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穎
編輯:胡德成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