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林:中美經貿摩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程序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2018年以來,美方以輿論為先導,以關稅戰主攻,以投資、科技、金融等助攻。在輿論領域針鋒相對,美國發表了一個報告攻擊中國,說中國“經濟入侵”美國了。在貿易領域邊打邊談,中美經貿摩擦愈演愈烈。對此,中國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還擊。

在科技領域,美國搞“打頭斷鏈”,重點進攻我們的龍頭企業,切斷產業鏈,限制技術、人才交流等,比如中興事件。中興的還擊能力不行,最後簽訂了一個不太理想的協議。2019年,美國對華為下手,限制華為,但華為的抵抗能力很強,美國已經三次延期對華為的許可證,第一次延期90天,第二次延期90天,第三次延期90天。中美的科技供應鏈、經濟供應鏈、產業鏈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打斷不容易。現在美國堅決反對美國的鄉村電信採用華為的裝置,華為每年購買零部件花費700多億美元,其中約110多億美元流向美國,包括高通、英特爾等公司,所以這些企業堅決反對限制華為。反過來講,美國人也怕:這個東西萬一中國不買了怎麼辦?其實中美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美國現在已經將3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被“制裁”的實體清單,對中國科技進行了一系列打壓。

在金融領域,美國拉開序幕,隱而不發,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威脅要把“中概股”退回來。另外,在涉港、涉臺問題上也不停地採取一些措施,比如美國國會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過去一年多,美國對中國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

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們的貿易、產業、消費、市場、宏觀經濟執行等都有影響。加徵關稅後,中美雙邊貿易額都在下降: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在下降,我們從美國的進口額也在下降,而且雙方的下降還是比較明顯的。340億美元清單商品下降了 38.8%,160億美元清單商品下降了 43.9%,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下降了31.1%。我們的對美投資也在大幅度下降,因為美國限制中國投資,所以中美經貿摩擦對美國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們的產業也有影響,越南、墨西哥這些國家的替代效應開始顯現。但是總的看來,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們的影響還是總體可控的,沒有想象得那麼大。我們採取擴大內需、促進“一帶一路”出口多元化等措施,有效地抵消了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對美國經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美國經濟現在下行風險加大,也沒有實現特朗普說的製造業迴流。美國對外加徵關稅,打貿易戰;對內減稅,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核心目的就是要促進製造業迴流,但實際效果不太明顯。同時,對全球經濟也造成很大影響,企業不知道怎麼投資,現在都在等待,所以加大了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關稅上升對美國消費者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美國智庫說,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之後,消費品價格上漲,加徵的關稅成本將主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但是實際情況是,加徵的關稅基本上由美國進口商分攤了,對消費者也有影響,但是不是太大。對市場預期影響比較大,比如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波動幅度都比較大。

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也有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從2018年以來,這種下行壓力不斷加大,2019年經濟增長率下降到6.2%,單季度最低到了6.0%,所以下行壓力比較大。

所以,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的影響是全面的,對美國的影響也很大。

三年多來的中美經貿摩擦證明,要丟掉幻想,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次中美經貿摩擦在規模、範圍、力度上都超過許多人的預期。本來,我們對小打、中打和大打作過模擬情景分析,判斷美國在短期內可能以中打為主,但是實際情況是,美國不僅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同時在科技、金融等方面採取了一些超出很多人預期的措施。這些使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中美經貿摩擦是繞不開、躲不過去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程序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要想成長壯大,這個過程必然要經歷。日本曾經也經歷過這個階段。

美國也並非強大到可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強大。特朗普吹噓的美國挑起貿易戰後很容易打贏的論調,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他原來以為一打貿易戰大家就要屈服。其他國家屈服了,但中國是不一樣的對手。經過一年多的較量,應該說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們有影響,但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對中國的影響沒那麼嚴重。中國經濟是一片寬廣的大海,有巨大的韌性和迴旋餘地。我們的企業尤其是東南沿海對美國出口的企業,都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跟華為一樣,不是一下就能打倒的,而且好多民營企業早就有準備,比如華為20年前自己就有備胎。同樣,好多民營企業也有很多的應對措施。我去看過,沿海的好多出口企業可能早在10年前就已經在東南亞國家有備用的生產基地,現在分段出口,他們可以採取很多措施應對挑戰和壓力。所以說,中國經濟的韌性比我們想象的要強,產業鏈不是一下就能打斷的。

如果僅僅是貿易戰,沒什麼怕的。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有內部的平衡能力,如同一艘大船,遭受外部的衝擊時,自己可以保持平衡,不像有的小船被風浪一掀就翻了。比如,美國對我們的光伏產業加徵關稅,透過一年多的貿易戰來看,其實影響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當時好多人覺都睡不著了,可能有點怕,但是真正產生的影響確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中美經貿摩擦將會伴隨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現在雖然達成了一個階段性協議,但是不可能停止經貿鬥爭,鬥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發展得越快、實力越強,鬥爭就會越厲害。到了2035年,美國慢慢適應了,它也就接受了中國這麼一個崛起的大國,新型大國關係也能建立了。當時我們超過日本的時候,兩國也是摩擦不斷。過了幾年以後,日本就慢慢接受中國了,因為這種事不可阻擋。美國看我們確實有一些焦慮和恐慌,因為兩國政治制度不一樣。包括那些對華友好的美國人士,我們跟他們交流時,他們都會說:中國超過美國後,軍費開支那麼大,按照這個軍費比例,中國怎麼能保證不侵略其他國家呢?西方的邏輯是:大國一定會去侵略別的國家。我們只能說歷史上我們沒這麼幹過,我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但沒法證明這個事,說不清楚。很多人都在擔心這個。美國好多學者都說貿易可以互利共贏,但是安全領域沒有共贏,而是要麼你贏、要麼我贏。因此,這種對話還需要一個過程,可能比較漫長。

(本文摘編自《北京大學理論名家大講堂(第一輯)》,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18 字。

轉載請註明: 王昌林:中美經貿摩擦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程序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 楠木軒